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退耕還林從生態環境以及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對現有耕地有步驟的停止耕種,并結合土地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退耕還林在優化生態環境的同時,必然對農民生計帶來一定影響,短期內農戶的收入會有明顯降低。但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退耕還林有助于非農收入的增加,在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能夠推進農村社會資本發展,進而提升農戶收入。本文就以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進行幾方面討論。
關鍵詞:退耕還林;農戶;可持續生計
退耕還林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之一,尤其是內蒙古地區各林業局的退耕還林工作,近些年開展得如火如荼。退耕還林不僅能克服水土流失與風沙危害,同時還能夠推進內蒙地區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但是,在退耕還林初期,對農戶收入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而從長遠角度分析,退耕還林對我國農戶可持續生計必然會帶來更大經濟效益。本文以內蒙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林業局為例,用可持續生計理論,對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進行研究,并提出農戶可持續生計的相關建議。
1可持續生計的相關研究分析
1.1可持續生計概述
可持續生計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為國家建設服務。目前為止,可持續生計主旨并未有統一定論,一些學者這樣概括可持續發展生計:在自身生存能力提高的基礎上,對他人生計發展有所促進的基本生活手段。另外一部分學者,經過相關研究之后,對可持續發展生計進行了總結,他們認為資本、脆弱性背景以及外部干擾因素是構成可持續生計的主要內容。其中資本又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自然資源、金融資源、物資資本等;脆弱性背景則人們生活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外部干預因素包括人們生存方式、農戶基本生存能力等。
1.2可持續生計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可持續生計分析方法屬于一種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對研究與實踐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它將人作為研究的中心,研究、分析人的發展目標、發展范圍等,并最終確定。以此為依據,考慮是否增加發展項目。隨著可持續生計理念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在各領域的應用也更加普及,尤其是一些研究中心、捐贈結構開始利用這種思考方式,對相關發展項目進行評估。這個時候,一些學者就提出,可持續生計可以作為一種集成分析框架使用,利用這種框架對造成農戶貧困的原因進行多方面的討論,最終確定并制定相關的解決對策。
1.3可持續農戶生計框架
作為一種集成分析框架,可持續農戶生計框架能夠有效分析出導致農戶貧困的原因,能夠從多角度獲得相關結論和信息,以此為依據,制定解決方案,使農戶獲得生存與謀生的方法和途徑。在這個過程中,農戶可以利用相應的資產或者減貧因素,加快獲得收益的速率。但是,具體狀況主要還與優勢機構、社會以及組織環境等因素有直接關系,這些因素會對農戶生計進行積極影響,以最大限度滿足農戶生計需求。
2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
2.1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實施的過程中,國家會提供給農戶相關的補助和支持,因此農戶的收入會有一定增加。在退耕還林過程中,農戶會獲得一定的非農收入,但是在工程結束之后,農戶的收入怎會呈現下降趨勢,主要是由于一下原因造成的。退耕還林工作結束之后,農戶不再依靠土地獲取收入,而是要尋求其他工作,但是大部分農民都難以找到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戶收入。以林業種植為重要收入的農戶比例較少,因此即便是能夠獲得相應收入,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退耕還林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因此基本以生態林種植為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戶從樹木種植中獲取收入的可能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退耕還林工程結束之后,農戶的主要收入必然會下降,其中表現作為明顯的就是種植業的收入。
2.2對農戶資產的影響
土地是農民生存發展的根本,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推行退耕還林政策,使農戶土地種植面積大幅減少,進而降低了農戶收入。在短時間內,農村難以形成一種穩定、系統的經濟收入方式,因此對農戶資產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大面積退耕還林,基本都是在我國西部地區,這些地區人力資本相對薄弱,無法有效滿足農民生計要求。另外,一部分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無法勝任相關工作,進而影響經濟收入。基礎薄弱。農戶物資資本相對較少,部分農戶職能滿足自身生存消費,基本無法進行有效投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戶收入。受到一定自然條件的制約,農戶進行森林種植的時候,只能選擇中職生態林,而生態林經濟效益不高,無法取得良好的收入。由于信息阻塞,機會匱乏,農民獲得良好發展的可能性不高。在退耕還林工作結束之后,農民得不到更好的發展,經濟收入也必然會隨之降低。
3維持農戶生計的建議
3.1積極加強城鎮化建設
加強城鎮化建設,能夠吸引大量農民到城市務工,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
想要利用退耕還林的方式,解決生態問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那么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彌補在這個過程中,對農民生計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政府應該加大農民補貼力度,緩解農民生計壓力,否則農民生計得不到保障,容易引發農民反耕,進而影響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
3.3加強特色產業開發
退耕還林減少了農民的土地,減少了農民的收入。但是政府可以當地實際情況,積極開展特色產業開發與建設,鼓勵農民通過開展特色產業,獲得更加相應的經濟收入,比如:開展養殖業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農民的穩定收入。
3.4加大農戶培訓力度
農業部門以及當地政府,應該加大農戶的培訓力度,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全面吸引過來,使其掌握更多致富技能,比如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等,要做到細化分工,提高農戶就業率。還可以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從事運輸、餐飲等技術類行業,推動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分化,幫助農戶增加收入。結束語在農村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過程中,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戶生計的維系,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力度解決農戶可持續生計問題,結合杭錦旗林業局的實際情況,加大城鎮建設以及農戶培訓,增加農戶的穩定收入,推進農戶生計的可持續發展,為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創建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馬志雄,張銀銀,丁士軍,吳海濤.可持續生計方法及其對中國扶貧開發實踐的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1).
[2]湯青.可持續生計的研究現狀及未來重點趨向[J].地球科學進展,2015(07).
[3]丁麗娜.可持續生計視角下河北省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9).
作者:賈麗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