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山區農機化發展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基礎設施跟不上農機化發展的步伐。隨著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增多,農機作業項目、范圍和覆蓋面越來越大,我們感覺到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遠遠滯后于當前農機化的發展,如山區集中連片的小田塊的土地平整由于受地塊規模限制,很多地方無法實施機械作業;現有的大部分機耕道路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無法滿足現有農業機械的作業需求;機庫棚建設遠遠跟不上農機化的發展需求,大部分農業機械在農閑時都是露天或臨時停放在農戶的空閑房屋里;縣級農機管理、推廣機構力量薄弱,尤其是監理裝備配置不到位,基本工資都無法保證。
2.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較少,規模不大,覆蓋面不寬?,F有的服務組織總量小,大多數規模不大,服務項目比較單一。到目前,全縣農機合作社只有27家,農機種糧、茶葉加工等大戶596家,擁有作業機具5313臺套,無論從數量還是服務項目和經營形式上都不能滿足當前的農業發展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山區自然條件差,很多的農機具不能到達作業場所,適宜于山區的那種既靈便輕巧、質量可靠又容易操作、性能優良的農機具的類型、數量偏少;二是農機維修網點的發展不夠均衡。大多網點設在經濟相對發達地段,但由于維修人員知識老化、年齡偏大,缺乏對農機新機具維修技術知識,平時僅僅從事常用農業機械的局部性換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維修,維修網點維修設施差,大多數設在簡易棚內,檢測手段落后,無法保證維修質量;三是由于山區地塊小,布局分散,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低,作業時間短,加大了轉場困難和高油耗費用。加之油料漲價快,購買難,山區農機用油沒有國家補助,積極性不高;四是由于受區域經濟發展影響,人均收入水平不高,購買力差,面對上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新型農機具,只能是望機興嘆等等,嚴重影響了山區機械化發展和農機化服務組織建設。
3.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和覆蓋面不夠。山區有廣闊的山場資源,除糧食生產外,還有畜牧業、林果業、野生山珍等經濟作物,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當前農產品加工規模由初始階段向中級階段跨越,一家一戶小作坊的加工比較多。由農民創辦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雖然不多,但已初現端倪,加工大戶和龍頭企業將會逐步取代一家一戶的小作坊式加工。由于國家政策對山區農機化發展扶持政策力度不夠,農副產品加工資金投入少,補貼機具覆蓋面狹窄,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技術模式沒有得到改進,主要農作物加工關鍵環節機械化未得到解決,適用山區的新型機具及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很難向更深層次發展。
二、促進山區農機化發展的意見及建議
結合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土地經營規模小、農機裝備結構不夠合理、農機安全隱患大、農機化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在新形勢下,為加快農機化的發展,適應農業產業化要求,提出以下探索土地規模經營形式,調整農業機械化發展布局,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加大農機化的資金投入力度等一系列建議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加大發展山區農機化的扶持力度,建議出臺山區農機購置補貼、機械化作業補貼有別于平原政策,增加補助資金和項目,追加山區機具購置補貼、作業補貼、農機庫房等設施補貼和燃油等補貼,降低機械化作業成本,推進山區農機化快速發展。例如針對山區農民經濟條件差、購買力不強的問題,可以加大補助比例,刺激農民購買力;針對山區農機作業耗油大、成本高的問題,可以給山區農機用油一定的補貼;針對農機合作社發展難,可以在政策扶持上給予較大的??钛a貼;針對農副產品加工方面,國家把其列入農業資源開發項目,在支農資金投入、貼息貸款應優先給予重點支持,在稅收方面給予減免的優惠政策,工商管理等業務部門給予提供綠色通道等等。建議當前應盡快出臺一系列農機化發展配套措施和政策,引導和保障山區農機化向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機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大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投入力度,建立山區農機手培訓投入機制(培訓場所、設施以及本部門下達的新型農民和陽光工程培訓指標及驗收機制等等),提高農機操作手的安全生產、機具保養與維護基礎理論知識,使更多的山區農機手盡快掌握新機具、新技術、新農藝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讓廣大農民了解農機、認識農機、使用農機,以適應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加大農機安全監理項目資金投入力度,提升農機安全監理裝備水平,完善農機安全管理措施,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3.樹立農機示范典型,完善服務組織建設。農機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建設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攻方向。在農機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中,我們一是要堅持“典型帶動、示范引路、以點帶面、分類指導”的原則,引導農民按照自己的意愿,結合本地實際,組建各種類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二是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完善農機化服務組織建設,著力培育影響力大、帶動示范性強的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措施上積極宣傳、表彰和獎勵,樹立示范典型,增加社會影響面,讓這些先進人物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山區機械化迅速發展;三是要把農機大戶與種田大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性產業鏈,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巨大作用,實現糧食收入與農機經營收入都增加的目標。
4.積極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農機企業聯動模式。廣開思路,積極推進農機農藝技術融合。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結合山區特點,有計劃組織實施農機化試驗、示范、推廣項目,采取有效措施,大力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和引導工作,通過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將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民集中起來,整合農機裝備資源,提高農業機械作業的科學化、規范化服務程度,實現節本增效。加快推進農機企業聯動模式,積極引導農機生產企業深入山區實地考察,研發山區農機化耕作、收獲、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配套性、適用性的農業機械,使山區農機化作業達到節本增效目的。加強農機流通企業搞好機具零配件供應和售后跟蹤服務及安全監管工作,保障農機化作業向著節本增效高新技術方向發展。
5.因勢利導,推進山區農機化有效發展。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形式要求多樣化,大力推廣適宜丘陵山區,不受地塊限制、體積小、成本低、使用簡單方便、作業效率高、先進適用的農機新機具、新技術。一是加快丘陵地區微型聯合收割機的推廣力度;二是以推廣和使用耕整機作業為主導,解決小田塊及坡地耕作問題;三是加強與農藝部門協作,大力推廣機械化育插秧;四是推廣引用板栗剝苞機、板栗剝殼機、竹制品加工機械以及靈芝、天麻、山核桃、油茶等一系列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及技術。比如:板栗可做栗子粉、栗仁、板栗醬、板栗飲料、板栗冰淇淋等等。目前,山區一些農特產品加工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像毛竹做出的竹炭、竹纖維產品、竹家具、竹地板、竹工藝品等等也越來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6.大力扶持農機維修網點建設,提高農機維修覆蓋面。大力扶持一批重點維修企業,提高維修質量,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其次就是盡快完成一批農機維修網點的升級改造,發展一批具有先進維修設備、具有掌握先進維修技能的維修人員的維修企業;其三就是按照“重點扶持縣級、逐步健全鄉級”的原則積極擴大發展農機維修網點,大力扶持不同形式、不同級別的農機維修網點,按區域優化發展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有一定維修能力的高新農機具維修區域中心的要求,以推進農機維修服務體系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為目標,使農機維修服務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作者:張少鵬單位:安徽省舒城縣城關鎮農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