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標準化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實踐探索
(一)著眼于標準完善,推進模式化應用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農業標準制(修)訂規劃》,突出特色、精品農業等標準制定,加強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準出全程標準化生產技術和全程質量管理規范研究和制定。近3年來,組織《世界各國茶葉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s)比對分析與應對》等標準研究20余項,主持和參與《飼料添加劑酸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測定分光光度法》等36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農用單體鋼架大棚安全技術規范》等42項省級標準。同時,加快現有農業標準的清理工作,廢止農業地方標準94項,提出修訂24項,截至目前,省級農業地方標準有289項,浙江特色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的轉化應用是標準化工作的核心,在新標準制定的同時必須編制標準相應的生產模式圖,突出新標準的宣貫實施。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形勢,已編制完成省級主導產業全程標準化生產模式圖,制作《農業標準化大講堂》系列光盤,構建了標準文本、模式圖、聲像光盤三位一體的標準推廣機制。全省各級已編制各類農產品或名牌產品標準化模式圖180份,印發數量3萬余份,發放標準化光盤1000余套,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標準模式化推廣應用。
(二)著眼于標準示范,推進全程化創建立足現代農業園區、精品農業、特色農業建設,創新發展農業標準化推廣機制,推行“確定一個主體、執行一套標準、制作一張模式圖、建立一份生產檔案、培育一個品牌”的標準實施模式,建立完善“現代農業園區+生產主體+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品牌+基地+農戶”3種標準化推進模式。3年來,全省共實施省級標準化示范項目177項,國家級標準化蔬菜園、茶園、果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68個,推廣各類標準227項,累計實現增收9.89億元。農業部已授予青田、蕭山、義烏等12個縣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稱號。組織開展了12個省級主導產業全程標準化生產試點,10個國家、省級標準化綜合示范縣以及示范鄉鎮創建。農業標準化從單一標準應用向全產業鏈、全生產過程、全區域整體實施方向推進,標準化生產程度不斷提升,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別為47.9%、53.6%、57.3%,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保障。
(三)著眼于產地準出,推進追溯化建設建立“有管理制度、有專門人員、有生產記錄、有質量檢測、有產品標識、開展質量安全追溯”(“五有一追溯”)的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生產過程各環節標準措施,保障農產品源頭安全。已在仙居、安吉等35個縣(市、區)137個合作社(企業)圍繞茶葉、柑橘、中藥材、蔬菜、食用菌等10大類農產品開展產地準出管理示范試點,累計制定管理制度301項,編制標準模式圖2萬余份,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90%以上,新增快速檢測設備73臺套,企業自檢率達86%,產品上市合格率達100%。加強產地準出管理示范建設項目檢查考核,不斷總結完善產地準出管理的經驗和做法。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將標準化技術貫穿實施到農產品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探索建立了“六個一”的“浙江追溯”模式,即建立一套管理規范、一張標準模式圖、一本田間檔案、一套檢測制度、一個標志追溯碼、一個信息查詢平臺。試點單位注重管理制度建設,健全田間檔案,完善檢測規范,利用物聯網、二維碼等技術,研發并試運行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已有40余家生產主體上網運行,初步構建了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共享的信息互動平臺,提升了品牌公信力,提升了標準執行力,提升了安全監管力。杭州、紹興、德清等地結合實際,建立了農產品追溯、信用等級評定、誠信農產品等信息化追溯平臺,推動了農產品監管信息化的發展。
(四)著眼于質量檢測,推進品牌化建設加強基層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已有43個市、縣承擔了部級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項目,義烏、松陽等20余家項目完成竣工驗收,有15家單位通過了計量、機構的雙認證;連續3年組織基層檢測技能比武,培養檢測技術骨干;組織全省從事農產品檢測機構參加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驗證活動,強化涉農檢測機構行業管理;加強檢測人員技能上崗培訓和跟班學習,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建立了例行監測、專項抽檢等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相配套的制度,推動市、縣建立農產品抽檢工作,有效建立省、市、縣相配套的監測網絡。加大監測結果的應用,建立了結果會商、通報、約談、檢打聯動、監管與產業發展聯動等各項機制。加大對標準化、“三品”、“園區”等基地抽檢,抽檢數量、檢測品種、抽檢覆蓋面不斷擴大。在全國率先開展茭白、新鮮果蔬保鮮劑、夏秋茶等風險隱患監測評估與預警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和有效監管提供科學依據。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引導和鼓勵生產主體嚴格按標準化生產,以標準化促進品牌化建設,發揮農產品品牌效應。全省有效期內“三品”總數5402個,認定面積91.78萬hm2,地理標志產品27個,全省農業名牌數276個,其中無公害用標率、綠色食品認證數均居全國前列,主體的品牌化意識不斷加強。
