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采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及動態面板數據的廣義矩估計等方法對北京市9個觀光農業旅游村2006—2015年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與農村經濟總收入之間都存在協整關系,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總收入至少增加0.6個百分點。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發展都構成農村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因果關系。SYS-GMM估計的回歸結果表明,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其發展水平每提高1%,城鄉收入差距將縮小約1.056個百分點。這充分驗證了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是帶動農村致富、農民脫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觀光農業;旅游;農村經濟
精準扶貧攻堅任務是擺在我國當下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扶貧力度,扶貧領域和方式也在不斷的創新,其中旅游扶貧覆蓋到2.26萬個貧困村,取得明顯成效,成為扶貧攻堅中的重要戰略之一。隨著各地政府實施旅游精準扶貧工程以來,學者們也持續地關注著旅游扶貧的成效和進展。目前,國內大量的研究發現,主流觀點認為旅游發展能顯著的帶動經濟增長,拉動就業。許多學者采用多種計量經濟方法對全國及各省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出旅游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1-5]。然而就旅游發展是否能促進城鄉差距的縮小這一議題并未達成共識,潘雪陽等[6]、趙磊[7]認為旅游發展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劉芳[8]、劉通等[9]指出旅游發展會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麻學鋒等[10]研究得出旅游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呈倒“U”型。雖然旅游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研究已經非?;馃幔饕菑膰?、省域及城市的層面探討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還很少聚焦到農村地區來定量探討鄉村旅游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該研究以分布在北京市不同區縣的9個觀光農業旅游村的數據為例,利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分析來檢驗觀光農業旅游發展對農村經濟總收入的影響及建立面板數據模型,利用系統GMM估計等方法,驗證觀光農業發展是否有助于農村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觀光農業旅游是依托農村的旅游資源,以生態游玩作為出發點,旅游者到農村去享受農村生活,同時體驗新型農業技術等的游玩方式。近年來,觀光農業旅游在我國發展迅猛,特別是在大中城市的近郊及遠郊地區優先發展起來,如北京郊區的懷柔區、房山區、密云區等,這些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客源市場穩定,現已形成產業規?;?、產品多樣化、經營市場化等特點。同時地方政府也將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視為農村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途徑。該研究定量化地探討北京觀光農業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可為地方政府及農村村民(委)制定農村經濟發展戰略及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1數據來源
于2016年,對北京市朝陽區、海淀區、密云區、延慶區、懷柔區、房山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的特色觀光農業園區及所在村鎮進行走訪調研,收集到的數據包括:朝陽區新生村、海淀區白家疃村、密云區湯河村、延慶區玉皇廟村、懷柔區大榛峪村、房山區李莊村、順義區河北村、昌平區三合莊村及大興區福上村的2006—2015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村人均純收入以及各村所在鄉鎮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實證研究
2.1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總收入的關系研究
2.1.1平穩性檢驗該研究選用ADF檢驗法對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11]。定義變量Tit、Rit分別為i鄉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農村經濟總收入時間序列。運用Eviews8.0軟件中ADF檢驗方法對9個觀光旅游村的時間序列(Tit、Rit)進行檢驗。由表1可知,9個觀光農業旅游村的Tt、Rt的水平值的ADF統計量中P值都大于0.1,即這2個序列都存在單位根,而所對應的一階差分序列的ADF統計量中P值都小于0.1,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可進一步進行協整檢驗。
2.1.2協整檢驗協整檢驗在旅游經濟的實證分析中較常可見[12-13]。在此利用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檢驗。各村中Rt對Tt的回歸模型的回歸系數及殘差檢驗結果見表2??梢园l現,各回歸模型中的殘差序列ut通過ADF檢驗,其P值都在10%以下的水平上顯著,有10%以上的概率拒絕原假設,即為平穩序列,表明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與農村經濟總收入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同時,各模型的R2均較高,在0.85以上。模型中,回歸系數Bi確定了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與農村經濟總收入之間的彈性。
2.1.3格蘭杰因果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要求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因此該研究選用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農村經濟總收入的一階差分項進行檢驗。按照AIC(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和SC(schwarzcriterion)最小準則,確定觀光農業發展與農村經濟增加之間的最佳滯后期。由表3可知,9個觀光農業旅游村的旅游總收入均構成農村經濟總收入格蘭杰因(P≤0.1);其中大榛峪村、福上村及三合莊村的農村經濟總收入同樣也是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的單向格蘭杰原因,其余6村不存在該因果關系。這表明觀光農業旅游是帶動農村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而在部分村鎮,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樣也能促進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
2.2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研究
2.2.1變量的選取和說明該研究采用觀光農業旅游收入與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值來衡量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水平,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值這一相對指標來衡量城鄉收入差距。
2.2.2模型建立將城鄉收入差距設定為因變量,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水平設定為自變量,同時由于上一期收入差距可能會對當期的差距造成影響,因此將城鄉收入差距的一階滯后項作為自變量引入到模型中。
2.2.3面板單位根檢驗該研究采用LLC(Levin,LinandCHU)、ADF(Array,Diff)、FPP(FlisherPP)3種方法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由表4可知,截距項和趨勢項都含、僅含截距項、不含截距項和趨勢項的3類回歸方程檢驗出來的P值均小于0.10,即有90%以上的概率拒絕原假設,面板數據是平穩的。
2.2.4協整檢驗該研究選用Pedroni檢驗和Kao檢驗2種方法對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2.2.5面板數據回歸估計選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對模型進行估計[14-15]。同時利用Sargan檢驗及AR檢驗來進行判斷工具變量的有效性。由表6回歸估計結果可知,AR(1)小于0.05,拒絕一次差分殘差序列不存在一階自相關,AR(2)為0.296,大于0.1,即接受不存在二階自相關的原假設,同時Sargan檢驗接受原假設。SYS-GMM回歸模型中城鄉差距滯后項的統計量P值為0.002,小于0.01,揭示了上一期的城鄉收入差距對當期造成顯著影響。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水平解釋變量的統計量(系數)為-1.056,P值為0.002,表明城鄉收入差距與旅游發展水平呈高度的負相關關系,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能有效的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3結論
該研究以北京市的9個觀光農業旅游村為例,收集了其2006—2015年的觀光農業旅游及農村經濟發展數據,利用協整分析及格蘭杰因果檢驗的方法,研究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之間的均衡及格蘭杰因果關系,同時建立面板模型對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是否有利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進行了驗證。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與農村經濟總收入之間均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且各協整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模型擬合度較好。系數估計表明,各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總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總收入至少增加0.6個百分點。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所有旅游村的觀光農業旅游發展都構成農村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同時,SYS-GMM回歸估計結果證實,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能有效的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觀光農業旅游發展水平每提高1%,城鄉收入差距將縮小約1.056個百分點。這充分驗證了觀光農業旅游的發展是帶動農村致富、農民脫貧的有效途徑。
作者:游超;徐華君;吐爾遜•哈斯木 單位: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