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廠工程設計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環境科技雜志》2014年第三期
1主要凈水工藝
凈水工藝流程見圖1。
1.1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平面尺寸為126.95m×13.85m。包括機械混合池2座,單座停留時間1.3min;折板反應池2組,停留時間15.1min;平流沉淀池2組,停留時間2h,有效水深3.4m,水平流速15mm/s[1-2]。
1.2V型砂濾池濾池設計1組,每組4格池子,單池過濾面積為69.3m2,單池尺寸7m×9.9m,有效水深3.45m。設計濾速為7.9m/h,強制濾速為10.5m/h。采用氣水聯合反沖洗配合表面掃洗,單層均質石英砂濾料,粒徑范圍0.95~1.2mm,不均勻系數K80為1.3,濾池配氣系統采用長柄濾頭小阻力配水配氣系統,氣反沖洗2min,氣水同時反沖洗4min,水反沖洗;沖洗周期24~36h[3]。
1.3提升及反沖洗泵房中間提升泵房及反沖洗泵房合建,平面尺寸為37.64m×12.24m。中間提升泵采用臥式離心泵,其中一期工程安裝2臺(1用1備,二期增加1臺),單機流量Q=2187.5m3/h,揚程H=7m,電機功率N=75kW;反沖洗泵安裝3臺(2用1備),單機流量Q=750m3/h,揚程H=7m,電機功率N=30kW。氣沖采用羅茨風機(1用1備),單機流量Q=70m3/min,風壓P=40kPa,電機功率N=75kW。
1.4清水池清水池調節容量按15%設計,設計1座,分2格。清水池有效容積為7550m3。清水池平面尺寸為57.6m×36.3m,有效水深3.8m。清水池內設超聲波液位計,對清水池水位進行檢測和顯示,并進行高、低水位報警。
1.5加礬加氯間平面尺寸為40.74m×8.94m,包括活性炭庫房和控制間。根據京杭大運河水質特征及貨源情況,混凝劑采用質量分數為5%~10%液體聚合硫酸鐵,投加量由控制器PLC根據源水流量、源水濁度、源水溫度及沉淀池出水濁度等變量自動控制,完成投加。加礬間內包括儲礬池、溶礬池、吸礬池及投加系統。設2臺隔膜計量投加泵(1用1備)。每臺流量2000L/h,出口壓力0.6MPa,電機功率0.75kW。消毒劑采用二氧化氯,用氯酸鈉和鹽酸制備。加氯點分別設置為原水加氯、濾后水加氯。當原水水質較差時,采取原水加氯和濾后水加氯,加氯質量濃度按3.0mg/L計;當原水水質正常時,采取濾后水加氯,加氯質量濃度按2.0mg/L計。選用3臺二氧化氯發生器(2用1備),采用動力水負壓投加。
1.6送水泵房送水加壓泵采用臥式離心泵,泵房內共設5臺不同型號臥式離心泵,其中一期工程安裝4臺(2大2小),大泵單機流量Q=1420m3/h(2用1備),揚程H=40m,電機功率N=250kW;小泵單機流量Q=710m3/h,揚程H=40m,電機功率N=110kW。其中1臺小泵采用變頻調速。泵房為半地下式結構,與配電室合建,平面尺寸51.74m×12.24m。
1.7污泥脫水機房污泥脫水采用自動板框壓濾機2臺,1用1備,每臺過濾面積200m2,電機功率N=11.5kW。進料采用污泥螺桿泵2臺,1用1備,Q=40m3/h,H=60m,電機功率N=15kW。污泥脫水機房平面尺寸34.53m×12.35m。
1.8自動控制系統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管控一體化系統,分中心控制室、現場控制(PLC)、就地控制(手動、電氣控制)3級。中心控制站可顯示全廠平面、工藝流程、電氣接線、機泵設備運行狀態及事故報警等;現場控制站由取水泵房、加礬加氯間和送水泵房等工作站組成。中心控制站通過通訊總線與各現場控制工作站進行通訊,采集現場數據并傳送信息下達指令。(1)取水泵房控制站設置于取水泵房控制室。其功能為:收集大運河水位、水泵運行和配電室的技術數據并通過無線電通訊方式傳至廠總中控室。作為水廠安排生產的依據。(2)加礬加氯控制站設置于加礬加氯間。其功能為:根據源水流量和沉淀池出水濁度反饋數據調節加礬泵沖程。通過流動電流值改變加礬泵轉速,調節加礬量;通過濾后水流量和余氯值反饋數據來調節加氯機的加氯量,保證出廠水余氯符合國家標準。(3)送水泵房控制站設置于送水泵房控制室。其功能為:采集送水泵房內工藝過程參數,工藝設備的運行狀態信號,并根據市區管網壓力等因素,對水泵閥門的開啟及運行臺數實行自動控制。同時采集出廠水的水質分析參數(濁度、余氯)壓力等參數[4]。
2結語
(1)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合建,減少了水頭損失,在保證出水水質的條件下,節省了電耗。(2)采用臭氧接觸池、V型炭濾池等深度處理設施,能保證出水水質。
作者:彭長剛單位:徐州市市政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