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水產養殖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殖水域的污染日益嚴重,養殖病害頻繁發生。筆者依據實際工作經驗對淡水養殖疾病防治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水產動物的病害防治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淡水養殖;病害;防治
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傳統的水產養殖方法逐漸向著集約化、高密度化的方向轉變,隨著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水產動物病害問題日益顯現。我國淡水養殖面積在全球范圍內占據首位,我國的淡水養殖產量占水產養殖產量的3/4,較為常見的淡水養殖產品有魚、蝦、蟹等。
1淡水養殖中的常見疾病
1.1危害較為嚴重的養殖病害種類水產養殖病害的病原菌有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1)病毒性疾病有草魚出血病、傳染性胰臟壞死病、病毒性神經壞死病、彈狀病毒病、虹彩病毒病、皰疹病毒病、鰻魚的狂游病等。(2)細菌性疾病有細菌性爛鰓病、白皮病、白頭白嘴病、赤皮病、豎鱗病、鯉白云病、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腸炎病、癤瘡病、打印病、愛德華氏病等。(3)真菌性疾病有水霉病、鰓霉病、虹鱒內臟真菌病、魚醉菌病等。(4)寄生蟲病有粘孢子蟲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指環蟲病、三代蟲病、復口吸蟲病、腦粘體蟲眩暈病、單極蟲腸道瘤病、中華蚤病和錨頭蚤病等。
1.2亞硝酸鹽中毒亞硝酸鹽是氨轉化成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其形成主要由于殘存在池底的餌料、糞便、死藻等物質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然后轉化為亞硝酸鹽,或者不恰當時間使用化學消毒劑將硝化細菌等微生物殺滅,從而造成亞硝酸鹽集聚。養殖中后期,水體溫度變高,底層的有機物積累過多,耗氧量大,厭氧微生物繁殖加快,亞硝酸鹽很容易超標。正常情況下亞硝酸鹽應當在0.1ppm以下。水中過高的亞硝酸鹽在魚類呼吸時直接通過鰓進入血液中,使得魚類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數量減少,致使血液的氧氣承載能力下降,進食量減少,器官缺氧。一般是從魚類的鰓部開始病變的,繼而影響魚類的呼吸和平衡能力。出現病變的魚類血液一般都是黑紫色或者紅褐色,魚類血液成分的轉變使得內臟皮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皮膜滲透能力降低,造成組織充血,出現和出血癥較為接近的情況。高濃度的亞硝酸鹽不僅直接危害養殖動物,同時由于它的長期蓄積中毒作用,導致魚蝦等抗病力降低,招致各種病原菌的侵襲,故被視為水產動物的致病根源,嚴重時會全池爆發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誘發草魚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種。亞硝酸鹽對蝦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現為對肝臟的損害,蝦蟹中毒時鰓受損變黑,最后死亡。即使達不到致死濃度,也會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影響生長,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
2淡水養殖病害防治措施
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治并重”為原則,遵循《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大力推行健康的水產養殖技術,加強水產養殖各個環節中的科學規范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產動物的疾病困擾。
2.1正確診斷病情,確保對癥下藥養殖對象一旦發生疾病,應立即到現場詢問發病情況、病程變化,測試水質,解剖病魚,查看病灶,鏡檢寄生蟲,必要時還應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便于正確診斷病情,同時要測量水體體積,根據水溫、水質、天氣、魚體規格、藥物有效含量、發病嚴重程度等因素確定外用藥使用量,根據養殖品種、投飼量等因素確定內服藥物用量,使用水產養殖用藥應當符合《獸藥管理條例》和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選用高效、速效、長效且毒性小、副作用小的藥物,不用高毒、高殘留的藥物。2.2針對病原體展開控制和消滅工作選用優質苗種,依據《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對苗種進行檢驗,一是苗種必須來源于良種場;二是苗種的生產條件和機械設備能夠滿足生產標準提出的要求。與此同時養殖場的日常消毒工作要更加嚴格,在養殖工作過程中要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必要時還需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改善水質。從苗種、餌料以及場地等方面對疾病的傳播進行控制。
2.3提升水產品的抗病能力除了來源于外界的防治措施之外,還需要提升水產品自身的抗病能力。2.3.1合理的放養根據養殖場環境、水質選擇適宜的品種,確定是養殖單一品種還是混養,做到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的混養種類。放養魚苗應選擇體色正常、健壯活潑的個體,必要時用顯微鏡進行鏡檢,魚蝦蟹苗下池前都要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水溶液進行浸體消毒。放養密度的大小應根據池塘條件、水質和餌料狀況、飼養管理技術水平等決定。如此便能有效地凈化水質,增強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2.3.2科學的投餌在使用餌料前對池塘的實際飼養情況展開詳盡的調查,投放餌料要做到:餌料的品種多樣性與營養的全面性相結合,定量投放與靈活投放相結合,保證天氣、水文以及水質等外部環境滿足餌料投放要求,同時必須要使用安全無公害的綠色餌料,依據實際養殖情況向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天然礦物質等。2.3.3適宜的水質減少水體中有機廢物的堆積,定期檢測水質,靈活采取增加氧氣、換水、全池潑灑食鹽水溶液或復合維生素、培養或增加優質藻類、添加具有去除亞硝酸鹽能力的微生態制劑、施肥等合理的措施做好水質的調節管理。
3結語
針對當前水產病害防治的現狀,加強病害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針對病原體展開控制和消滅工作,提升水產品的自身抗病能力,并從病原檢疫與病情監測、藥物及免疫防治、生態環境調控治理、抗病遺傳選育、健康管理等方面去綜合性地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對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進行綜合防治,走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肖樂,胡國成.關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漁藥管理與水產品質量安全[J].中國水產,2005(12):9-13.
作者:魏雅屏 單位:商南縣水產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