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討錫林河地表水資源年際變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多年來錫林河水文站觀測資料和氣象站降水量資料,對錫林河地表水資源的年際變化進行了分析評價,總結出多年來錫林河河流徑流量減少、水質污染物本底值超標、流域氣候總體升高等變化結果。為改善錫林河地表水資源減少趨勢,提出了完善水資源管理相關政策措施、啟動上游河道疏浚工程、加強流域內水生態修復、增設水文測站、建立水政執法聯動機制、規范行業用水管理、加快城市管網基礎設施建設7個方面的對策建議,確保錫林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關鍵詞:地表水;年際變化;錫林河
1研究區概況
1.1錫林河河流
錫林河發源地為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巴彥查干蘇木,全長268.0km,流域面積10542.0km2,河道平均比降1.94‰。其中赤峰克旗段干流河長46.4km、流域面積419.8km2,錫林浩特市境內河流河長221.6km、流域面積10122.2km2。錫林河河道呈“幾”字彎曲型,源頭及支流來水量較小,以地下水補給為主,上中游沿河多為濕地和湖泊,右岸有呼斯臺河、納林河、好來吐河、浩來河4條支流匯入,左岸有哈布其拉河支流匯入;下游沒有明顯河床,較大匯入支流有巴音郭勒河、塔日彥渾迪、那仁特塔拉、達丁渾迪。
1.2錫林河水庫
錫林河水庫位于錫林浩特市境內錫林河干流,距市區9.0km,控制流域面積3942.0km2。1958年開工興建,1964年竣工蓄水,水庫為多年調節水庫,以城市防洪、供水為主,兼顧水利養殖、灌溉等綜合利用。2013年水庫除險加固,水庫總庫容2003萬m3,其中水庫設計興利庫容1160萬m3、死庫容379萬m3、調洪庫容464萬m3。2006—2018年,錫林河供水公司總供水5724萬m3,其中工業供水2143萬m3、居民供水119萬m3、人工湖與濕地公園供水3018萬m3、環城水系與市政綠化供水444萬m3。
2錫林河水資源變化及原因分析
2.1水資源變化
(1)徑流量分析。分析水文站觀測的流量資料可知,1958—2018年(共61a)錫林河水庫的入庫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738萬m3,1993年最大年徑流量4250萬m3,2009年最小年徑流量512萬m3。錫林河屬草原型河流,一年內存在2個汛期,即春季融雪產生的春汛和夏秋季降雨產生的伏汛,春汛一般發生在4月,1987年4月實測最大洪峰流量57.4m3/s,伏汛一般發生在6—8月,2008年6月實測最大洪峰流量66.0m3/s。根據某年年徑流量與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比值K值(Xi/X0)的大小劃分出豐、平、枯水年,K≥1.2時的年份定為豐水年,0.8<K<1.2時的年份定為平水年,K≤0.8時的年份定為枯水年。由61a間錫林河年徑流量數據可知,有23a為枯水年,20a為豐水年,18a為平水年,錫林河年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表現為豐、平、枯交替,年徑流量總體呈遞減趨勢,61a間共減少了550萬m3,平均每年減少約9萬m3。
(2)年降水量分析。根據錫林浩特市氣象站降水量資料分析結果,1953—2000年錫林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2mm,2001—2018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62.1mm,相對減少了27.1mm。1953—2018年66a間降水量共減少了32.0mm。
(3)氣溫、蒸發量分析。1955—2000年錫林浩特地區多年平均氣溫2.30℃,2001—2018年錫林浩特地區多年平均氣溫3.60℃,1955—2018年64a間的年際氣溫變化總體呈遞增趨勢,增升值在2.47℃左右。
(4)水質分析。自2014年開始在錫林河水文站斷面和白音錫勒牧場錫林河中橋斷面對錫林河水質進行監測,分析監測數據可知,大多數月份的監測點水質表現為地表水Ⅲ類水、個別月份水質為地表水Ⅳ類水,超標污染物主要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磷及總氮。
2.2變化原因分析
多年來錫林浩特地區氣溫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自2000年以后,氣溫上升幅度加快,流域內氣溫升高加劇了河流蒸發,使錫林河徑流量相應減少。同時,氣候變化導致流域內植被退化,植物蒸騰量增大,植被蓋度與密度下降,涵養水源能力降低,也大大影響了河流徑流量。錫林河水質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本底值較高,且近些年錫林河上游注水量逐漸減小,削弱了河流自凈能力。