(五)著眼于宣傳培訓,推進普及化建設加強農業標準化的宣傳培訓是一項重要的科普活動,要把先進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標準,落實到生產過程,提高標準的普及率。標準化普及要與基層“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明確基層監管員是標準化宣傳推廣的主要職能;要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主體培育結合,提高主體標準化意識和操作水平;要與“三品一標”等品牌農業發展相結合,引導品牌農業實施標準化技術措施。加強基層各級標準化推廣人員理論培訓,對授訓人員進行理論考核,合格者核發培訓證書,作為標準化示范項目、標準立項的依據。發揮省種植業、畜牧業、農機等標技委專家的作用,編制主導產業標準化模式圖,指導基層對鄉鎮、生產主體開展標準化培訓,提高生產主體的標準化意識和執行標準的能力,幫助生產主體建立完善標準化操作模式圖,逐步健全市、縣、鄉4級標準化服務網絡。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科技下鄉、農民信箱、省農業標準化網等平臺,加大標準化的宣傳推廣力度,形成學標準、講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
二、影響標準化工作推進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農業標準化工作為保持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現狀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標準執行不力客觀上,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品牌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市場機制尚未有效建立,主體實施標準的內生動力不足。微觀上,現行的農業標準規范性強、操作性差、重制修訂輕實施,標準轉化缺乏載體,從業人員年齡老化,素質偏低,標準意識淡薄,影響標準的有效執行。
(二)管理體制不順系統外,農業標準化離不開質監、財政、發改等部門支持,需要項目、資金支持。農業系統是農業標準化實施主力軍,但基層標準化工作的經費難以保障。系統內,各級標準化工作管理歸口在監管、科教等不同科室,又涉及種植、畜牧、農機等不同產業部門,客觀上形成不了系統合力,工作局面難以打開,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合力機制亟待建立。
(三)監督激勵不夠政府層面,標準化生產程度已列入各市黨政領導班子考核內容,但標準化實施效果的直觀性、可看性差,績效難以評定,難以得到政府領導的認可;基層政府對標準化認識不夠到位,扶持力度不大,政策推動力不強。部門層面,標準化的推廣辦法不多,培訓宣傳力度不夠,對標準實施、監督和考核缺乏有效載體,影響標準化縱深發展。
三、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思考
農業標準化要切實圍繞現代化建設大局,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切入點,立足保供給、保安全、保民生3大目標,更加突出標準轉化、示范創建、質量追溯、品牌建設、標準監督5項重點工作,著力構建政府引導、部門推動、企業帶動、農民自愿的標準化推廣體系,以標準化帶動產業化、引領品牌化、推動現代化,探索加快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標準化推進機制。
(一)更加突出標準轉化加快制修訂省級農業標準,建立從生產源頭到產品準出全過程生產和管理標準體系。強化標準集成轉化,制定一批主導產業全程生產標準技術模式圖,提高標準操作性、實用性。加強省級種植業、畜牧業、農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指導基層鄉鎮“三位一體”開展標準化工作。加強現代生產主體標準化培訓,提升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意識,鼓勵采用國內外標準,促進農產品生產上規模、質量上檔次、管理上水平。
(二)更加突出示范創建按照“建設標準化、管理制度化、生產規范化、產品安全化、產業品牌化”的要求,制定標準化示范縣、示范鄉及主導產業全程標準化示范創建及考核辦法。建立10個農業標準化整建制示范縣、100個示范鄉(鎮)、300個示范合作社(企),全省標準化生產程度達到60%。
(三)更加突出質量追溯將全程標準化與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有效結合,穩步推進產地準出管理示范創建,進一步完善準出管理制度,全面實現生產過程可控制、產品標記可識別、產品流向可追蹤、產品質量可追溯、主體責任可追究的目標,導入GAP、HACCP等管理體系認證,建立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管理模式,創建浙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打造浙產農產品“浙江追溯”安全品牌。
(四)更加突出品牌建設創建一批按標生產、品牌經營、追溯管理的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穩步推動“三品一標”認證。加快品牌培育,創建整合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知名品牌。全面導入全程標準化生產和管理體系,推進“三品”等品牌農產品誠信制度建設。
(五)更加突出標準監督依托各級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加強檢測資源整合,提升檢測能力。強化內部運行管理,加強檢測能力培訓,實現檢測人員上崗證制度,規范檢測行為;推動計量認證和機構考核,依法加強基地抽檢,保障上市產品食用安全;建立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建立農產品全程標準化生產績效評價制度,構建推進標準化的長效機制。
農業標準化貫穿特色農業、精品農業生產全過程,是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所在。將農業標準化納入到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探索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形成要素集聚化、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監管信息化的浙江現代農業標準化發展機制,必將進一步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作者:虞軼俊白玲王健吳聲敢楊桂玲單位:浙江省農業廳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