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葉面肥對苧麻生長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麻業科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
1材料方法
1.1供試材料供試土壤為紅壤,取自湖南農業大學耘園教學基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為:全氮含量1.68g/kg,全磷含量1.15g/kg,全鉀含量14.6g/kg,堿解氮112.3mg/kg,速效磷71.9mg/kg,速效鉀62.4mg/kg,有機質含量18.5g/kg,pH值為5.7。供試苧麻品種為中苧1號(ZhongzhuNo.1)和多倍體1號(Tri-1)。
1.2試驗設計及實施盆栽試驗,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每盆裝風干土10kg左右,不施基肥。設5個處理,各處理葉面肥配方為:CK,清水;配方1,速效氮磷鉀;配方2,速效氮磷鉀+表面活性劑;配方3,速效氮磷鉀+中微量元素+螯合劑+表面活性劑;配方4,速效氮磷鉀+中微量元素+腐植酸鈉+螯合劑+表面活性劑。其中,速效氮磷鉀為尿素(1%)+KH2PO3(0.3%);表面活性劑為Tween-80(0.01%);中微量元素為CaCl2(0.3%)+H3BO3(0.1%)+ZnSO4(0.1%)+MnSO4(0.1%);螯合劑為EDTA(0.05%)+檸檬酸(0.05%);腐植酸鈉濃度為0.1%;上述濃度為稀釋后的噴施濃度。配方3、配方4葉面肥的配制方法:①先將稱取的CaCl2、ZnSO4、MnSO4加入計量水中充分溶解,用硫酸溶液調pH至溶液透明,制成營養液;②按配方稱取EDTA和檸檬酸,加入計量水中制成螯合劑溶液;③將營養液與螯合劑溶液混合,調pH值至5.5左右,在70℃溫度下攪拌一段時間,進行螯合反應0.5h;④將按配方稱取的尿素、硼酸、磷酸二氫鉀、表面活性劑和腐植酸鈉加入螯合后的反應液中,制成葉面肥。2012年4月至6月為試驗準備階段。2012年4月16日,于湖南農業大學國家麻類長期定位試驗基地中苧1號和多倍體1號母本園打頂,培育扦插苗。5月16日扦插育苗,6月12日移栽幼苗,每盆定植壯苗4株,每個處理重復5次。2012年7月至8月為試驗階段。試驗在湖南農業大學國家麻類陽光板溫室進行,該溫室通風、光照條件良好。2012年7月,盆栽苧麻幼苗已進入旺長期,于7月5日、7月20日、8月5日共進行3次葉面施肥處理,施肥時間為當日上午8~9時。葉面施肥時,使苧麻所有葉片正面和背面濕潤均勻。其他日常管理如澆水、除草等均按相同處理。
1.3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土壤理化性質測定采用常規農化分析方法[6]測定盆栽試驗所用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含量及pH值。
1.3.2苧麻農藝性狀測定于每次葉面施肥處理前及第三次葉面施肥后10天測量苧麻的株高、莖粗,并以第一次測量的株高、莖粗數據作為基數,并計算其凈生長速率。測量株高時,用直尺測量苧麻植株基部至葉頂端的距離,選取各品種、各處理長勢均勻的10株進行測量,并取平均值;測量莖粗時,用游標卡尺測量苧麻植株的中間部位,避開葉節處,選取各品種、各處理長勢均勻的10株進行測量,并取平均值。
1.3.3苧麻葉片SPAD值測定用日本KONICAMINOLTA公司生產的SPAD-502型葉綠素儀測定苧麻葉片SPAD值。于2012年7月19日、8月4日、8月15日,對各品種各處理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進行測定。測量時,選取植株頂部下新展開的倒4葉或倒5葉,從葉基部開始20%~80%區域的主葉脈兩端,避開葉脈測量10個點,取平均值,最后計算各處理的平均值。
1.3.4苧麻根系活力和根系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定待第三次葉面施肥10天后,此時盆栽苧麻已處于破桿前期,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7]測定根系活力水平,采用愈創木酚法[7]測定根系過氧化物酶活性。
1.4數據處理方法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v7.05專業版)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圖。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配方葉面肥對苧麻生長的影響葉面施肥能明顯促進苧麻植株生長。如表1所示,各配方葉面施肥處理的苧麻株高凈增長量均高于對照,3次葉面施肥后中苧1號的株高凈增長量為21.40~25.1cm,較對照提高了11.6%~30.1%;多倍體1號的株高凈增長量為22.2~25.3cm,較對照提高了7.7%~22.6%。其中配方4噴施腐植酸葉面肥的施用效果最佳,配方3次之。在3次葉面施肥處理期間,各施肥處理的苧麻植株莖粗凈增長速率并未表現出很強的規律性,但3次施肥處理后苧麻莖粗總增長量均高于對照。與對照相比,3次葉面施肥后中苧1號的莖粗凈增長量提高了9.3%~15.8%,多倍體一號提高了16.6%~43.3%。
2.2不同配方葉面肥對苧麻生理特性的影響
2.2.1不同配方葉面肥對苧麻葉片SPAD值的影響SPAD值是反映苧麻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的相對值,并能很好地反映苧麻葉片的全氮營養狀況[8]。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葉面施肥次數的增加,苧麻葉片SPAD值有增大的趨勢,且與對照比較,各葉面施肥處理下苧麻葉片的SPAD值均顯著高于對照。以中苧1號為例,3次葉面施肥后,苧麻葉片SPAD值較對照增加了24.2%~41.0%,表明葉片噴施氮肥能顯著提高葉片含氮量和葉綠素含量。在各葉面施肥處理中,以配方4效果稍佳,但與配方2、配方3相比并未達到顯著水平。楊曉軍等研究表明[9],根施腐植酸精致有機肥后小麥、水稻葉色濃綠,比施用普通復混肥效果更佳,可見腐殖酸肥料有調控作物生長的作用。與此同時,3次不同葉面施肥處理后,配方2較配方1的葉片SPAD值顯著增加,第一次施肥后中苧1號葉片SPAD值增加了17.5%,多倍體1號增加了12.5%,說明表面活性劑的利用有助于葉片對肥料的吸收利用。表面活性劑是葉面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可以降低葉面肥溶液的表面張力,增加營養元素的水溶性,增加葉面肥的吸濕性和對葉片的粘著能力,從而延長了葉片對養分的吸收時間,提高了吸收率。此外,表面活性劑具有溶解葉片表面蠟質的作用,有助于葉面肥在作物葉片上的濕潤,增加葉片對養分的吸收率[10]。
