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溫期水產養殖要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防止浮頭、泛塘
嚴重的浮頭或泛塘,使水環境中的生態平衡被打破、藻類死亡、水色出現紅色、土黃色等,幾天后可能出現輪蟲等浮游動物增多,水質指標中氨氮、亞硝酸鹽升高,有益微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厭氧的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使整個水體的水質變得惡劣。預防缺氧浮頭、泛塘要從多方面著手,包括及時清淤、放養密度要合理、投餌要科學、培養良好的水質、調節水體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平衡、溶解氧的增加等。另外,將新科技,如微孔增氧、溶解氧測控器、物聯網等應用到漁業生產中,是科學養魚、低風險、高產高效的保障。
二、水位的調節
草魚、鯉魚等溫水性魚類的適宜生長水溫為15~32℃。開春時為了盡快提高水溫,讓魚蝦盡早開食生長,我們要降低水位。但到了夏季、水溫32℃以上時,魚類會產生不適、厭食,這時應及時采取加注新水、增加水深等降溫措施。將池塘底部設計成鍋底形狀,效果較好,在夏季,魚類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位置。
三、疾病的預防
夏秋高溫季節,魚長得快,也是病菌滋生、魚病多發的季節。常見的魚病有:車輪蟲病、指環蟲病、爛鰓、腸炎、赤皮、細菌性敗血癥以及出血病等,因為放養模式、密度、水質、投喂的飼料及管理水平等的不同,發生的疾病會有所不同。實踐中應針對自身養殖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1.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每15~20天,一般在使用殺菌藥后第三天,全池潑灑微生物制劑,對池塘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等進行降解,對底泥也有一定分解作用。2.控制好浮游生物平衡。要重視對浮游動物的控制,尤其是在輪蟲和“魚蟲”大量繁殖時,要及時發現并進行藥物控制,否則很容易出現“轉水”。這種情況在花白鰱少的池塘易見。3.選擇合適優質的飼料。針對不同養殖品種的不同時期,選擇相應的適口全價飼料,不能盲目選用高蛋白飼料。4.及時殺滅病原主要是針對寄生蟲和細菌性疾病,提倡用中草藥預防、中西藥結合治療。用殺菌劑后,要及時補充水體有益菌,恢復生態平衡。
四、疾病的治療
高溫期常見的魚病有車輪蟲病、指環蟲病、錨頭鳋、爛鰓病、腸炎病、敗血病、出血病以及肝膽綜合征等,高溫期的用藥品種和用量與低溫時不同,下面就常見的幾種疾病的防治做一介紹。1.車輪蟲病。車輪蟲主要是寄生在魚的鰓絲和體表上,雨后及水質不好的池塘易發生。車輪蟲分為大車輪蟲和小車輪蟲兩大類,小車輪蟲比較難殺滅。治療車輪蟲病可用“高效車輪滅”、代森銨、苦參末等進行全池潑灑。2.指環蟲病。指環蟲主要是寄生在鰓絲上,對鰓絲有較大破壞。可用甲苯咪唑、“指環滅”等全池潑灑加以殺滅。潑灑敵百蟲也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常用。3.細菌性敗血癥。這是高溫期對魚類感染和造成死亡較嚴重的疾病,治療時要內服和外用藥同時進行。如果鰓部寄生蟲量大,須先殺蟲。要強調的一點是,病情嚴重時魚體較弱,不能用猛藥(刺激性大的藥及過量用藥)。4.肝膽綜合征。這是精養池易出現的疾病,近些年來多發,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飼料、水質因素。所以,防治肝膽綜合征,著重要投喂符合養殖對象的優質飼料,且調節好水質。例如草魚不能喂鯉魚料,成魚不能長期投喂高蛋白質的魚苗料,更不能投喂變質的飼料。并且不能想讓魚長得快而過多投喂。一旦發生了肝膽綜合征,要內服保肝藥,并根據發病情況配伍消炎藥,同時必須減少喂料量。外用的消毒劑可選擇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并根據水質情況選擇使用水質改良劑。
另外,如草魚苗的腸道絳蟲,應及時發現,盡早殺滅,如果發展到腸道堵塞,就很難治療了。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不能使用。最好在具有水生動物類執業獸醫師資格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診治、用藥,有條件的可邀請技術人員到池塘邊診治。
本文作者:張平錄單位:陜西西安市臨潼區水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