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鋰礦化區化探異常特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地質與資源雜志》2015年第一期
1鋰礦化區地質特征
鋰礦化區位于1∶20萬區域化探AS59異常區內,出露基巖主要是晚侏羅世鈉長石化流紋斑巖.鋰礦化區外均為覆蓋,其中東南部被古新統腦木根組(E1n)一套干旱炎熱湖相沉積的棕紅色、雜色泥巖及含礫砂巖、泥灰巖所覆蓋;北西及北部被第四系沖、洪積砂礫石、砂、泥所覆蓋.斷裂構造有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規模不大.鋰礦化區內發現的3條鋰稀有金屬礦化蝕變帶賦存于晚侏羅世流紋斑巖內,受北西向構造控制,長100~400m,寬1.5~4m,走向約310°,傾向北東,傾角70°左右,后期北東向斷裂將其錯斷,致礦化蝕變帶局部產狀不穩定.地表刻槽樣Li0.08×10-2~0.136×10-2,Rb0.0037×10-2~0.0101×10-2.礦化蝕變類型主要有硅化、褐鐵礦化、高嶺土化,沿裂隙見黃紅色氧化礦物星點狀或浸染狀分布.
2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2.1區域化探異常1∶20萬化探掃面在腦木更蘇木北部圈定了組合化探異常AS59,異常元素組合為Ti、Li、P、Hg、As、Sb、Fe.各元素極大值為:Ti6876×10-6,Li1151×10-6,P994×10-6,Hg317×10-9,As68.4×10-6,Sb23.4×10-6,Fe8.56%.異常襯度較大的元素依次為:Li9.90,Sb3.06,Hg2.63,Ti1.38,P1.24,As1.16,Fe1.07.異常規模大的元素依次是Li、Ti、Hg、P、As.
2.2礦化區化探異常經1∶1萬土壤加密測量,圈定出3條北西走向的Li元素異常帶(圖1).南異常帶長約2km,寬約200m,最寬處近500m,峰值最高1651.1×10-6,是異常區內強度最高、規模最大的Li異常;中異常帶位于該區中部,呈串珠狀分布,異常帶長約1500m,寬100~500m,峰值最高1311.1×10-6;北帶北部未閉合,峰值最高1311.1×10-6,長約1000m,寬100~200m.Li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均具有內、中、外帶分布特征.區內As、Sb、Hg異常強度高,規模大,具Li、As、Sb、Hg異常組合特征.As異常下限150×10-6,峰值最高1867.8×10-6;Hg異常下限100×10-9,峰值最高3088.2×10-9;Sb異常下限40×10-6,峰值最高399.64×10-6.上述As、Sb異常下限分別高出測區區域異常下限3倍和13倍,異常分布與Li的特征基本一致,以北西向為主,同時也具有北東向特征,且均具有明顯的濃集中心.W、Mo、Be異常強度低,規模小,總體呈北西向分布.根據對該區各元素組合異常情況,圈定出7處子異常(見圖2),子異常總體為北西走向,反映了受北西向構造所控制.其中規模最大、強度最高、元素組合最多的子異常是AS59-6,其次是AS59-5、AS59-2、AS59-4.(1)AS59-6子異常異常元素包括Li、As、Sb、Hg、W、Mo.其中Li、As、Sb各有7處子異常,Mo有8處子異常,Hg有5處子異常,W有2處子異常.各元素峰值為:Li1651.1×10-6、As1867.8×10-6、Sb399.64×10-6、Hg3088.2×10-9、W8.14×10-6、Mo12.91×10-6.高襯度元素是Hg、As、Sb、Li、Mo、W,異常規模大的元素是Li、As、Sb、Hg.綜合異常面積約1.5km2.沿北東向垂直AP59-6子異常走向進行了土壤剖面測量,點距10~20m.