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信用體系建設的現實意義
社會信用體系是一種規范誠信的社會機制,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和長效機制。它對于失信行為具有記錄、揭露、預警和懲戒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市場交易中當事人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價,誠實守信者得到應有的經濟利益和保障,從而有力地維護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當用國外經過百年信用發展積淀起來的信用理念審視我國企業的時候,發現我國企業的資信狀況缺乏考量的評價指標和方法。由于國內信用體系建設的滯后性,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進一步壯大和開拓海外市場的一塊“短板”。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
水利工程建設市場必須遵循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使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架構總體發展的要求。構建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架構,旨在進一步嚴肅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規范化運作,徹底扭轉由于利益驅動而引發的擾亂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秩序的失信行為。市場信用缺失不僅增加社會交易成本,而且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針對當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秩序存在的問題,如何規范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秩序,加快其相應的市場信用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市場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現
自水利部建管司《關于建立水利施工企業監理單位信用檔案的通知》(水建管F20041415號)以來,水利工程建設市場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已初步建立了2000余家水利施工企業和監理單位的信用檔案,開創了水利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良好局面,為推動和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誠信缺失現象也有一定表現。
2.1勘察設計單位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不嚴格按基本建設基本程序運作
各階段設計文件的深度達不到相應的階段要求,部分設計圖紙為抄襲或拼湊而成,致使在實施階段因設計圖紙的錯誤而頻繁進行工程設計變更工作。工程造價中存在隨意提升相關的費率,無原則地遷就委托方的不合理要求。由于上述現象的存在,致使工程造價屢屢突破批準的概算范圍等現象。
2.2施工企業間圍標和低價搶標或靠不正當手段中標
借用企業或執業資格人員資質,非法掛靠承攪工程,低價搶標或靠不正當手段中標。違規使用工程款,惡意拖欠分包單位或勞務人員工程(資)款。工程實施過程中使用不合格工程材料,片面地一味追求企業的短期利益,忽視工程質量和現場安全管理設施的建設。部分施工企業將已中標工程項目進行非法轉包或將主體工程進行分包,而部分分包企業將轉包的工程項目再進行二次轉包。
2.3建設監理單位借用其他企業或非本監理企業的執業資格人員資質進行越級承攪監理業務
主要表現為:現場監理機構不能按規定履行監理工程師應盡的職責,現場監理機構專業監理人員缺位現象較為普遍。部分現場監理機構的監理工程師與承包單位共同串通隱瞞問題,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部分現場監理人員缺乏監理工程師應具備的職業操守,辦事缺乏公正性。
2.4工程設備、材料等供貨單位提供劣質設備和材料
主要表現為:通過以不正當手段為工程項目提供劣質設備和材料(與招、投標階段承諾的工程設備和材料存有差距),致使在建水利工程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不僅為水利工程項目今后的安全運行留下隱患,而且縮短了工程項目應有的經濟壽命。
以上各種失信的行為不僅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實際運行成本,而且還嚴重地擾亂了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秩序。因此,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信用體系是規范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秩序和行業自律的關鍵之舉,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設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
3市場信用體系構筑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從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到材料供應商等,任何一個環節的失信行為,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危。因此,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十分必要,主要表現為:
(1)只有通過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使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息透明化、市場競爭公平化,使科學的管理、優秀的業績、雄厚的資信實力成為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的籌碼,使水利工程建設市場行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2)只有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利于切實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主體的品牌意識。各市場主體為增強各自的競爭能力,必須通過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各種激勵機制的激活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自覺要求提高企業的誠信度與樹立社會公眾形象的意識,從而增進企業規范從業行為以及認真履行合同義務的責任。
(2)只有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利于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全面、科學、客觀的行業系統內的數據信息,從而有效地支撐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科學決策及具體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施步驟的合理安排,為水利工程建設持續穩定地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4)只有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利于在國內樹立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的地位和形象,這不僅為各市場主體躋身于非水利工程建設市場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而且為國內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的建設進行全面的規劃提供基礎性資料;為降低地方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資源投入,同時為實現國內建設行業市場信用信息資源的共享創造條件。
