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發展對農村經濟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建立健全以科技支撐的農村林業的服務體系
1.1加強林產品質量體系的建立,以實現其經濟效益我國自從加入WTO以來,也給林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林產品要想進入國際市場,首先需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提高農民質量意識,以質量求效益的經營策略來保證林業生產的進行,樹立品牌效應,注重林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無形資產價值,從而占領國內外市場。
1.2建立林產品供需信息服務體系林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需要有暢通的銷售渠道,所以各鄉鎮需要建立林產品供需信息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民提供林產品最新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從而弱化林業生產的市場風險。
1.3產、供、銷一體化林產品生產出來后,面臨著銷售的環節,所以農民對林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應該向規模化、集中化方向發展,形成統一的服務體系,加大市場營銷和促銷的國度,建立多種林農合作組織,形成林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合作網絡,從而有效的增加農民的收入。
2對農民減負,推動林業發展
2.1加大“減負”力度對農民進行“減負”,不是單純的政府承諾,這需要在法律上進行約束,建立公開、透明的稅收征管體系,規范農民的合理稅費,并從法律上嚴保其執行力度。對農民減輕稅費,這對刺激林業發展及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好的效果,林農的負擔輕了,必定會有更多的熱情投入到林業生產當中,對林業的快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2加大林業稅收調控我國在林業稅收調控上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加大林業稅收的調控力度,從而增加林業的資金投入,在林業稅收上,對于生產原材料的農民這部分稅收要進行減負,在消費環節加收消費稅,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生產者對森林的培育。
3改進采伐管理,提供科學的管理和服務
3.1按照可持續經營的要求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合理的采伐經營有利于提高林業的三大效益,我國森林資源十分缺乏,為了社會的公共利益,必須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我國政府通過保持相應的森林面積的方法來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從而達到保持森林覆蓋率和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3.2政府保護森林資源的目標與農戶木材收入預期相結合目標實行的采伐管理,是以采伐蓄積堯木材生產計劃等多環節的復雜管理性辦法,不利于森林的合理經營,是消極的管理辦法,極大地阻礙了生產要素向林業的投入。應加快改革步伐,實行以面積采伐管理為核心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的管理辦法,控制森林采伐。使農戶的木材收入預期目標與政府保護森林資源的目標結合起來。
3.3實施森林經營方案要以森林經營方案為載體,與森林認證相結合,以動態管理為內容,強化源頭管理和分類管理。實行采伐管理內容公開,批準條件和程序公開,加大服務,以服務促管理,以管理促發展。同時,強化造林更新監督,促進營林發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可首先對法人實體和鄉村林場、合作林場,包括股份合作制林場、民間林業協會、林農協會等法人和組織采取這種管理辦法。不僅有利于采伐管理,也有利于發育具有經濟實質意義的林業經營主體。
4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健全生態補償制度
我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使工程區農民放棄了木材、糧食及相關產業的生產,農戶的生產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要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健全生態補償制度。一是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政策傾斜,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規范補償辦法,建立多種補償渠道,使農民直接受益,調動他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二是要扶持發展替代產業,解決林業資源產地經濟結構單一化的問題。三是國家要從制度上解決現有不合理的林業經濟機制,即生態破壞者既不必承擔責任又得利,而生態保護和發展者既不得利又要承擔造林管護成本支出。建立綠色GDP的核算體系,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同時,要逐漸形成使高收入向高資源消耗人群支付生態補償費的制度。如國家用出賣碳權的收入來補助林業經營者造林和森林管護,就是建立在利益均衡機制上的生態補償制度。
5結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原來的供不應求,變成現在的供大于求,糧食存在過剩的情況,農民的收入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加快林業的發展,以林業自有的資源優勢帶動中小型工業和手工業以及旅游業的發展,從而有效的調整農村的經濟結構,增加農民的收入,林業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其循環發展過程中,可以解決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有利的帶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作者:蔣銳單位:興隆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