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流轉的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截至目前,安陽縣累計發展土地流轉面積2.36萬hm2,占總耕地面積的36%,居全市之首;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達4.3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20%。其中耕地流轉面積1.72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72.8%;四荒、林地等流轉面積0.64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27.1%。
(一)土地流轉形式靈活多樣目前,安陽縣土地流轉有轉包、出租、互換、招標、拍賣、整村流轉等流轉形式。其中轉包土地面積1.811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76.7%;出租土地面積0.28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11.8%;互換土地面積0.0227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1%;入股、招標、拍賣等形式流轉土地面積0.247萬hm2,占流轉總面積的10.5%。
(二)土地流轉秩序逐步規范安陽縣成立了縣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成呂村、辛村、永和等13個鄉級標準化土地流轉服務大廳,為農民辦理流轉手續提供一條龍服務。
(三)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土地流轉的規模化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高效農業的迅猛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涌現出了洪河屯鄉李興威、辛村鎮崔高利村王海旺、瓦店鄉西路村趙文獻等6.667hm2以上的種糧大戶250余戶,其中規模經營面積在66.667hm2以上的有7戶,辛村鎮康偉、王海旺、洪河屯鄉李興威、永和鎮李文秀先后榮獲“全國種糧售糧大戶”稱號。
(四)土地流轉主體趨向多元化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快速穩定發展,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社會工商企業、家庭農場及返鄉老板個人等紛紛參與到農村土地流轉當中,帶頭開展土地規模經營,規模種植糧食或創辦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創造了種養結合、立體經營等多種現代農業經營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全縣土地流轉的層次和水平。
(五)流轉范圍不斷擴大目前,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逐步提高,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日漸高漲,土地流轉由最初的撂荒地擴展到林地和“四荒”地,由原來的村內進行,逐漸向村外、鄉外、縣外延伸。
二、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意愿不盡統一,增加了流轉難度由于就業不充分、非農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缺失,一些農民對土地是“守著不甘心,丟下不放心”,怕丟掉承包權,失去生活保障,擔心承包者破壞土地,不能兌付租金;有的不顧實際,在流轉中漫天要價。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農民戀土情結較重,視土地為保命田,雖無力種地,也不肯流轉。流轉中往往因為一戶或幾戶不能談妥,難以形成規模,影響了土地流轉。
(二)配套政策缺失,影響了流轉活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只是從宏觀和原則上對土地流轉作出了一些規定,不具體、不細致,還存在很多盲點。比如在農業大戶用水、基礎設施占地、農民實物抵押、合同終止設施產權歸屬和補償等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說法和規定,使基層在處理土地流轉中的矛盾和問題時無據可依。
(三)融資困難,制約了業主發展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大戶在前期投資、基礎建設、提前支付承包費用等方面資金需求較大,而農村信用社貸款門檻過高,農民手中的房產、土地、農機具不能作為抵押物,擔保又必須是國家公職人員,一人擔保貸款額度有限,多個擔保人難找,資金缺乏制約了規模經營大戶的進一步發展。
(四)投資主體不足,影響了流轉進程近年來,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等優惠政策,農民的種糧效益較過去有明顯提高。但與二、三產業相比,還是弱質低效產業,業主對投資農業開發極為慎重,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多選擇二、三產業,參與土地流轉的較少,土地流轉市場支撐不強,后勁不足。
(五)缺乏農業保險,土地流轉風險性不容忽視農業生產投入高,見效慢,面臨著市場和自然的雙重風險,農戶從事土地流轉也是見效慢、收益少,一旦遇到特殊的大災害天氣,就會面臨嚴重減產,對土地流轉大戶造成損失。
三、對策與建議
(一)政策引導扶持,鼓勵土地流轉農業具有高風險特點,為激發企業、城鎮業主租賃土地從事農業開發的積極性,財政在安排農業專項資金時,對土地流轉扶持資金實行單列,并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金融部門本著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為出發點,通過科學論證,對有效益的農業開發項目,允許業主用租賃的土地上的附屬物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使流轉的土地能夠真正成為流動的資本,從而增強農村經濟實力,促進土地流轉。
(二)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社會保障結合安陽縣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結合新農村社區建設,以轉移農民、減少種地農民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家庭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認真落實全民創業計劃,培養造就更多的農民企業家和個體工商戶,使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帶動土地流轉。
(三)加強宣傳引導,培育需求主體通過典型引導和加大宣傳,鼓勵、支持農村種田能手、養殖大戶和專業戶開展土地規模經營,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提高土地的產出率,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活躍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土地規模經營,使更多的土地納入農業集約經營、規模經營基地,不斷擴大流轉面積。同時創造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域外資本和各類工商企業參與農村土地流轉。
(四)完善配套政策,注入發展活力應盡快出臺土地流轉細則,有效規范流轉行為,使鄉鎮基層在推進土地流轉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政策體系,通過對流出土地實行直接補貼,或建立專項資金鼓勵實施土地股份合作、支持村級集體組織實施“反租倒包”等方式,增強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和自覺性。
(五)實施產業帶動,在流轉之后多下功夫在當前我們的經濟尚不發達、農民生活尚不富裕、就業尚未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土地依然是很多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老百姓踏實生活的基本保障。安陽縣近年來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走企業化帶動、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六)積極探索,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在增加農業補貼總量的同時,將新增農業補貼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強化財政對其購買農機、農業保險的補助力度。加大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他們發放貸款,為土地流轉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王曉梅 單位:安陽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