2.2.2不同配方葉面肥對苧麻根系活力的影響根系不但是作物重要的吸收器官,也是活躍的合成器官,根的生長狀況和活力大小直接影響著地上部分植株的營養狀況和產量水平。根系活力反映了根系的生長發育情況,是根系生命力的綜合指標。由表2可知,葉面施肥后對苧麻根系活力較對照顯著提高,并以配方4效果最佳,達到了22.76ug/(g•h)(中苧1號)、24.13ug/(g•h)(多倍體1號)。腐殖酸作為一種新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它能刺激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與增長,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及次生根的生長,提高根系吸收水分及養分的能力[11]。由此可見,腐殖酸葉面肥為苧麻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的同時,還能刺激苧麻的生長,促進苧麻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苧麻的根系活力。
2.2.3不同配方葉面肥對苧麻根系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響過氧化物酶是植物清除體內過氧化物的重要保護酶,它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長素的氧化等都有重要的關系,它能夠反映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體內代謝狀況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如表3所示,不同配方葉面施肥處理與對照相比苧麻根系POD活性值均達到極顯著水平,中苧1號根系過氧化物酶活性較對照增加了8.2%~15.3%,多倍體1號增加了3.8%~13.4%。在兩個品種的苧麻中均以配方4的根系POD活性值最高,中苧1號達到了75.58U/(min•g)FW,但與配方3相比未能達到顯著水平;多倍體1號達到了67.92U/(min•g)FW,與配方3差異顯著。葉面施肥對苧麻根系過氧化物酶活性有重要的影響,尤其以腐植酸葉面肥的影響效果最為明顯。葉面施肥后,苧麻根系活性變強,生長旺盛,體內酶活性升高,及時清除體內的H2O2等有害物質,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
3討論
本試驗主要將用于苧麻生長的營養元素、可以作為調節劑的腐植酸、增加葉片對養分吸收能力的表面活性劑等進行不同配比,采用螯合技術制成不同配方的葉面肥料,來研究不同葉面施肥處理對苧麻生長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各葉面施肥處理均能促進苧麻生長,提高葉片SPAD值、根系活力和根系過氧化物酶活性。復合葉面肥不但為苧麻生長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元素,表面活性劑加強了苧麻葉片對養分的吸收利用,同時腐殖酸等活性物質具有較好的營養作用和生理調節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葉面施肥能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和提高產量品質。徐軍飛等研究表明,小麥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后,產量構成因素提高,葉綠素質量分數、SOD活性、POD活性均提升,延緩了葉片衰老,進而提高了產量水平。肖參明等研究表明,水稻葉面噴施適宜的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營養液,能促進根系吸收功能,提高根系活力,減緩根系衰老速度。
同時,腐植酸葉面肥對促進作物根系生長、莖葉生長、保花保果、提高抗逆能力、增加作物產量和提高產品品質都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在苧麻種植生產中,腐植酸葉面肥料的應用并不多。在本研究中,腐植酸葉面肥施用效果最佳,各方面指標均優于其他配方葉面肥,特別是根系活力水平、根系酶活性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腐植酸對苧麻根系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腐植酸肥料能否減緩苧麻麻蔸老化、提高苧麻抗敗蔸能力,有待加強研究。另外,本試驗主要將宜于苧麻生長的不同營養元素進行配比制成葉面肥,并未做不同葉面肥的濃度梯度試驗。因此,根據苧麻在不同生長時期的需肥規律,如何進行不同營養元素和不同濃度的葉面施肥,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集約化農業的發展,葉面施肥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施肥技術措施。本研究旨在根據苧麻的需肥特點,將不同的營養物質、助劑進行配比,研究其對苧麻生長及生理生化的影響,以此來推斷適宜于苧麻生長的復合型葉面肥配方及制作技術。由于葉面施肥打破了傳統的土壤施肥方式,靈活、便捷,施肥效果較好,安全環保,因此我們應重視葉面施肥在苧麻種植生產中的應用,優良配方的苧麻葉面肥的創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此外,很多綠色無污染的天然物料如秸稈發酵料和菇腳浸提液中提取的原液及稀釋液,天然物質如風化煤、褐煤中提取的黃腐酸類物質,海洋生物如海藻素、殼聚糖等,它們均可作為優質葉面肥的生產原料,這將是未來葉面肥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
4結論
葉面施肥有助于苧麻植株的生長,促進根、莖、葉的生長發育。與對照相比,各施肥處理的苧麻長勢長相、株高莖粗等農藝性狀,葉片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過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特性均有所提高。葉面肥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后苧麻對肥料的吸收利用效果提升,加強了葉面肥的施用效率。微量元素的施用可以改善苧麻的營養情況,促進苧麻生長。各處理中以配方4含腐植酸復合葉面肥的施用效果最佳。腐植酸具有較好的營養作用和生理調節作用,促進苧麻植株生長,改善根系活力水平和酶活性。
作者:白玉超崔國賢張小龍孫敬釗曹詣李雪玲黃敏升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