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生態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際環境
一直以來,中國被西方大型媒介集團看作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被開發的傳媒市場,對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持有樂觀的態度和濃厚的興趣。國際傳媒集團積極謀求進人中國市場,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雖然我國政府對外資電視媒體一向實行嚴格的準人制,但國外傳媒集團常常繞過政策壁壘,打擦邊球。據統計,自2001年起廣電總局相繼批準了6個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華娛”、“星空”、“鳳凰中文臺”、“本港”、“國際”、“MrrV”在廣東省落地。截至目前,在中國內地有限落地的境外衛視頻道已達31個。可以說,海外傳媒對中國傳媒市場信心十足,并已做好了積極的進軍準備。
20(碎年年初,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文件。該意見表示‘夕允許境外有實力有影響的影視制作機構、境內國有電視節目制作單位合資組建由中方控股的節目制作公司”,這對于守候中國市場已久的西方傳媒集團而言,無疑是一支興奮劑。從徘徊、游離到可以名正言順地合資、合作,中國傳媒市場的大門已悄然向外資打開。維亞康姆在一個月之后公布了和上海文廣集團合資的消息。此前在電影行業,華納公司和中國電影集團已經正式簽約。
20(碎年11月28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第科號令,《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外資首次被允許人股國內廣播電視制作產業。規定指出:“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是指境外專業廣播電視企業(以下簡稱“外方”)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和境內其他投資者(以下簡稱“中方”)在中國境內合資、合作設立專門從事或兼營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發行業務的企業(以下簡稱“合營企業”)”,“合營企業中的中方一家機構應在合營企業中擁有不低于51%的股份。”此規定的出臺,再次放寬了外資進人我國傳媒市場的門檻,即合資、合作的對象從國有電視節目制作單位擴展到中國廣播電視節.
目制作機構和境內其他投資者。選擇范圍的拓寬、合作伙伴的增加、投資股份的明確都為海外傳媒進人中國傳媒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保障。時代華納聯合中影集團、橫店集團成立了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影視巨頭索尼公司與中影集團旗下的華龍數位制作公司合資組建華索影視數字制作有限公司,除此之外,維亞康姆、mM集團等傳媒巨頭也紛紛宣布其合資計劃。從打外圍戰、走邊緣路線到可以投資廣電行業,中國傳媒市場新一輪影視節目制作經營的競爭浪潮也由此拉開了序幕。海外傳媒的大舉進軍給國內影視節目制作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國內環境
相對于競爭激烈、硝煙四起的國際環境,我國影視節目制作公司在國內政策的支持與推動下,獲得了比較寬廣的發展空間并有了長足的拓展。總體來看,國家政策逐漸完善,廣電改革逐步推進,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的國內生存環境在發展中得到了逐步改善,并且有了新的突破。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電視節月市場供不應求,市場環境大有改觀,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泛華東方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趙小兵稱:“目前國內可供播放的電視節目只占電視播放時間總量的114或ljs,國內很多頻道是靠重播撐下來的。”處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電視頻道從100個左右發展到2230個,播出時間大幅度增加。如中央電視臺,頻道從1991年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13個,每天播出時間從30多小時,增加到280小時。此外據統計,2003年我國電視節目播出量為956萬小時,而實際上卻只有202萬小時的節目可供播出,我國日益增長的電視消費市場使電視節目播出出現缺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自20(j3年下半年以來,廣電部門已開通了30多個數字電視頻道,隨著在2015年前實現數字化的要求,預計未來數年內將開辦100多個數字電視頻道。因此,隨著數字付費電視時代的到來,電視頻道數目將達到現有頻道數的5至6倍,電視節目的缺口將越來越大。節目市場供需關系的嚴重失衡,對于電視節目制作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推動力。
其次,明晰政策逐步出臺,政策環境漸趨寬松,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強調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為抓好此項任務,深化廣播影視體制改革,推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進程,制訂了《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中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未禁人的領域都允許非公有資本進人或參與”,“允許各類所有制機構作為經營主體進人除新聞宣傳外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這對于電視節目制作公司而言,無疑給予了巨大的政策支持。此外,隨著廣電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傳媒產業化步伐的加快,在堅持以國有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方針的指導下,廣電行業將會吸納和利用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形成多主體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以此促進電視節目市場的繁榮和廣電產業的壯大。可以預見,國家將不斷降低廣電行業準入門檻,越來越寬松的市場準人條件勢必給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次,戰略調整勢在必行,資源環境日益改善,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獲得了新的發展支點。
“我們總說企業要做大做強,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光靠自己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如何進行資源的整合是成功的關鍵,只有通過專業化的有效整合,才能產生協同效應,才能具有向外擴張的實力。”②正是基于此種共識,馬中駿、鐵佛、胡錫敏于2004年初上演了現代版的“三國歸晉”,結盟“東方慈文”,實現了資源和產業鏈條上的戰略性互補,而其深層意義更在于其實現了人才資源的互補。2004年底,歡樂傳媒聯手陽光媒體投資,在新加坡成功借殼上市,由此拉開了民間電視節目制作公司資本運營的序幕。尤其是《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生效后,我國影視節目制作公司的注資方式和融資渠道都越發多樣,資本重組為社會節目制作公司擴大發展規模、增強企業實力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此外,各類節目制作公司在我國電視整體技術逐步提高和數字化電視普及的大環境下,加大資金投放力度,改善設備、提高技術,為擴大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點。因此,無論是從硬環境還是軟環境上,影視節目制作公司正積極著手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尋求新的發展支點,降低生產成本以期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結語
在海外傳媒大兵壓境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傳媒市場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局勢下,我國影視產業采取加快開放的主動戰略,對外資、民資以及其他社會資金投資廣播、電影、電視行業放寬限制,這對于在市場經濟下自發成長發展起來的影視節目制作公司來說,喜憂參半。我國傳媒市場對境外資本的逐步開放,必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然而,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經驗豐富、管理成熟、創意新銳的國際傳媒在躋身中國傳媒市場的同時,也勢必會加劇我國影視制作業的競爭。這對于起步晚、經驗少、規模小的國內影視節目制作公司而言,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更多地將演變為生存危機。而國內廣電政策的不斷松動、節目市場供求失衡又為其生存與發展拓寬了新的環境空間。置身于機遇與挑戰、競爭與淘汰的新的發展環境之中,影視節目制作公司應力求在競爭中發展,在合作中創新,克服阻礙,不斷突破。換句話說,就個體而言,走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多樣化的道路,推陳出新、積極開拓新的贏利模式是其發展的必然之路;就整體而言,組建戰略聯盟,產生協同效應,以此帶動和推進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其發展趨勢。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相信我國影視節目制作公司面對實力強勁的國際傳媒,能夠調整戰略應對挑戰,在同海外傳媒的競爭與合作中不斷刷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