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河道整治工程與生態修復設計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河道水環境面臨不同程度的破壞。這不僅對城市生態水環境造成嚴重威脅,也對河道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十分不利。鑒于此,研究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和生態修復設計對城市河道來說非常關鍵。面對這種現狀,我國政府大力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果。筆者根據實際工作和學習經驗,對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設計進行探討,以期維護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市河道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河道;綜合整治;生態修復;設計策略
新時代,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污染整體依然嚴重,很多城市河道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出現惡化,因此加強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及生態修復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進行生態修復時,人們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功能,輔助適當的人工措施,穩步推進河道綜合整治,恢復生態系統原本保持水土、調節當地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功能,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人們要做好水域和陸域之間的溝通,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保證生物的多樣性。
1城市河道治理的意義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我國很多城市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道過水面積降低的情況比比皆是。目前,人們通常采用人工渠化、裁彎取直等方式治理河道,嚴重影響其生態環境功能的發揮,對河道生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簡單來說,城市河道治理不僅要恢復其基本的生態功能,還要實現河道水的自凈功能,達到改善環境、凈化水體和美化環境的目的[1]。
2城市河道面臨的生態問題
2.1行洪能力不足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住宅用地面積擴大,河道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河道底部堆積雜物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河水出現不同程度的斷流。不僅如此,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導致城市污水治理難度加大。另外,一些河床長期堆積雜物并呈現硬化,改變了河流的走向、排洪能力、水文情況,影響防洪效果,造成河道治理難度加大,對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2]。
2.2河道水質惡化
當前,城市地表徑流整體水質較差,很多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中,造成水質惡化。一旦城市水體喪失自凈能力,就無法自我消除污染,最終出現發黑、發臭現象[3]。從實際情況來看,河道水質惡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城市河道監管力度較弱,大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二是河道水質污染缺乏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三是環境保護人員對造成河道水質惡化的原因不夠清楚,水污染防治缺乏針對性;四是重治理、輕保護,沒有從根源消除水污染,河道水質改善后很快又被污染。
2.3生態環境惡化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社會和大眾共同關注的問題,從生態環境治理現狀來看,雖然我國生態環境較之前有所好轉,但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心理預期。城市河道渠化、硬化導致土壤與水體的物質交換困難,使得水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濕地面積較少,從而影響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3河道管理與養護概述
從概念上來講,河道管理與養護是指通過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手段,結合人、物、信息等資源,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河床、堤防護岸、綠化及附屬設施進行保養、維護,以預防和修復災害性損壞,提高使用質量和服務水平。河道管理與養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遵循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構建河流生態走廊,治理與控制河堤水土流失,在水域內,種植各種喜水、耐水植物,發展水生動物,提高水域生物凈化功能。二是做好河道保潔,根據管養要求或河道需要,在河道水域內和周邊陸域范圍內營造景觀工程,清除垃圾、異味和四害,改善水環境。三是完善附屬設施,如安全設施、水文監測設施、照明設施、景觀設施等,從而滿足河道功能需要。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城市河道本身的行洪、排澇等基本功能。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河道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其擴散式三層結構如圖1所示。
4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中生態修復設計策略
河道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綜合性,該系統主要由河岸區環境、流域區環境、河道內水環境以及河堤兩岸區四個部分構成,這四個部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4]。由此可見,河道生態修復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的治理過程,而不是針對某一部分的修復治理工作,如圖2所示。
4.1外源污染物控制
在實施河道綜合治理時,人們要做好外源污染物的控制。如果河水被污染,河道生態維護功能和河流景觀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進行河道綜合整治時,要優先治理河水。要想改善城市河道被污染的現狀,人們要從源頭做好控制,減少污染物對水體的影響,強化河水的自凈功能。
4.2內源污染物控制
目前,我國很多河道沉積大量沉淀物,這些沉淀物是河道長期受外界污染而形成的,并逐漸轉變為內源污染物,從而嚴重影響河道水質。這些沉淀物大都以污泥的形式沉淀在河底,其含有的大量營養物質是導致河水質量變差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河道整治過程中,除了要控制河道的外部污染,還需要對內源污染加以管制,以降低水體的營養物質含量,徹底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
4.3生態護坡技術
在應用生態技術時,人們要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和構建自然景觀的基本理念,在滿足基本護坡要求的同時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從而提升生態護坡的持久作用。在生態工程實施時,人們要關注生物效應和環境效應,從而實現水體與生物的相互涵養,營造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生態護坡技術要穩定邊坡形態,確保生態系統可以自我修復并且良好運行。近年來,河道治理廣泛使用生態護坡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水生態系統修復中,生態護坡技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實現對污染物的攔截,從而給生態修復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4.4河流生態系統設計案例
河流生態系統恢復水域為松山調蓄湖與羅田調蓄湖之間河段,該河段平均水深為50cm。主要恢復挺水和浮葉植物,河岸帶為直立駁岸,浮葉植物選擇盆栽睡蓮,河道中間水流較急,沉水植物-微生物功能群采用微生物附著基代替。植物配置原則有四點,具體包括生態安全原則、美化河岸線原則、凈化原則、易于施工原則。植物種類選擇如下:挺水植物選擇蘆葦、蘆竹、香蒲,浮葉植物選擇睡蓮、粉綠狐尾藻。
5結語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人們對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開展工作時,人們要樹立構建和諧生態的觀念,不斷提升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效果,注重水系統、生態系統等方面的有機結合,提升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的實效性,為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劉均平,鄧文麗,劉建飛,等.長園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實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5):30-37.
2徐明立.河道水生態修復與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5):16-17.
3苗偉波,鄒劍,劉國慶,等.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水環境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6,(7):167-170.
4劉小梅.河流污染治理技術在滇池河道水環境整治中的集成應用[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9):185-187.
作者:江華鋒 單位:重慶康達環保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