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規模養蠶與蠶桑生產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蠶桑通報雜志》2016年第1期
引言
蠶桑產業是淳安縣農業產業中對外宣傳的一張金名片。2000~2014年間,蠶桑給淳安縣蠶農帶來的經濟收入達30個億。同時桑樹具有強大的生態效應,對千島湖青山綠水的維護是其他農業產業難以替代的。淳安縣2014年有個22鄉鎮276個村1.44萬戶養蠶,桑園面積5133hm2,其中投產桑園4753hm2。全年發放蠶種98324張,生產蠶繭4192t,蠶繭產值17857萬元,蠶??偖a值21083萬元。養蠶農戶戶均蠶桑收入1.46萬元,全縣年產繭500kg以上的規模戶有9995戶,占總飼養戶的71%,在民生改善和新農村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淳安縣蠶繭總量位列浙江省第三,蠶繭統一收購量位列第一,蠶繭質量連續多年位全省之冠。該縣蠶繭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1%,優質蠶繭卻占全國總量的15%左右,是國家級優質蠶繭基地。但自2015年以來,蠶桑生產的規模下滑速度較快,蠶桑形勢不容樂觀,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培育養蠶大戶,發展養蠶家庭農場,以推進整個蠶業生產規?;】蛋l展。
蠶桑生產在淳安已有1500余年歷史,但真正上規模發展蠶桑是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1992年產繭量創造20世紀紀錄,1994年、1995年的“蠶繭大戰”使蠶桑產業遭受重創,1996、1997兩年毀桑近半,1998年才開始恢復性增長。2003年,浙江省實施蠶桑西進工程,確定了淳安蠶業的戰略地位,掀起了蠶桑生產高潮。蠶繭產量逐年增長,2008年達到了頂峰,之后又進入了一個緩沖期,養蠶戶數逐步減少,但是重點產區的生產規模仍然比較穩定,全縣戶均蠶種飼養量相對平穩。表1為1999~2014年淳安縣蠶桑生產基本情況,表2為2003~2014年淳安縣戶均養蠶規模變化情況,表3為2007~2014年淳安縣養蠶規模戶分布情況。從表1、表2和表3中可見,近年來淳安縣蠶桑生產規模減幅雖大,但年產繭500kg以上的戶占總養蠶戶的比例變化不大。因此,如何培植和穩定養蠶大戶是穩定蠶桑產業的當務之急。
2培育規模養蠶戶面臨的問題
2.1養蠶勞動力日趨緊張
近年來,淳安縣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嚴重制約了蠶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同時為培育養蠶大戶帶來更大的困難。主要表現為:一是桑園拋荒嚴重,全縣現有桑園面積為5133hm2,但實際用于養蠶的桑園只有近4000hm2;二是留守勞動力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弱,養蠶技術水平難以提高,桑園管理水平下降;三是勞動力價格提高,蠶繭生產成本上升。
2.2養蠶基礎設施相對不足
近年來淳安縣由于拆違使許多原規模較大的養蠶農戶的簡易蠶室被拆除,現有的蠶室無法滿足有一定規模養蠶戶的需要。同時,一些具有省力、省時的用于桑園培管、養蠶等方面的設備,如中耕機、伐條機、六連片方格蔟等推廣速度比較緩慢。
2.3桑園流轉有待規范
受農民傳統觀念和短視利益觀念的影響,在桑園有償流轉中,蠶農寧可荒蕪也不愿意適價轉讓或要價過高,不利于桑園流轉,影響現代蠶業示范農場的組建。
3規模養蠶戶的確定和培育建議
3.1規模養蠶戶
所謂規模養蠶戶,不僅包括養蠶大戶,而且包括專業農場。
3.1.1現代蠶業示范專業農場
農場分綜合性和單一性。綜合性農場為既有桑田綠海觀光、果桑采摘體驗、蠶桑文化展覽,又有優質繭生產、桑園套種綜合經營、鄉村休閑農家樂等多功能,建設規模以有標準桑園2hm2以上、年產優質繭5t以上為宜。單一性農場既可以是只種植桑樹進行桑園管理以賣桑葉為主,也可以是只養小蠶以賣小蠶為主的“十天養蠶法”示范點,或是以專門飼養大蠶的專業農場。
3.1.2養蠶大戶
養蠶大戶是目前蠶桑生產穩定的主力軍之一,以農村有技術、強勞力的農戶為主,通過“合同蠶業”、“公司+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聯合,經營2000~6670m2桑園,年產蠶繭500kg以上的養蠶農戶。
3.2培育規模養蠶戶的措施政
府出臺政策積極支持閑置桑園有序流轉。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勞動力短缺、蠶業生產水平低下蠶農的拋荒棄管桑園進行有償流轉,充分利用好現有桑園,并做好對衰退桑園的更新改造,確保優質桑園利用最大化。鼓勵農戶采取互換互利方式解決桑園零碎化問題,確保桑園集中化,降低生產成本。
3.3支持開展生產方式和農作模式創新
積極扶持養蠶大戶、家庭農場、蠶業合作社,探索創新生產方式和農作模式,組建現代蠶業家庭農場,推進蠶業生產標準化、規?;?、科學化進程。鼓勵和發展一批專業養蠶大戶積極探索桑園套種套養模式,利用冬閑套種蔬菜,桑園套養家禽,走標準化栽桑、省力化飼養、工廠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型蠶桑經營模式。
3.4加大對規模養蠶大戶扶持力度
一是對年產繭量500kg以上的養蠶戶,當年給予100元/50kg的獎勵;對年產繭量1000kg以上的養蠶戶,當年給予120元/50kg的獎勵。二是進一步推進“十天養蠶法”示范點星級管理制度,擴大高星級點面。三是加大對養蠶大戶省力機具的補助力度,如:機動噴霧器、補濕器、電動噴粉器、切桑機、長力臂桑枝剪等蠶業生產省力機具,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增加蠶農效益。
3.5依靠科技,提高規模化生產效益
3.5.1提高實用技術應用水平
對全縣年產繭500kg以上的戶,每年集中進行生產技術系統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現代蠶業生產技術和管理。加大推廣桑蠶新品種力度,積極推廣蠶沙無害化處理,六連片方格蔟營繭等實用技術。
3.5.2推行連續化養蠶
連續化養蠶,可幫助養蠶規模戶最大限度地利用桑葉,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可解決養蠶規模戶用工急增急減矛盾,均衡勞動用工,穩定用工人員;同時,可提高蠶室蠶具利用率,機械化應用程度,降低生產設施成本投入。
3.5.3進一步加強蠶桑技術服務工作
加強對養蠶規模戶在蠶桑生產中產、供、銷的全程服務,確保養蠶戶生產的安全、有序、高效進行。在蠶繭收購上要切實貫徹優質高價,劣質低價的收購政策。
3.6強化養蠶安全保障,降低養蠶風險
推廣應用蠶沙無害化處理、大環境消毒、桑園統防統治、新蠶藥推廣、蠶病的預警機制等綜合防治措施,以減少蠶病損失,穩定淳安蠶業。繼續推行養蠶保險,解除蠶農后顧之憂,增強從事蠶桑生產信心。
作者:邵國慶 單位:淳安縣蠶桑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