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栽植密度對駿棗產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北農業科學雜志》2014年第十一期
1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Excel和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對各項指標進行(LSD)最小顯著差數法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的果實性狀和產量表1為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的性狀和產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模式M3的單果重最大,且和模式M1、M2差異顯著。模式M4果實縱徑、橫徑較大,果形指數相對較小,其果實縱徑、橫徑大于模式M3,但單果重小于模式M3。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駿棗的產量先逐漸增加,當栽植密度過大時,產量開始減小,模式M3駿棗的產量在各處理中表現最高,為7528.8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2.2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是棗果實品質的主要影響因子。各種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如圖1所示,果實成熟期,模式M3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達到32.4%,顯著高于其他模式。模式M3和模式M4的栽植密度較小,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模式M1和模式M2,模式M1和模式M2之間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
2.3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如圖2所示,不同栽植模式下測得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均在133mg/kg以上,模式M1、M2、M3之間栽植密度相差較大,但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在所設栽植模式中,模式M4栽植密度最小,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最小,與其他模式之間差異顯著。
3小結與討論
目前,新疆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矮化密植栽培成為南疆棗種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主要依靠提高單位面積株數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產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模式M3的產量顯著高于模式M4,增加栽植密度能增加棗單位面積產量;模式M1、M2的產量低于模式M3,說明棗樹密植栽培并不是越密越好,密度的增加導致群體之間和個體之間對光照、水分的競爭加劇,單株產量和品質降低。所以,棗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的提高,不能僅靠增加單位面積的植株數,而應在保證一定栽植密度的情況下努力提高單株產量來增加棗樹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僅從栽植密度上進行試驗,模式M34995株/hm2的效果為佳。在實際栽培管理中,應結合整形修剪技術,確保通風透光,提高樹體同化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產量、品質效益。
作者:王晶晶李銘陳奇凌鄭強卿單位:新疆農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