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瘦素受體對蘇鐘豬脂肪沉積調控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5年第五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豬肉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脂肪沉積是影響豬肉品質和營養價值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脂肪沉積可以影響很多重要的肉質性狀,如背膘厚、肌內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另外,豬作為一個良好的動物模型,在研究人類肥胖候選基因的研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開展豬的脂肪沉積機制研究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定位克隆、物理作圖和候選基因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已成功發現許多影響豬脂肪性狀的主效基因,如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基因(PPARs)、肥胖易感基因(FTO)、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等。瘦素受體(LEPR)是一種跨膜受體,屬于Ⅰ類細胞因子受體家族,由細胞外的配體結合區、跨膜區及胞內區3部分組成。瘦素受體與瘦素(LEP)相互結合發揮著廣泛作用,如機體體質量平衡控制。在小鼠上,前人研究發現LEPRmRNA在越來越多的組織上有表達,包括心、肝、腎、肺、小腸、卵巢和脂肪組織等。在豬上,LEPRmRNA在脂肪組織、腦、肌肉、脂肪、肝、下丘腦、垂體和繁殖組織(子宮內膜、卵巢)上均有表達。但是,關于中國高脂肪含量豬和低脂肪含量豬LEPR的表達差異及表達量、編碼序列單核苷酸多態(cSNP)與肉質性狀關聯分析的報道還很少。蘇鐘豬是以太湖豬為親本培育的優質瘦肉型豬,肌間和肌內脂肪豐富,本試驗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免疫印跡和直接測序等技術,從mRNA表達、蛋白表達、cSNP挖掘和性狀關聯等方面分析了LEPR對脂肪沉積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在江蘇洪澤鑫象公司,用背膘儀活體測定背膘厚度大小選取了10頭6月齡、(95±3)kg體質量的半同胞健康蘇鐘豬(高脂豬和低脂豬各半),這些豬均在同一天被電擊昏后屠宰,之后參照屠宰程序[18-19]采集豬的心、肝、腎、眼肌(背最長肌)和背膘等組織樣,迅速置于液氮冷凍保存。同時,測定了這些試驗豬的脂肪沉積相關性狀,包括背最長肌橫切面積(求積儀,Haguang)、瘦肉率(SFK,Denmark)、背膘厚(游標卡尺,MNT)等,并根據背膘厚度和試驗豬左半邊胴體的前軀、中軀和后軀脂肪質量進一步確定了高脂豬和低脂豬(表1)。另外本實驗室保存有51頭蘇鐘豬肌肉樣或血樣,并有這些豬的耳號、出生日期和背最長肌性狀(橫切面積、pH值、肉色、大理石花紋評分和系水力)等記錄,筆者采用高鹽法[20]提取這些豬組織樣中的基因組,進行LEPR基因的cSNP研究。
1.2引物設計豬LEPR基因的cDNA(GenBank:NM_001024587)全長4050bp,其編碼序列為第16~3513bp。LEPR_1引物用于RT-qPCR,LEPR_2引物用于LEPR第18外顯子(2726~3464bp)的cSNPs檢測。所有引物序列均用Oligo6.0軟件設計,由上海英濰捷基(Invitrogen)生物公司合成(表2)。
1.3實時熒光定量PCR(RT-qPCR)利用Trizol(Invitrogen,USA)/氯仿方法從豬組織樣中提取總RNA,以上述提取的總RNA為模板,利用FirstStrandcDNASynthesisKit試劑盒進行反轉錄,合成cDNA第一鏈(Fermentas,Lithuania),25μL反應體系,試驗步驟參考說明書進行。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Steponeplus,USA)進行PCR擴增。反應體系如下:2×real-timePCRMasterMix(SYBRGreen)10μL,上下游引物(10μmmol•L-1)各1μL,模板(cDNA稀釋10倍)1μL,TaqDNAPolymerase0.3μL,加DEPC水到20μL(ABI,USA)。反應條件如下:95℃2min熱啟動HotStarTaq酶活性;94℃10s,60℃40s,共40循環;45~95℃,讀板時按0.1℃•s-1進行熔解曲線分析。內參基因為GAPDH。