3錫林河水資源利用情況
錫林河流域地表水資源匱乏,供水水源主要為地下水。2018年流域內用水總量4957萬m3,其中農業用水3016萬m3、工業用水452萬m3、城鎮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1307萬m3、生態環境用水182萬m3。錫林河水庫供水量僅為401萬m3,其余供水量均來自地下水,地下水開采量占總用水量的92%。統計資料表明,錫林浩特市總用水量并未超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用水量控制指標,但該規劃區的人口、工業、農業分布相對集中,城市規劃區出現了地下水超采現象,由近5a地下水動態監測井觀測結果可知,地下水埋深在8m左右。鑒于近些年錫林河來水量減小,錫林河水庫僅能作為部分工業用水和市區景觀湖用水的供水水源。
4建議
(1)完善水資源管理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錫林浩特市水資源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范圍內的用水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合理制定用水計劃,科學核定用水量。
(2)啟動上游河道疏浚工程。開展錫林河水庫上游河道疏浚及治理研究論證工作,保證錫林河河道暢通。同時加快錫林河水庫清淤工程的立項進度,增加水庫有效庫容,提高水庫調蓄能力。
(3)加強流域內水生態修復。應合力推進錫林河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工作,在錫林河源頭范圍內采取圍封、禁牧等措施,修復草原生態;在錫林河流域內,特別是對于白音錫勒牧場的錫爾塔拉濕地,應科學核定流域內載畜量,減少人類活動影響,退耕還濕,提升流域內水源涵養能力;在錫林河流域氣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夏季人工增雨、冬季人工增雪等措施,增加降水量及流域水資源量,劃定錫林河流域生態保護紅線,提升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4)增設水文測站。再增加3個水文監測斷面,即錫林河入境(克什克騰旗入錫林郭勒盟界)斷面、好來吐郭勒入錫林河河口斷面、好來郭勒入錫林河河口斷面,通過分析錫林河干支流流量關系,為水資源保護提供準確的基礎數據。
(5)建立執法聯動機制。水政執法機構肩負著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涉水法律法規的執法監督任務,在本輪機構改革中,建議建立一支機構獨立、人員充足、經費保障的執法隊伍,以強化水政執法機構建設。
(6)規范行業用水管理。①工業用水方面,落實錫林電廠一期和蒙東鍺業鍺熱電聯產水源置換工作,封閉自備井,利用具備條件的水源井作為城市應急水源。②農業灌溉用水方面,全面建立地下水“五控”制度,實施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管控模式。③城區綠化用水方面,在林草補植、補種、更新過程中,調整樹種結構,盡量選用耐旱型草樹;對現有綠地實行滴灌、微灌節水技術,積極探索雨水利用;水源地綠化使用地表水,其他區域綠化、景觀用水全部使用中水,嚴禁使用地下水。④城區建筑及居民用水方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嚴把建筑設計節水器具推廣使用關,建立節水產品認證與市場準入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加快城鎮居民用水戶分質供水建設步伐,新建小區推行配建“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兩套供水系統,節約優質地下水,提高非常規水利用率。
(7)加快城市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合理改造城市供水管網,降低管網漏損率。加快新建、改建、擴建的污、雨水收集設施,擴大污水管網及城市雨水管網覆蓋面,提高污、雨水收集率;加快完成城鎮中水廠擴能工作,提高中水生產能力。
作者:李清海 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水文水資源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