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間資本水土保持工程的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主要經驗和做法
1.1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參與我市水土保持建設工程的經濟實體老板,多為原來的民營企業家或經濟大戶,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盡快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建設美好的家園,他們主動放棄原來的舒適生活,在沙區安營扎寨,建設新家,常年吃住在艱苦沙區,既現場指揮治沙,又與員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常年奮斗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干就是十多年,每人都有一本艱苦創業史。寧夏銀湖農林牧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郭有,原來是銀川一家鞋廠廠長,為了謀求更大發展,為生態環境治理做出貢獻,在反復考察的基礎上,不顧親友的反對和責怪,于1999年承包了狼皮子梁吊裝移民區1.1萬畝沙荒地,克服重重困難,常年堅持在治沙第一線指揮建設,經過14年艱苦創業,使浩瀚的沙海變成了綠洲和良田,為靈武和全區的治沙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2創新模式,增強活力
寧夏靈武市白芨灘林場全體職工,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逐步摸索出成功的“五位一體”治沙和綜合發展模式,即兩大防護林體系、一個核心產業、兩項循環產業構成的“212”發展模式。兩大防護林體系就是產業區的前沿干旱灌木林和周邊喬木防護林體系;一個核心產業就是發展經濟果林、設施園藝等支柱產業;兩項循環產業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防護體系為核心產業區起到了防風固沙、降低風速、減少沙塵等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作用,為經果林提供了有利保障;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為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逐步形成了“以林養林、以林養蓄、以蓄養地、以地養人”的沙區經濟良性循環發展模式。通過經果林發展,不僅促進了生態建設,而且大幅度增加了職工收入,經果林成為職工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初步實現了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的奮斗目標。
1.3建設各種示范基地
這是不少開發治理大戶共同的做法。寧夏銀湖農林牧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與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緊密配合,建設了國家級“寧夏中部干旱帶沙生耐寒林業繁育育苗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自治區級“靈武市移民技能培訓就業基地”、“溫棚果樹示范園”、“現代農業肉羊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示范區”;銀川市級“科普示范基地”和“萬畝長棗有機食品基地”,有效地促進了沙產業的高效發展,提高了投資和經濟效益。寧夏綠源恒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堅持科技興企,高效開發,建立了靈武市臨河特色產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被銀川市命名為“現代立體循環節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示范推廣了棗樹、葡萄、瓜菜立體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種植、養殖技術及節水灌溉、生態植保技術。成為靈武市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驗、示范、展示的窗口,形成了以抗旱節水為紐帶的立體種植、養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技術運行模式,在推進全市高效農業規模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1.4政策支持,資金扶持
各級黨政組織重視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土工程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各層到毛烏素沙漠邊緣,沿山草畜產業帶和干旱沙山區治理沙漠,采取種苗補助,項目帶動、資金扶持等措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保工程建設。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12年,國家、自治區、銀川區、靈武市對15家開發治理大戶的扶持資金共5731.6萬元,占開發治理總投資的10.64%。
2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1存在的主要問題
2.1.1資金短缺由于治沙等水保工程投資大,效益慢,而開發戶的開發治理資金很有限,爭取項目資金和銀行貸款又十分困難,嚴重影響到治沙工程的建設進程,使得治沙工程步履艱幸。
2.1.2經營項目單一有些治沙大戶由于沒有穩定可靠的增收經營產業,使得治沙工程難以開展和繼續進行,更談不上高效開發利用。
2.1.3經濟和社會效益欠佳由于沙區立地條件差、投資大、見效慢,使得沙漠化治理普遍效益較差。據調查,絕大部分治沙大戶至今未能收回投資。
2.1.4科技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據調查,目前有一半左右的開發戶不重視科技治理,粗放經營的傾向比較突出,栽植果樹不能科學修剪,林果和牧草種植管理粗放,不重視有機肥的使用,沿山草蓄產業帶節水灌溉技術尚未廣泛推廣。
2.2對策建議
2.2.1加大對民間參與水保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為了加快民間資本參與水保工程建設的步伐,國家和有關部門應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調整項目扶持政策,像支持引黃灌區農田基本建設那樣支持民間治沙等水保工程建設,資金扶持的財政補貼應占總投資的50%以上,重點支持沙漠化治理工程,解決平田整地、節水灌溉、打井抗旱、育苗、苗木補助和林木管護等問題。金融部門應放寬政策,積極支持沙漠化治理項目。
2.2.2繼續堅持農林牧副綜合發展的戰略方針應借鑒和推廣白芨灘林場“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和寧夏銀湖農林牧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以短養長,綜合發展”的經驗,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加快沙區治理步伐。
2.2.3突出科技治沙和科技興林應示范推廣白芨灘林場“草方格固沙、營養袋造林、穴播造林、雨季撒播造林、秋末初冬造林”的五項技術措施,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應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立體種養、林果科學修剪、設施栽培、配方施肥、三元雜交改良和肉畜短期育肥、暖圈養畜等種養技術,高效治理和開發沙山區。應利用山區林草資源,規模發展草原雞,促進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發展。
2.2.4實行產業化經營繼續推廣“公司+基地+科技+農戶”、“專業合作社+龍頭加工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和種養加、農工商、內外貿、農科教緊密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力促生產基地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
作者:趙峰單位:靈武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