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黨的報告中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發展農業,是國之根本,農安天下。黨中央將發展農業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層面,不僅從2004年至2017年連續14年以農業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的格局下,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出臺,優化了農業發展環境,增強了各地方政府、農民朋友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決心。
1柳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現狀
自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各級創建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情況,扎實推進示范區的創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達成“鄉鄉都有示范區”的目標,成績得到廣泛認可。截至2017年12月10日,柳州市共創建示范區145個,帶動農戶約7.3萬戶(其中貧困戶6510戶),實現經營收入47.75億元。目前,柳州市示范區的核心區面積已達1.22萬hm2、拓展區2.15萬hm2、輻射區4.12萬hm2;主導產業面積達2.69萬hm2,水肥一體化面積0.54萬hm2,土地流轉面積1.23萬hm2;入駐的家庭農場90家、合作社408家、農業企業255家、電商416家,創建名優品牌48個、“三品一標”認證101個。示范區的創建,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業和經濟的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借鑒。到2020年年底,柳州市要基本建成各級示范區(園、點)1200個以上。
2柳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自2014年柳州市開展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應清醒地認識到示范區創建還存在很多不足和挑戰。現階段,柳州市示范區創建工作面臨的問題如下。2.1產業發展不平衡,三產融合度低產業融合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產業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農村產業融合也是如此[2]。就柳州市大部分示范區來說,仍以農業生產為主。只有部分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的示范區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配套了倉儲、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環節,同時融入了休閑旅游功能。雖然包含了這些功能,達到了延長產業鏈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專人管理、設備單一且不足,整條產業鏈發展水平較低,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系統,無法帶來明顯的經濟收益,沒有達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要求。
2.2科技含量不高,人才不足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柳州市示范區建設仍處于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引進推廣的初級階段,在智能設備研發、新品種培育等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3]。在示范園區的創建工作和實際運營管理中,普遍存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業新技術的應用、農業經濟管理和農產品推廣等方面,缺乏高層次的人才參與建設和指導。
2.3示范區建設資金緊缺,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弱
由于柳州市示范區建設工作涉及面廣,各示范區內農業產業基礎薄弱,投入的基礎建設資金有限,資金缺口大,影響了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示范區內經營主體的固定資產較少,經營模式落后,導致農業保險和信貸擔保政策不能有效實施,融資渠道不暢。示范區經營主體實力薄弱,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部分主體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指導。部分示范區經營主體對創建示范區認識不到位,思想未能完全解放,創建熱情不高、投入不足,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3促進柳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的建議
3.1加強產業融合,提升產業鏈質量
深入開展“農業+”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積極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示范區的升級和轉化。因地制宜,充分整合農業上下游資源,挖掘農業潛在功能,推進農業同文旅產業的融合互通。著力推動農產品精加工環節的建設,增強農產品的市場彈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打破其價格的“天花板”。深化“互聯網+”思維,順勢而動,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便利優勢,加快農產品電商平臺和區域品牌建設,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拓寬物流通道,做到產銷一體化。
3.2提升科技水平和科技人才待遇
充分發揮示范區創建指導專家組的指導作用,加強對示范區在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和基礎建設等方面的指導。積極引導示范區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業服務公司等技術優勢明顯的部門構建產、教、研等相結合的互利共贏的聯結機制,助推示范區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不定期邀請區內外專家到各示范區進行專業指導,提高示范區現代化種養科技水平。
3.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招商力度
經營主體是示范區的核心。加快傳統經營主體的優化和轉型,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示范區建設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吸引一批實力強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種養大戶進駐示范區,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在法律規程下,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引導和鼓勵農戶以轉包、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擴大示范區的土地規模,提高其經營水平。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5).
[2]盧雪艷.桂林現代特色農業提檔升級路徑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7(4):36-39.
[3]屈婷婷,黃智,覃澤林,等.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現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4):186-189.
作者:何禹 羅雪芳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