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林業資源是我國的主要資源之一,可以吸收有害物質,調節局部小氣候,具有匯炭功能,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了林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以期不斷完善林業管理,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文明;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人類的發展歷程表明,只有尊重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十八大以來,有60多次談到生態文明建設,強調十三五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林業發展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過去生態破壞嚴重,生態文明建設迫切要求為林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1林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
長期以來,資源無限的觀念深入部分人的思維中,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才開始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面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提出了生態補償,希望通過經濟手段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減少對資源的嚴重浪費[2]。盡管生態補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生態補償大部分來自上級政府,其它融資渠道更少,補償主體和類型有限,補償標準過低,補償方式相對單一,有償使用制度有待完善,造成林業資源的巨大浪費,不利于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1.2林業管理理念落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較大變化,尤其是市場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由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心不強以及國民素質總體水平不高,相關企業將利潤擺在第一位,林業管理也有類似現象,忽視了管理工作,砍伐速度超過了更替速度,使得林業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不利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再加上長期受到“靠山吃山”觀念影響,破壞了森林資源自身的生態平衡系統,使我國林業建設明顯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影響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3科學技術應用水平低
在國外,眾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林業資源管理中,但是我國的林業管理還是以人工經營為主,側重人力投入,這種種植方式使得林業經濟發展緩慢,再加上我國對林業投入較少,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林業管理人員總體科學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有新技術,也不能及時掌握,管理總體上比較松散。盡管近些年栽種了很多苗木,但是良種生產供應不足,加大了造林成本,造林質量不高,,還存在保存率不高、林木質量不高等問題。
2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策略
2.1堅持發展新理念
要實現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就要轉變觀念,堅持發展新理念,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管理核心,使得林業管理相關工作都向可持續發展看齊。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用先進的技術發展林業,強化科技對林業發展的支撐,實施一批林業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堅持綠色發展,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林業部門要全面落實林業管理工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現代林業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另外,還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督,制定多樣的宣傳方案,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林業管理中,強化營林造林力度,提高社會的參與度。
2.2完善法律法規配套機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林業資源的相關法律也要結合實際進行修訂,創新林業管理的立法原則,相關部門要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加強對林業資源管理的干預,互相監督,實現多部門聯合管理,做到產權清晰,認識到林業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使我國林業管理有制度保證,并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宣傳,使民眾意識到林業資源對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此外,林業部門還要做好后期的保護,加大執法力度,重視林業管理工作,最終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
2.3加強林業監督管理
現階段,我國的林業管理方法仍然比較落后,主要是以人力投入為主,相關的先進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例如,WEBGIS已經在發達國家的林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推廣,我國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林業部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另外,也要做好森林資源的普查工作,提升林業資源培育水平,實現林業資源管理的數字化。
3結語
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林業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生態環境在部分地區和部分時段有著惡化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林業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重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素質,做好林業管理宣傳工作,促使林業管理朝著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琳.芻議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防護林科技,2017(9)
[2]劉燕,陳天勤,范良勤.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發展現狀及思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3)
作者:韓浩 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韓店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