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品住宅環境質量可拓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監控與預警》2017年第2期
摘要: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商品住宅已經成為城鎮居民的重要居住載體,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更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住宅環境質量提高能夠增加居民的舒適度。文章采用可拓分析的方法分析影響商品住宅環境質量的因素,為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品住宅;環境質量;可拓分析
1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相關分析
住宅環境系統以生物與環境的協同共存以及環境對人類活動的支持、容納、緩沖及凈化為特征,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1]。商品住宅環境這個系統中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是最重要的環境基礎,在設計規劃時要將具有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以及相應的功能屬性融入到其中,進而提高住宅生態環境質量。系統中的服務環境是整個環境系統保持開放性的保證,人文環境反映整個環境系統的生機與活力。在商品住宅環境系統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彌補性,在環境污染嚴重、環保形勢嚴峻的今天,對于關乎人們生存的生態環境理應受到關注與重視。居住環境是住宅環境最重要的基礎環境,居住者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會受到居住環境的影響,居住環境與居住者的安全、健康和舒適程度密切相關。服務環境不僅是住宅環境系統與外界環境系統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流通的環境通道,還是居住者與外界溝通聯系的重要環境保證。住宅的環境不能脫離外部環境獨立存在,外部環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住宅環境系統。人文環境也是整個住宅環境系統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盡管良好的物理環境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基礎需要,但是人作為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是無法脫離社會獨自存在的。人們在物質基礎層面尋求滿足以后,轉而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層面的滿足,因此商品住宅環境系統也必須營造出良好的人文環境,以尋求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為整個環境系統注入生機與活力。住宅環境質量的相關分析即是采用形式化的方法展示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2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蘊含分析
商品住宅環境質量作為一個復雜的開放性環境系統,良好的住宅環境質量會受到眾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不同的影響因素之間還能夠產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它們共同影響著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因而,打造良好的住宅環境系統需要將生態環境、居住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同時考慮,綜合分析更好的提升環境質量,讓用戶在居住中更加舒適,更加滿意。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蘊含分析,主要從生態環境、居住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四個方面對影響住宅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良好的空氣環境質量是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基礎條件。住宅區的綠化程度和植被的多樣性又會控制光線的射入,還能夠吸收電磁輻射,對空氣起到良好的凈化作用,還能夠對住宅周邊的水資源有調節和凈化的作用,同時植被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噪音,為居住者創造良好的聲環境。居住環境方面,建筑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居住者的安全和舒適程度。同時,合理的功能布局是住宅使用的基礎,良好的光照通風條件很好的改善居住者的居住環境。
從服務環境的視角來看,商品住宅的環境系統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環境系統,首先應該保證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在環境系統內部應該有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與安全保障措施,將現代智能化的手段應用于系統中以保障居住者的安全,使得無論是系統內部的危險還是安全隱患都應該及時被發現并消除。其次良好的醫療教育保障體系也與居住者的生活息息相關,區域內部設立醫療結構或者能夠及時到達附近的醫院都能夠為住戶提供一定的健康保障,周邊的教育資源情況也是最受居住者重視的因素之一,因此不容忽視。從人文環境的視角來看,居住者的文化程度不同,其工作性質與文化素養也有一定的區別,這也對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產生一定的影響。鄰里關系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也占據很重要的部分,“遠親不如近鄰”這句古語在我國流傳已久。良好的鄰里關系需要人們之間能夠充分的交流,也能滿足人們對交流的需求,保證鄰里之間的和諧程度。為了充實人文環境還需要有相應的文化宣傳和定期舉行的文化活動,充實人們的文化生活。由于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色和文脈的傳承有一定差異,因此住宅的環境要注重所在區域的文化特色,傳承和展現文化風格,這樣才能更好的抓住整個區域的文化脈搏,貼合人們的精神需求,讓住宅環境系統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3結語
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優劣與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直接相關,根據對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分析,需要從生態環境、居住環境、服務環境和人文環境四個方面共同提升住宅的環境質量,為未來商品住宅的環境質量設計規劃提出新的要求,能夠為為居民打造優雅舒適、安寧適宜的生活場所。
參考文獻:
[1]查曉鳴,楊劍.生態人居環境系統的分析[J].現代城市,2013(1):15~17.
[2]楊華.關于生態住宅設計要點研究[J].門窗,2014(1):388.
[3]李運強.關于生態健康住宅環境的設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5(25):62.
[4]宋義,創造健康的人居環境—健康住宅[J].當代建設2002(01):62~62.
[5]孫健,城市社區鄰里關系陌生化困境的路徑選擇[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4):27~30.
作者:王陽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