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樟子松育苗造林技術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造林地的選擇
根據不同的地勢、土壤和氣候條件,選擇營造純林或者針、闊葉混交林。在山地礫石質沙土、沙地、向陽坡及土壤瘠薄的地段均可栽植。當然,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栽植效果會更好。但在滾動和半固定沙丘造林,一定要實行固沙造林。另外,一定不要在水濕地和排水不暢的粘土地造林。
二、造林整地
樟子松的造林整地一般分為:塊狀整地、帶狀整地和穴狀整地三種。第一種方法只適用于林區的森林更新改造;第二種是根據草層長勢程度,一般帶寬50~70公分,還要主要為避免引起土壤風蝕,整地要垂直主風向;第三種就是指穴狀整地,其整地深度為30公分~50公分,溝底寬20公分~30公分最好在雨季進行。第二年實施回土,重耙一次,力求做到溝土飽滿,壓實。主要,在整地過程中要適當保留原有的草層,以作為樹木的保護層。
三、育苗技術
1采種樟子松果球通常在9月末開始成熟。采種應選擇春、秋兩季,因冬季樹木枝條發脆,容易損傷樹木。采摘后的球果果殼比較堅硬,可在晴天進行日曬或在干燥室實施烘干、脫粒。脫粒時要掌握好室內的溫濕度,以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樟子松種子儲存期間其含水量應保持在10%上下。2育苗樟子松樹種雖然對地質條件和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但對水、熱、氣等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因而,育苗區應選擇在灌排方便,土壤疏松,透氣性能好的區塊。播種前須進行土壤消毒,并結合整地每畝施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6000公斤左右。播種最好選擇春季,以地表平均溫度8℃為宜。在我國東北地區,播種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左右。播種方法可因地制宜選擇撒播或者條播。出芽率在85%以上的,每畝可播3~4公斤。播后用鋸末、草炭及原床土及時進行覆蓋,厚度為0.5~1公分,隨后進行鎮壓,以防水分蒸發。播后視情況隨時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潤。春播的樟子松種子通常半月就能出苗。出苗前可噴灑除草醚進行除草,每平方米用藥量控制在2克以內,并且噴后12小時內不得澆水。出苗后還須預防立枯病的發生。樟子松2年即可出圃,規格一般為:苗高12~14公分。
四、造林技術
1苗木的處理起苗時一定要保持根系的濕潤和完整,因為地下部分根十分纖弱,一不注意就會容易枯干、折斷,降低成活率。因而,在挖苗、選苗、包裝、運輸和假植等各項環節要力爭縮短時間,盡量不要讓苗根遭到日曬和風吹。要挑選根系發達、頂芽飽滿、干莖粗壯、沒有病蟲害的苗木用于栽植。苗木晚間運,白天咋,苗木運到林地時應及時假植起來。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水浸苗根和苗根蘸泥漿等方法進行處理。
2栽植方法樟子松栽植有多種方法,如裸根栽植法、容器苗造林法、移苗桶移植大苗造林法等。裸根栽植法適合于大面積造林,此法又分為穴植和縫植。穴植就是在提前挖好的穴內栽植。縫植則是在事先整理好的地塊,用工具挖開土層,把苗木放入縫內,讓苗根和土壤緊密相摟,隨后填土壓實。樟子松容器苗造林可不受季節限制,也不用緩苗。4月末到5月初將2年生苗木起下,移栽到塑料袋內,然后裝滿土、敦實,注意不要窩根。隨后將苗木袋緊密擺放在寬1.3米左右、10~15米長的平底凹形床中,袋與袋之間的縫隙用土填滿,而后澆足水。一般培育2年左右,即可出圃造林,時間最好在雨季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移苗桶移植大苗造林法是根據移植苗木的大小,選擇適宜的移植桶。移苗時,現將移植桶套在要移植的苗木周圍,然后用鐵锨貼著桶壁朝下挖,一邊挖一邊往下移動苗桶,當土坨與桶的上口平齊時,清除底部相連的次根系,將苗輕移到坑外。栽植時,樹坑最好要大于土坨15公分以上,栽植后及時將坑壁的縫隙處填滿土壓實。
五、幼林撫育
山地造林,松土除草要與培土相結合;沙地造林,后期割草留草帶,以防冬春季起沙,在風沙干旱地區,造林當年及后兩年要給幼苗培土,時間在土壤凍結之前,撤土時間在第二年春季萌動前,過早會使幼苗遭遇風害,過完則容易引起苗木腐爛。在其他一些雜木樹種較繁茂的林地,撫育時應割除掉影響苗木生長的灌叢及非目樹種。
作者:關曉旭王云浩單位:黑龍江省孫吳縣林業局孫吳縣正陽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