1.4Westernblot檢測蛋白表達組織樣用蛋白裂解液裂解,提取出的總蛋白用BCA蛋白定量試劑盒(Invitrogen,USA)檢測。Westernblot過程參照Patel等[23]和付言峰等[24]的方法,一抗用小鼠抗人LEPR抗體(mAb,sc-8391,SantaCruz,USA),二抗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山羊抗小鼠抗體(A0216,Beyotime,中國)。利用灰度分析軟件(Gel-Pro32)分析電泳條帶灰度比值(以GAPDH為內參)。
1.5直接測序法檢測cSNPs首先進行LEPR基因目的片段(cDNA第2726~3464bp,位于CDS區)的PCR擴增。反應體系(15μL):7μLPremixTaq(TaKaRa,China),6μLddH2O,0.5μL各種引物(10pmol•L-1)和1μLDNA。反應條件:94℃5min;94℃30s,60℃30s,72℃60s,共30循環;72℃7min。利用ABI3730XLDNA測序儀(AppliedBiosystems,USA)對上述PCR產物進行直接測序,每個樣品測序2次,即正向和反向各測1次。測序序列和NCBI序列通過DNAMAN5.2進行比對,最終得到LEPR的cSNPs。
1.6數據處理與統計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數據利用2-ΔΔCT法[25-26]分析,得到LEPRmRNA的相對表達量。用SAS8.2統計軟件包的GLM程序進行LEPRmRNA、蛋白表達量、cSNP與脂肪沉積性狀之間的關聯分析。結果均以最小二乘均值±標準誤(LSmeans±SE)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LEPRmRNA表達對脂肪沉積的影響組織樣中提取的總RNA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出的A260/A280結果大都處于1.8~2.1的區間,總RNA含量為1.60~2.22μg•μL-1,說明提取的RNA質量較高,可以進行后續的RT-qPCR試驗。RT-qPCR結果表明:LEPRmRNA在豬心、肝、腎、眼肌(背最長肌)和背膘中均有表達,且不同組織樣中的表達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背膘的表達量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組織(P<0.05),其次為背最長肌的表達量,且高脂豬的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脂豬(P<0.05)(圖1)。由于高脂豬的眼肌(背最長肌)面積和瘦肉率顯著低于低脂豬(表1),即高脂豬的脂肪沉積量顯著高于低脂豬,結合文獻報道,筆者推測豬脂肪沉積增加,引起LEPRmRNA表達量升高,促進脂肪分解,控制豬只體質量的平衡。
2.2LEPR蛋白表達對脂肪沉積的影響Westernblot結果表明:豬LEPR蛋白(NCBIProtein:NP_001019758)在蘇鐘豬的心臟、肝臟、腎臟、背最長肌和背膘組織中均有表達,且不同組織間表達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背膘中的表達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組織樣,其次為背最長肌,而腎臟中的LEPR蛋白表達量最低(圖2)。高脂豬的LEPR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脂豬(P<0.05)(圖2),這與LEPRmRNA的表達結果一致。考慮到高脂豬的背膘厚顯著高于低脂豬,背最長肌面積和瘦肉率顯著低于低脂豬(P<0.05)(表1),即高脂豬的脂肪沉積更高,聯系到其蛋白表達情況,筆者分析豬肉脂肪沉積增加(背膘增加),可能引起LEPR蛋白表達量升高,從而更好發揮LEPR促進脂肪分解、控制體質量平衡的功能。
