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物古跡外宣英譯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結合旅游外宣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國內文物古跡翻譯實踐對保定“清西陵”的外宣英譯現狀進行了探究,針對清西陵標志性建筑英譯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古跡外宣;英譯;清西陵
文物古跡是祖先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們具有鮮明的歷史印記和文化特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華參觀文物古跡,品鑒中國文化。在此背景下,國內翻譯界對于旅游文本的英譯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本文結合翻譯界對于文物古跡的翻譯和歷史淵源譯介的相關經驗,以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的翻譯為例,對于古跡翻譯的相關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一、文物古跡外宣翻譯理論及研究實踐
在文物古跡外宣翻譯理論和實踐方面,多數學者從翻譯的功能出發,以等效翻譯原則和翻譯目的論為理論基礎進行研究。張義(2011)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視角出發,探究了旅游文本英譯研究產生誤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研究建議。易舫(2013)強調旅游文本翻譯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在于缺乏理論指導,嘗試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探究旅游文本的英譯原則和方法。劉奉君(2011)以激發游客觀光興趣為目的,從功能翻譯策略出發,探究名勝古跡漢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袁曉寧(2015)指出帶有文化因子的地名具有指稱辨別功能和歷史文化意義的提示功能,英譯的目的語中應該體現這兩種功能。袁曉寧(2013)提出外宣英譯中應采用“以我為準”和“以目的語為依歸”二元共存的翻譯策略,譯者在保護文化多樣性和發揚中國文化的前提下,應當采用靈活變通的翻譯方法。袁卓喜(2014)嘗試在外宣翻譯研究中引入西方修辭學的核心思想———勸說理論,指出外宣工作的實質是對外交流與勸服工作,因此西方的修辭勸說理論能夠指導外宣翻譯實踐,實現外宣翻譯的預期目標。
在我國古跡外宣翻譯的實踐中,北京和天津的古跡翻譯走在了前列,北京“故宮”“、雍和宮”“、十三陵”等古跡外宣翻譯的一些策略可以成為清西陵的外宣翻譯的借鑒。雍和宮翻譯為“YongheTemple”、“PalaceofPeaceandHarmony”和“YongheLamasery”,第一種采用直譯的方法,第二種翻譯能夠讓英美讀者體會到雍和宮的文化底蘊,第三種翻譯可以告知讀者雍和宮的佛教淵源。譯者可以根據交際的目的以及目標受眾的真實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翻譯過程中有所選擇和取舍。
二、清西陵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文物古跡外宣英譯是以漢語為源語和以英語為目的語的漢英翻譯。漢譯英時,語言層面的詞法句法、段落篇章、邏輯銜接、語體風格上通常以目的語英語為依歸。然而在英譯漢中,多數譯者并不會刻意地追求以漢語為依歸。英漢互譯中的這種不對等現象絕非偶然。首先,因為經濟差距和歷史遺留等原因,英美文化對于漢語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漢族文化對于英語的影響。因此,我們對于英美文化的了解就會超過英美國民對漢語言文化的了解。其次,英漢互譯的不對等還與英漢兩種語言的屬性有關。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漢語行文邏輯松散自由,靠語境彌補結構松散、邏輯不清的不足,這就決定了漢語在行文表達上較大的包容性。也就是說,漢語行文結構松散或者邏輯嚴謹均可。然而,邏輯嚴謹的英文卻不能包容漢語結構松散的習慣。因此,文物古跡外宣過程中,譯者應當充分考慮到英美受眾的思維習慣,否則造成他們費解,外宣工作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下面以清西陵中的泰陵為例,解讀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屬性。
原文: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1723-1736)陵墓,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寢應該建在清東陵內。雍正當年認為原陵址不合適,鑒于泰陵所在地更有利于江山穩固,遂改址泰陵。譯文:TailingisthemausoleumofEmperorYongzheng(reigned1723-1736).Itisthelargest,earliestandmostcompletetombamongtheseandthecenteroftheWesternQingTombs.Itissaidthatthetombwasoriginallypo-sitionedintheareaoftheEasternQingTombs,butEmperorYongzhengthoughttheselectedplacegeologicallyunsuitableandalteredittothepre-sentpoint,viewingthisplaceasmorefavorableandblessedforaneternalkingdom.譯文中漏譯了雍正皇帝的廟號“世宗”,這部分可直譯為“Shizong”,然后加腳注補充說明一下。譯文中標明雍正的在位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否則英美讀者會誤認為“1723-1736”是雍正帝的生平。從簡潔精煉的角度考慮,譯文中的“amongthese”可以省略,原因是后面“oftheWesternQingTombs”可以做前文“tomb”和“center”兩個并列成分的后置定語。第三句的時態轉化很恰當,符合史實和現實情況。此外,為了達到以英語為依歸的目的,譯文對于原文的語序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譯文更貼近英語受眾的思維和表達習慣。
三、結語
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文物古跡漢譯英的完全對等是很難達到的。了解古跡的豐富文化內涵,靈活運用翻譯策略,方能實現文物古跡文化的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田新科,保定市“中華老字號”品牌外宣英譯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文化與傳播,2013.
[2]袁曉寧,論外宣英譯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國翻譯2013(1)
作者:趙丹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