測量結果為:在土壤測量的Li高值區,剖面測量中的Li含量也均較高,一般Li含量大于1000×10-6,最高值1538×10-6.(2)AS59-5子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Li、As、Sb、Hg、Mo、W.其中Li5處子異常,As、Sb各有4處子異常,Mo有5處子異常,Hg有3處子異常,W有1處子異常.各元素峰值為:Li1311.1×10-6、As830.4×10-6、Sb259.77×10-6、Hg1477.7×10-9、W2.71×10-6、Mo4.19×10-6.高襯度元素是Hg、As、Sb、Li,異常規模大的元素是Li、As、Sb、Hg.綜合異常面積約0.8km2.(3)AS59-2子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Li、As、Sb、Hg.其中Li有3處子異常,As、Sb各有4處子異常,Hg有1處子異常.各元素峰值為:Li1336.5×10-6、As571×10-6、Sb227.92×10-6、Hg144.2×10-9.高襯度元素是As、Sb、Li,異常規模大的元素是Li、As、Sb、Hg.綜合異常面積約0.4km2.(4)AS59-4子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Li、As、Sb、Hg、Mo.其中Li、Mo各有3處子異常,As有2處子異常,Sb、Hg各有1處子異常.各元素峰值為:Li1306.9×10-6、As401.8×10-6、Sb76.67×10-6、Hg437.2×10-9、Mo5.87×10-6.高襯度元素是As、Sb、Hg、Li,異常規模大的元素是Li、As、Hg.綜合異常面積約0.25km2.
2.3深部地球化學特征石油部門在該區以十字剖面進行了地震工作,經孔深30m左右鉆探取出了深部碎屑物質.本次采集并分析了前人鉆探鉆出的碎屑樣品.從圖1可見,在Li異常區,采集的鉆孔樣品Li含量均高,具表層與深部樣品Li含量比較均勻的特點,最高值為1602.3×10-6;在Li負異常、低背景區,采集的鉆孔樣品Li含量均較低.
3成礦潛力分析
鋰礦床類型主要有鹽湖鹵水型和花崗偉晶巖型,而本區內鋰礦化主要富集在晚侏羅世鈉長石化流紋斑巖中,礦化蝕變不易觀察.通過對比江西省宜春地區鋰礦床特征[3],并結合區內地質、地球化學的綜合研究,暫認為該礦化應屬堿性長石花崗巖類稀有金屬鋰礦化.堿性長石花崗巖類鋰礦床的邊界品位Li2O為0.5%[4],本區Li含量換算成Li2O,已接近邊界品位.研究區成礦地質條件良好,Li化探異常發育.在區域化探、1∶1萬土壤測量、地表揀塊樣、土壤剖面測量、地表刻槽取樣中,各樣品中的Li含量分布均基本一致.地表礦化蝕變明顯,表層與深部樣品中Li含量比較均勻.異常及礦化等特征、規模均顯示,該區成礦遠景及成礦規模潛力較大.目前該區已開展了初步調查工作,據最新槽探刻槽樣品測試數據,該區較多樣品鋰含量已達到工業品位,且鈮、鉭含量較高.通過進一步勘查研究,有望在該區尋找鋰等稀有金屬方面取得重大找礦突破.
4結論
(1)研究區成礦地質條件良好,地表礦化蝕變明顯,表層與深部樣品中Li含量比較均勻,且各類方法采集的樣品中Li含量基本一致.圈定出3條北西走向的Li異常帶,強度高、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均具有內、中、外帶分布特征.異常組合元素主要是Li、As、Sb、Hg.(2)引起Li異常的是3條賦存在晚侏羅世鈉長石化流紋斑巖內的鋰稀有金屬礦化蝕變帶.(3)通過對比江西省宜春地區鋰礦床特征,暫認為本區鋰礦化屬堿性長石花崗巖型稀有金屬鋰礦化.結合化探異常特征及成礦地質背景,認為該區經進一步勘查研究,有望取得鋰礦找礦重大突破。
作者:寶音烏力吉 趙文濤 王喜寬 崔來旺 李新仁 包鳳琴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