2.3LEPR的cSNPs挖掘筆者對LEPR基因cDNA序列第2726~3464bp(位于CDS區,覆蓋了第18外顯子92.65%的序列)進行了直接測序掃描,結果發現3個cSNPs,即c.2856C>T,c.2935C>T和c.3155C>T。3個位點的突變均為C→T的突變。這3個cSNPs中,只有c.2856C>T位點有3種基因型,呈現多態性,分別為CC、CT和TT基因型(圖3)。
2.4LEPR的cSNPs對脂肪沉積的影響LEPR的cSNPs(c.2856C>T)基因型與脂肪沉積相關肉質性狀的關聯分析結果表明:對于背最長肌面積/體質量、瘦肉率、pH值和肉色評分,CC基因型顯著大于TT基因型(P<0.05);相反,對于肉色L*值、肉色a*值和大理石花紋評分,CC基因型顯著小于TT基因型(P<0.05)。考慮到背最長肌面積/體質量、瘦肉率和肉色a*值,低脂豬極顯著大于高脂豬(P<0.01)。筆者推測,TT基因型豬關聯的肉質性狀中,背最長肌肉色更亮、大理石花紋更豐富、瘦肉率和眼肌面積更低,與高脂豬的肉質性狀結果類似,即TT基因型更有利于豬的脂肪沉積,T等位基因是脂肪沉積有利等位基因(表3)。
3討論
脂肪沉積可以影響豬的肉質性狀,如背膘厚、背最長肌面積和肌內脂肪含量等,這些肉質性狀又進一步影響豬肉的品質,如適口性、香氣、嫩度等,直接決定了豬肉的品質和價格,所以豬育種工作者對其越來越重視。關于影響脂肪沉積的基因有肥胖易感基因(FTO)、氟烷基因(halothane)[27]、激酶插入域受體(Kinaseinsertdomainreceptor,KDR)基因等。而本文的瘦素受體(LEPR)基因與瘦素(leptin)相互結合后,在體質量平衡、脂肪沉積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于其在中國本地豬種不同脂肪含量豬中的研究還鮮有報道,所以本試驗開展了LEPR的mRNA和蛋白表達及cSNPs對豬脂肪沉積的影響研究。RT-qPCR結果表明:LEPRmRNA在蘇鐘豬的心、肝、腎、背最長肌和背膘5種組織中均有表達,且背膘中的表達量顯著高于其他組織,這與前人報道的LEPR在其他品種豬的表達結果一致。蘇鐘豬高脂豬的脂肪沉積高于低脂豬,且高脂豬LEPRmRNA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脂豬,說明脂肪沉積越高,LEPRmR-NA表達量越高。推測原因可能是脂肪沉積增加引起LEPR表達量增加,從而促進脂肪分解,控制豬只體質量平衡。有研究對波蘭5個品種豬分別添加能量飼料后,LEPR在各品種豬肌肉組織的表達量均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升高。
Westernblot結果表明:LEPR蛋白在蘇鐘豬的心、肝、腎、背最長肌和背膘中均有表達,其中背膘中的表達量最高,且高脂豬的蛋白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脂豬(P<0.05),這與LEPRmRNA表達趨勢相同。高脂豬比低脂豬的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而LEPRmRNA和蛋白的表達量都更高,前人對LEPR配體leptin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其發現瘦肉率高的豬leptinmRNA表達量更低,說明瘦肉率與leptin的表達量也成反比。另有報道,LEPR在高肌內脂肪含量豬背最長肌的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肌內脂肪含量豬。PCR-sequencing和關聯分析結果表明,LEPR部分編碼序列中檢測到3個cSNPs多態位點,其中c.2856C>T多態位點對瘦肉率、肉色、大理石花紋評分等肉質性狀影響顯著,T等位基因為脂肪沉積的有利等位基因。這個SNP突變不直接引起氨基酸的改變,但其可以通過與其他SNP的連鎖不平衡間接引起氨基酸的改變。有研究表明,LEPR多態性顯著關聯著杜洛克×長白×大白三元雜交豬的脂肪含量、脂肪分布和脂肪組成,LEPR多態性顯著關聯韓國本地豬×大白二元雜交豬的系水力、肌內脂肪、膽固醇和風味評分。綜上所述,LEPRmRNA和蛋白在蘇鐘豬的背膘和背最長肌中均有高表達量,且高脂豬的LEPR表達量顯著高于低脂豬,可能是脂肪沉積的增加引起LEPR的表達量增加,從而使LEPR更好得發揮其“促進脂肪分解,控制豬只體質量平衡”的作用;LPER多態位點c.2856C>T中T為脂肪沉積的有利等位基因。上述結果表明LEPR基因對豬的脂肪沉積有一定影響,可以作為蘇鐘豬肉質改良育種中重要的候選基因。
作者:付言峰 李蘭 周艷紅 李碧俠 方曉敏 王學敏 任守文 單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