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山區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水稻旱育秧技術引起操作簡便、管理方便,同時省水省工省種并高產增效,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大力推廣。由于其秧苗素質較好,植株較為粗壯,具有良好德大田分蘗速度以及解釋性,非常適合于在山區進行應用。本文分別對山區水稻旱育秧苗床的管理技術要點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促進水稻旱育秧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山區;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
水稻旱育秧技術作為一種輕簡栽培技術,因其秧苗壯、秧齡短、管理方便、高效增產、省水省工以及省種的優點,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尤其是在干旱時期,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研究發現,旱育秧秧苗素質好、具有較強的根系活力以及抗逆性,其植株較為矮壯、大田分蘗快并且結實性好,非常適宜于山區的水稻育秧。近年來,隨著旱育秧技術在山區的廣泛應用,大大地解決了缺水、缺勞動力等問題。本文就山區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中的技術要點進行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促進水稻旱育秧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1苗床選擇
旱育秧苗床應選擇透氣性強、疏松通氣、肥力較高、土壤結構較好的田塊或者菜園,育苗床必須滿足松、軟、細、肥、濕潤等中性偏酸性的土壤。
2苗床面積
通常情況下,雜交水稻每畝大田所需要的凈苗床的面積分別為:冬閑田(4-5.5葉)移栽的至少需要15m2,小春田(5.5葉以上)移栽的至少需要20m2。
3床土培肥
床土培肥一般要結合田地的肥力情況進行,以有機肥、土雜肥以及磷鉀肥為主,一般最晚不得超過播種前的45天。可以在每667m2的苗床內施入100kg30%的有機質商品肥,30-40kg15-15-15的復合肥,或者每平方米施入5-10kg的腐熟豬牛糞、10kg的沼渣以及5-10g的尿素、20-30g的硫酸鉀,一般分2-3次施入。在每次施肥以后要進行一次旋耕或者翻耙,使得肥料與10-15cm深的表土能夠充分混合,以防藥害的發生。在施肥的過程中嚴禁施入堿性肥料。嚴格按照1.2m的凈廂寬、30cm的溝寬以及25cm以上的深度進行起壟開廂,要保證廂平土碎同時不含任何雜草[1]。
4調酸消毒
床土的調酸消毒工作主要通過噴灑硫磺粉進行土壤調酸,播種前取2.5g的敵克松可濕粉劑兌3kg水稀釋到1200倍左右后噴施在旱育秧的苗床廂面上進行消毒。
5精量播種
播種前選擇晴天將水稻種子曬2-3小時,然后用35度溫水保持8-10小時浸泡,中途換水3-5次;播種前對苗床要充分澆足底水,早栽冬閑田播種每平方米播種1.3-1.5兩,小春田播種0.7-1兩;然后全覆蓋細壤土1-1.5公分,不得裸露種子在外,后用洗凈噴霧器充分噴濕蓋土。架拱覆膜,拱高70公分,拱間距80公分,然后用土蓋嚴四周[2]。
6苗床管理
播種2天后在晴天中午揭廂兩邊膜換氣1-2小時,再蓋嚴,一直到出苗之前都不需要進行澆水。正常情況下,水稻在播種后5-7天的時間即可齊苗,此時應及時在上午9點后揭膜,下午4點前覆膜。只要早晚秧間有露珠,秧床發白并有龜裂出現都不要噴水到苗床,在三葉一心后可以將四周地膜揭開20公分高,切記全揭開地膜。如遇寒潮應及時蓋嚴四周。根據秧苗的長勢情況來確定,如果肥床旱育秧苗床能夠達到肥沃標準,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對其進行追肥。如果秧苗長勢較弱,應結合秧苗葉色的變化以及秧苗的大小情況進行適時以及適量的追施化肥[3]。一般選擇在秧苗二葉一心到三葉期,結合補水潑澆1%-2%的尿素溶液,嚴禁將尿素直接施撒于秧苗上,從而防止肥料的濃度過高而導致燒苗的發生。施肥后要用清水進行洗苗,或者用沼液澆施苗床。在移栽前的7天,還應在每畝苗床上追施5-8kg的尿素作為送稼肥。防治病蟲,在揭膜后,用20ml2.5%的咯菌腈兌30kg的水噴施于667m2苗床中,每隔7-10天應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次以防止青、立枯病的發生。此外,在秧田期,還應將20g25%的吡蟲啉、40g25%的毒死蜱兌30kg水后噴施與每畝的苗床中,從而防止薊馬、稻象甲以及旱育秧根蚜的發生[4]。在旱秧苗的一葉到三葉期,極容易因管理不當而發生成片的黃化死苗。其主要表現為:幼根由白色變為黃色,逐漸變軟,最終變黑發粘;幼苗由綠色轉變為黃色,而后轉變為紅色,與此同時開始發生成片的黃化死苗。造成黃化死苗的主要原因為幼根的缺氧窒息死亡。因而其具體的防治方法為:在地下水位較高并且透水性較差的粘土地區,或者降雨較多的地區,旱育秧苗應采用陰溝陽畦;此外,在秧苗的一葉一心到二葉一心時期為其噴施壯秧寶等生物活性物質。其具體的噴施方法為:將苗床淋足水分使床土濕潤后,將1份藥兌10-15kg的水均勻的噴施于66.67m2的苗床上[5]。
7結語
水稻旱育秧技術不僅操作簡便,而且管理方便,具有明顯的省水省工以及省種的優點,與此同時,其植株較為矮壯、大田分蘗快并且結實性好,非常適宜于山區的水稻育秧。通過對水稻旱育秧苗床選擇、苗床面積、床土配肥、調酸消毒、精量施種以及苗床管理等技術要點進行有效控制,可以實現旱育秧技術在山區的有效應用,從而促進水稻旱育秧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姚春早.山區水稻旱育秧苗栽培與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175.
[2]陳洪舉,李友發.水稻旱育秧在爐山鎮山區適用性探討[J].種子科技,2016,34(11):119-120.
[3]周懷飛.水稻旱育秧爛秧死苗原因及預防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3):68-69.
[4]向德勇.平昌縣山區水稻旱育秧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15(3):33.
[5]陳漢平.水稻旱育秧與帶蘗膜秧稀植栽培生長優勢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6):15.
作者:鄭輝 單位:四川省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農業技術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