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麻櫟繁殖栽培及造林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麻櫟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繁殖栽培、造林及病蟲防治。
關鍵詞:麻櫟;繁殖栽培;造林;病蟲防治
麻櫟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其木材強度高,耐濕、耐磨、耐腐,花紋美觀,可用于樁木、枕木、地板、家具等;種子、葉子、樹皮均可入藥。根系發達,具有很好的防蝕、護坡、保水和保土的作用。麻櫟用途十分廣泛,適宜大面積推廣種植。
1形態特征及生態習性
麻櫟樹為常綠喬木,小枝黃褐色,無毛。頂芽發達。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齒尖毛刺狀。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堅果于翌年成熟,卵狀短圓柱形,果頂圓。花期5月,果期9~10月。麻櫟屬喜光樹種,深根性,抗風力很強;在年平均氣溫9℃~15℃,年降雨量600~1400mm的條件下,生長較好。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不耐水濕,萌芽性強,壽命長,生長速度中等。
2繁殖栽培
一般為播種繁殖。選擇20~50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樹木作采種母樹。采種后進行粒選,挑出病蟲損害及顏色不正常的種子。若翌年春播(3月上旬),種子需貯藏存放。貯藏方法采用混沙濕藏,若采用秋播(10月份),則不需貯藏。圃地宜選擇在地勢高燥、平坦、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土地塊;播前,圃地要進行深翻、整平、做床,并施足基肥。播種前種子需進行浸水催芽處理,但混沙坑藏的種子可直接進行播種。播種時在成林中挖取帶菌土拌入種子中或撒在播種溝中,覆土3~5cm。播種量150~250kg/667m2。出苗后,要及時做好中耕除草、滅蟲、澆水、施肥、間苗,以確保出苗成活率。
3造林
一般低山、丘陵的各種坡位和坡向上都可作為造林地,但是,低濕地、鹽堿地不能作造林地。麻櫟整地要適當深些,因為麻櫟是深根性樹種,且麻櫟的幼樹主要是生長根系。在平緩的低山、丘陵或波狀起伏的地方,可進行全墾整地;坡度稍大山地用帶狀整地或穴狀整地;陡峻的山地可采用塊狀整地或魚鱗坑整地。麻櫟可采用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直播造林每穴播種5~6粒,均勻播在穴內,覆土厚度4~6cm;植苗造林在春、秋兩季都可,春季一定要在冬芽開放以前,土壤解凍后開始(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一定要在苗木落葉以后進行。在事先整好的造林地上挖穴,深度和穴徑各30cm,栽植深度比根頸深2~3cm,覆土踏實;栽植時苗木一定要扶直,不要窩根,若根系過長,可進行修剪,然后再栽植。也可以截干栽植,截干造林成活率高,根系恢復快。若采用全墾整地,前期可進行林糧間作,以耕代撫。若是穴狀整地,在造林當年需要撫育3次,以后可遞減次數,尤其要及時除草松土;撫育時間一般在每年的6月、9月份。植苗造林在第3、4年開春前,齊地面平茬,促進幼樹生長;直播造林的平茬要晚1年,平茬過早造成麻櫟的根系發育不完善,吸收養分能力有限,生長緩慢;平茬過晚則影響生長。
4蟲害防治
4.1櫟褐天社蛾。主要以幼蟲取食葉片,當蟲口密度大時,能在短時間內將櫟葉吃光,嚴重影響麻櫟的正常生長。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幼蟲群集特性,剪除病枝,人工捕殺。二是利用成蟲趨光性,在發蛾盛期用黑光燈誘殺。三是當蟲口密度大且幼蟲分散為害時,先用90%敵百蟲15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殺,然后人工捕殺。在較密較高的林分中,也可放煙霧熏殺。用白僵菌1∶100倍和蘇云金桿菌1億/ml的菌液噴射,最好在菌液內加入稀濃度的殺蟲藥劑,效果更好。
4.2麻櫟毛蟲。以幼蟲食葉為害為主。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幼蟲的群集性進行人工捕殺。二是成蟲發生期用燈光誘殺。三是幼蟲為害期噴灑90%敵百蟲、50%敵敵畏。
4.3櫟實象甲。幼蟲在櫟實中蛀食,影響種子發芽,并引起種子霉爛。防治方法:一是溫水浸種,將種子放入筐中,浸入50℃~55℃溫水中,浸種約15min,燙殺幼蟲。二是藥劑熏蒸。采用的藥劑為二硫化碳、溴甲烷等。三是在幼蟲尚未爬出櫟實前,收集早期脫落的櫟實,集中清除,以清除蟲源;在成蟲盛發期,可噴灑90%敵百蟲1000倍液。
參考文獻
[1]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6.
[2]舒裕國,余忠杰,徐國禎.薪炭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
作者:王瑞靜1;楊玉霞2 單位:1濟源市林業局,2國有濟源市邵原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