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水產養殖環境污染及控制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水產養殖環境是水產生物賴以生存的場所,但近年來隨著工業廢水的排放、農藥的污染,水產養殖環境遭到極大的污染。本文從水產養殖環境外源性和自身污染進行分析,簡述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凈化和修復的方法與技術,并分析針對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控制對策,旨在為水產養殖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控制對策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已占到漁業總產量41.3%,可見水產養殖的面積和區域越來越廣。眾所周知,水產養殖環境決定著水產養殖的成敗,關系到水產養殖的產量和人們食品的安全。近年來,水產養殖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一是對經濟利益過度追求的結果,二是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因此,該文對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對策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水產養殖環境的外源性污染
水產養殖環境是生物資源賴以生存的基礎,是水生動物生活、棲息和繁衍的場所。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水中,一是使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二是對水產養殖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據統計,我國水產養殖所受到的外源性污染物主要含有氮氣、鱗、油脂、碳水化合物等,進入河水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溶解,致使水體本身缺氧而造成大量的水產生物死亡,給漁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重工業所排放的重金屬,以及農業農藥和除草劑的污染也是導致水產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水產養殖自身污染
(一)投入品中的污染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投入品的污染主要包括3個方面:水產苗種、肥料和飼料、漁用藥物。第一,水產苗種因先天身體狀況差、適應能力弱,易受到病毒的侵蝕,不僅自身面臨著死亡,而且會將這種傳染性較強的病菌“釋放”水域中,造成整個水域的污染。第二,除了水產植物外,幾乎所有的水產養殖品要從外界攝入營養,大量肥料和飼料的喂養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動物糞便等,造成水域污染。第三,集約化水產養殖要求加強對區域環境的控制,為了增加水產品的產量,漁夫會放入抗生素、陽化氣、吸附劑等,從而造成水產養殖自然環境的污染。
(二)新陳代謝的污染大量魚餌、飼料的攝入,一方面使水產品生長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產品糞便排放量。相關數據統計,在攝入魚餌過程中有20%~30%轉化為糞便,造成水體環境的污染。對廣大漁民來說,加快水產品的生長周期,才能獲得更多收益,因此魚餌、飼料的攝入越多,所造成的污染越嚴重。
(三)中底部沉淀污染水體中沉淀物主要有生物遺體、溶解物質、紙屑等。一方面,污染物在“投放”到水體時已對水產養殖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這些沉淀物經過再懸浮、溶解、釋放的過程,又會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三、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凈化和修復技術
(一)原位凈化與修復技術原位凈化與修復技術主要有三方面,即物理、生物和化學技術。其中,物理和化學技術都是通過高新技術,增加水體中氧氣含量;而生物技術主要是依靠水產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實現水體的凈化。目前,我國多數采用的是生物技術,對廣大漁民來說容易操作。
(二)異位凈化與修復技術異位凈化與修復技術主要是指人工濕地循環水處理技術。濕地具有淡化氮氣、鱗等物質元素的作用,而且投資較少、運行方便,目前已廣泛應用到工業廢水污染修復中,國際上已有對水產養殖環境異位凈化與修復的報道。
四、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控制對策
(一)發揮政府職能作用首先,漁民對水產養殖憑借自身的經驗,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對水產養殖環境的保護意識較弱;其次,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水產養殖環境的宣傳和監管工作,促進水產養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再次,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工業污水和廢水的處理,避免污染物流入到水產養殖區域。
(二)調整水產養殖結構倡導水產養殖向集約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做到科學養殖。首先,在水產品苗種投放前對水域面積、環境、水產品承載能力等進行計算和分析,使水產養殖中自身的污染物得以凈化;其次,要合理調整水產品的養殖結構,采取多種苗種混養,促進水域的生態平衡。
(三)加強養殖過程管理隨著現代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人們日益重視水產養殖全過程的監管。首先,加強對水體養殖環境的測算與管理,從外部營造一個良好的水產品養殖環境;其次,利用精細化的管理技術對水產品實施全過程監控,觀察水產品的生長情況;再次,加大無污染復合漁肥的研發,不僅可以凈化水體環境,也起到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目的。此外,促進水產養殖業區域循環養殖、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從法律法規的角度規范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這些都是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的表現。
五、結語
我國是水產品養殖大國,連續20多年水產總值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國水產養殖總產值達4000萬t,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73%,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0%,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然而,在我國工業發展中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破壞相當嚴重,使水產養殖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應結合多方面的力量加大水產養殖環境的治理、監管和保護工作。
作者:張羽穆 單位: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