(5)只有建立權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才利于為提高國內水利工程建設各市場主體在國際工程建設市場的認知度和話語權和得到國際權威信用機構的互認。從而加速國內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與國際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接軌步伐,最終為國內水利工程建設各市場主體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創造條件和樹立國際誠信企業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體架構發展的客觀需求下進行的,同時也是水利工程建設市場整體發展的內在需要。
4主體部門的作用和基本任務
水利工程建設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和攜手打造。終極目標:一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信用管理機構和制度,規范企業行為,促使其在法律規范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此作為企業資質等級和市場準入的重要標準;二是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三是建立企業及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數據庫,通過信用信息網絡平臺向行業提供企業資信情況;四是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建立信用承諾公約;五是建立行業信用守則,規范行業行為,引導行業自覺形成一種維護信用的良好風氣,推動市場經濟秩序健康有序地發展。
4.1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和任務
由于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獨有的權威職能,具體表現為雙重職能:一是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積極推動本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為各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行業信用環境;二是要求其率先垂范,為各市場主體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在國家尚未出臺信用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為給本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支持,并著手研究和制定各市場主體相應的信用體系建設的有關規章制度。同時,做好監督指導各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對本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工作。
4.2行業協會的作用和任務
行業協會通過在本行業內開展各市場主體的信用建設的同時,應加強本行業的行業自律與行規建設工作。并協助水行政主管部門研究和制定本行業信用體系的標準和相關制度的建設。通過建立以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信用平臺,開展對各市場主體信用的動態監管工作。在逐步完成信用征信和評價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改善行業內的信用秩序。并通過內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雙重目的。
4.3工商稅收部門的作用和任務
做好水利建設各市場主體的征信體系建設工作,征信體系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企業的各種資信狀態進行收集與整理,做好企業資信的收集和處理工作,建立誠信信息檔案,為經濟活動提供良好的資信業務,同時建設征信體系也是打造工商和稅收部門誠信環境的基礎工作。同時工商和稅收部門應適時向社會有關部門或通報各水利工程建設各市場主體在其經濟活動中的誠信狀況,作為水利工程建設各市場主體的資信和在承攪業務所必需提供的證明件。
4.4中介機構的作用和任務
按照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和支持信用體系建設中介組織機構如何針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特點,在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直接指導下,研究制定出科學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以及相應的征信標準。并通過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企業和執業人員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相應的客觀、適用的考核評價方法。
綜上所述,完備的法律法規和水利行業的標準體系,以及透明高效的監管體制才是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
5加快建立網絡監管體系
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制度性、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和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下進行。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條件下的網絡功能,建立完善信用監管體系。水利工程建設市場誠信體系網絡化的實施步驟可按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5.1第一階段
制定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包括“信用檔案管理與信息查詢制度”、“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以防止公布信息的過程中泄密事件的發生;“守信獎勵與失信懲罰制度”,為水利工程建設行業優勝劣汰,使守信企業更具有競爭力;“誠信評價標準”和“信息征信、評價制度”。并對行業內企業法人代表和信用管理人員進行信用知識的培訓,加強自我監督,使企業誠信制度有法可依。
5.2第二階段
研發信用管理軟件,建立信用信息平臺,籌建企業和執(從)業資格人員信用信息數據庫和信用檔案,使水利工程建設行業內的專業人員交流更加便捷,也使違規人員無處藏身。在流域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內,建設信用信息網絡系統,為建立全行業信用信息互換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5.3第三階段
基本完成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系統網絡建設。開展信用征信工作,實現網絡信息征集與查詢,并在網上公開企業信用信息,打破暗箱操作,引進群眾監督,逐步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使行業內的信用信息制度步入正軌。
5.4第四階段
將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級評價和公布信用狀況的工作向全行業推廣,實現全面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以最終實現“誠信”的目標。
6結語
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企業和個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交易活動的頻繁,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需通過多維措施,實施標本兼治,構建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勢在必行。
建立和維護一個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除依靠法律法規支柱對經營中的不法行為進行制裁外,運用信用體系支柱對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的懲戒,也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有效手段。因此,水利行業應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步伐,逐步規范好各市場主體的行為,最終為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