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吉林農業雜志》2014年第十三期
1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家庭農場,發展規模農業
樺甸市目前現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家庭農場85戶,其中種植業家庭農場71戶,經營面積1306公頃,其中種植面積達到100公頃以上的3戶。永吉街道紅升村一社朝鮮族村民比較多,他們大多數都出國打工,農民把土地流轉給村民黃云植,在黨的政策鼓舞下,黃云植注冊了中元種植家庭農場,現有玉米水稻種植基地501畝,其中流轉土地480畝,集中水稻成片經營320畝,玉米成片經營181畝,購置大型農機具2臺,2013年年產值102萬元,實現純收入30萬元。2013年被吉林市農委評為優秀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家庭農場,不僅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2建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將土地集中起來實現規模化經營
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由農戶自愿申請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合作社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經營,農戶按照入社土地面積定期獲取分紅收益。這樣土地能夠統一實行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同時又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樺甸市邊外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償,不損害農民利益,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原則,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協議書(期限為5年),承租按土地等級為300~450元付租金,租金一年一結。
在經營管理上,合作社配備專業農技人員3人,按照“五個統一”的標準進行生產,即“統一品種、統一采購、統一田間管理(浸種、育秧、耕田、插秧、施肥、噴藥)、統一收割、統一銷售”。合作社優先雇傭愿意參與田間管理的成員,按每畝300元支付給田間管理費,并外加產量每公斤0.4元提成。同時,按照合作社章程規定,合作社盈余50%返還給成員,50%留作公積金,用于合作社擴大再生產。樺甸市邊外土地流轉合作社實現種植面積200公頃,其中種植優質水稻集中連片達100公頃,進行集中經營,規模開發,標準化生產,實行土地流轉后,土地適當集中了,便于農業機械操作,一畝田機耕成本大約是60元左右,單機耕一項每畝節約生產成本約90元。自己經營時,收獲時期不統一,銷售時間太長,增加了儲藏成本。合作社規模經營后,機械化作業,水稻提前兩個月出售,水稻收割質量高,銷售價格每斤高出0.3元,增加了入社農戶的收入。出讓土地的農民還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從莊稼漢變成了農業工人,實現了承租戶與農戶雙贏。
合理有序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為農民帶來“三高”,即產出效益提高、農民綜合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集中生產比分散經營的土地平均增收35%以上。
作者:盧淑芳劉曉平單位:樺甸市農村經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