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平整區土壤肥力提升技術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福建稻麥科技雜志》2016年第3期
摘要:
浦城縣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中,大力實施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采用施用商品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試驗,探討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技術措施,以期為提升平整區土壤肥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土壤肥力改良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證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施肥是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1]。福建省浦城縣是農業大縣,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耕地面積35866.67hm2。近年來浦城縣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二五”期間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09hm2,平整土地124hm2。土地平整工程實施中雖然采用“表土剝移法”進行土地平整,但對于挖方區由于大部分是底土層、心土層,填方區則大部分土為挖方段的余土和路溝渠的挖方余土等現狀,存在表土層養分不均,肥力較低的狀況。為了能盡快使這些平整區的土壤地力有效恢復,于2014—2016年在浦城縣富嶺鎮、管厝鄉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區,通過采用施用商品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試驗,探討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技術措施,以期為提升平整區土壤肥力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項目區概況
浦城縣富嶺鎮和管厝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面積520hm2,項目區包括富嶺鎮的余塘、富官村和管厝鄉的官田、登俊、水坪、溪南等6個村。項目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域,四季變化明顯,冬夏差異懸殊,多年平均氣溫17.7℃,降水量1800~2000mm,年均日照1900h,無霜期約244d。光熱水資源豐富,作物的光溫潛力和氣候生產潛力大,適宜糧經多種作物的生產和增產,農業利用方式以煙—稻輪作和單季稻為主。
1.2試驗設計
1.2.1施用商品有機肥
2015年在富嶺鎮的富官村、余塘村、富嶺村,管厝鄉官田村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區選擇種植中稻的5個地塊共計58.33hm2,實施商品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每667m2施用商品有機肥200kg,作為底肥施用。
1.2.2種植綠肥
2014年冬在管厝鄉登俊村、溪南村土地工程平整區選擇3個田塊共計20.67hm2進行冬種紫云英綠肥。掌握在初花至盛花期或水稻插秧前20d壓青,每667m2稻田壓青1500~2000kg,每667m2配施30~50kg石灰加以中和。
1.2.3秸稈還田
2015年在管厝官田村土地平整區選擇3個地塊共計24hm2實施水稻秸稈粉碎還田。通過水稻收割結合秸稈粉碎后,任由其自然腐解還田,到水稻插秧前再進行灌水溶田耕翻。
1.3調查取樣方法
通過技術措施實施前后土壤有機質定點測定結果進行對比。土壤樣品的采集,采取在每個實施地點選取一丘田塊作為取樣田,長方形田塊按“S”型取樣、方型田塊按梅花型取樣,每丘田取5個樣點,采樣深度為0~20cm,混和土樣以取土1kg左右為宜。實施前后土壤樣品采集為同一地點同一塊地上不同時間采集,采集的樣品放入統一的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一張。
2結果與分析
2.1施用商品有機肥
對土地平整區使用商品有機肥前后土壤有機質定點測定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通過施用有機肥及耕種水稻1a后,平整區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增幅3.27%~23.57%,這表明施用有機肥對于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區的表層土壤肥力提升具有一定的效果。
2.2種植綠肥
對土地平整區紫云英種植前及紫云英翻壓后20d土壤有機質定點測定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通過種植紫云英并經翻壓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提高,增幅13.89%~25.98%,這表明綠肥種植對改良培肥平整區的土壤有顯著的效果。
2.3實施秸稈還田
對土地平整區水稻秸稈粉碎還田前后土壤有機質定點測定結果見表3。通過水稻秸稈粉碎還田,經過秋冬春近200d,水稻秸稈已部分腐解,腐解的有機質進入土壤表層。從表3可以看出,實施水稻秸稈還田后,表層土壤有機質有一定的提高,增幅5.19%~11.29%,從而達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如果秸稈粉碎后再進行耕翻,使秸稈與土壤混合效果應該會更好,但進行耕翻費用高,實際生產中沒有采用。
3小結與討論
施用有機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2],長期施用有機肥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機碳含量,減少磷的固定損失,延緩土壤中有效鉀的耗竭,保證養分持續供應[3-4]。長期施用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指標,降低土壤容重4.0%~6.6%,土壤總孔隙度增加4.0%~6.9%[5]。顏志雷研究表明,連年翻壓紫云英土壤中真菌和放線菌的數量增加,過氧化氫酶,轉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等土壤酶活性增強[6]。秸稈還田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溫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固氮菌活性,促進土壤團聚體的形成,進而改善土壤生物特性[7]。本研究通過土壤定點監測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冬季種植綠肥紫云英、水稻秸稈粉碎還田等技術措施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從而達到培肥土壤恢復地力的效果,其中以種植綠肥紫云英技術對土壤有機質提升幅度最高,效果最好。但對于具體的紫云英種植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排水,開好三溝,并施用一定量的鈣鎂磷肥,紫云英才能旺盛生長并達到一定的產量,否則由于積水,長出的紫云英苗枯黃,甚至死亡。而施用一定量的鈣鎂磷肥可以促進紫云英根廇菌生長,提高紫云英鮮草產量。
參考文獻:
[1]趙秉強.施肥制度與土壤可持續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沈善敏.長期土壤肥力試驗的科學價值[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1995,l(l):1-9.
[3]倪仲吾,孫羲,楊肖娥,等.有機無機肥配施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土壤通報,1990,21(4):167-169.
[4]宇萬太,姜子紹,馬強,等.施用有機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5):1057-1064.
[5]溫延臣,李燕青,袁亮,等.長期不同施肥制度土壤肥力特征綜合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7):91-99.
[6]顏志雷,方宇,陳濟琛,等.連年翻壓紫云英對稻田土壤養分和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5):1151-1160.
[7]蔡曉布,錢成,張永青,等.秸稈還田對西藏中部退化土壤環境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3,9(4):411-415.
作者:左永清 單位:福建省浦城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