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航空院校制造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圍繞航空制造類專業基于“生產型”課程體系思路與開發流程。以“生產型”工作流程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給出了基于生產型的航空制造類專業課程設置框架。
學院堅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立足航空、面向國防、服務地方”,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精神為指針,以國家和省高職教育政策法規為依據,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航空工業及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和旅游產業發展服務。深度校企合作,建成以“生產型”工作流程課程體系、“生產型”工作流程實訓基地、教學方式為特色的“生產型”工作流程人才培養模式,辦學取得了顯著成績,開始建立航空高職院校獨有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構建基于生產型的航空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對于培養航空制造類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非常關鍵。
1構建“生產型”航空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職業教育要繼續深化改革調整,面向市場,強化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模式,以典型生產工作流程任務或工作過程工作流程為主線構建課程結構,依據崗位能力任職要求和職業能力標準進行安排教學進程,以典型產品為依托、生產項目為龍頭、實際案例做為媒介,按照航空企事業單位實際生產過程、航空特色“生產型”實際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并將航空人的職業素養和敢為天下先的工匠精神融入航空制造類專業教學全過程。確定了“以‘建成省內一流、國內有影響、航空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目標,服務航空、服務地方、服務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基于“生產型”實際工作流程課程體系思路與開發流程是構建成航空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的核心課程和關鍵步驟。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辦學定位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三年來學院派出多批人員參與各類職業教育會議,先后到200多家企業和10多所職業院校進行調研,并邀請了美國普渡大學苗莉教授和成都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家、教授、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家、教授等15名職教專家來校講座。圍繞現代大學制度的深入推進,學院以章程建設為契機,廣泛調研,匯聚民智,對學院原有制度進行了修訂和完善,重新進行了制度匯編。通過對航空制造類專業面向的職業能力崗位(群)分析,確定崗位能力工作任務或典型生產實際過程及所具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操作技能、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要求,以學生獲得職業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可持續發展為長遠目標,參照相關職業能力資格標準,航空院校和航空企事業單位共同確定學習領域,構建“生產型”航空制造類專業工作流程課程體系。
2構建“生產型”的航空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
2.1生產型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為準確了解航空工業及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組織校企專家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等進行認真討論和科學論證,制定了2014-2018專業調整規劃,確定了培養以航空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工人、管理團隊、服務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生產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彰顯校企一體的辦學體制特色、制造和旅游為主體對接航空與旅游產業的專業特色、“生產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精適應能力強的人才特色。課程體系由職業素養基礎課程、核心專業課程和專業操作能力課程三部分組成。職業素養基礎課程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人才培養航空制造類專業全過程;專業操作能力課包括航空制造類專業核心課程和航空制造類專業支撐課程兩部分,其中航空制造類專業核心課程以學院和航空企事業單位相結合的課程為主線;拓展課程主要是針對航空制造類業務領域、新知識、新技術領域或自主創業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將“生產型”工作流程行動領域群轉換成適合于教學的學習領域群,即課程體系,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如圖1所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共有三類課程。第一類職業素養教育,形成可發展能力培養為主導的基礎課程。通過思想道德,法律法規、中國傳統文化、軍事理論、企業文化、數學、英語、體育等課程組成。第二類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所必備的核心課程。包括電機、CNC技術、機械制造基礎、電液控制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機電設備維修、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電路分析、電子技術、機電CAD等。第三類是專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校外實習,職業技能考核為主導的實訓課程。鉗工實習、電工操作、電子操作、電子線路調試等實踐實訓課程。設置了二年級的專業認識實習、校內外真實企業參觀實習和三年級的半年或以上頂崗實習共三個校外實習實訓項目。由機工實訓、數控實訓及鑒定、電工實訓及鑒定等系列課程構建。這些實訓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專業課程,作為“雙證融通”教育教學模式,有助學生獲得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必備的中級或以上職業資格證書。
3構建“生產型”的航空制造類專業評價體系
制定了2014-2018專業調整規劃,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的發展理念,構建了航空制造、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信息應用三個航空制造類專業群。形成了校企一體的辦學體制特色、制造為主體對接航空與旅游產業的專業特色、“生產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特色、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精適應能力強的人才特色。為了保證基于“生產型”的航空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確保教學的質量,及時準確地評價“教與學”的教學效果,嚴格執行航空企事業單位規范、職業標準的考核措施。多種考核方法相結合:作為把航空工業、學院、學生及家長一起作評價主體的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價,突出了航空工業、社會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的訴求。職業能力考核與職業素養考核相結合,采用自評、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評價、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比例為:自評占20%、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評介30%、指導教師評價占50%。
4結束語
航空工業秉承“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宗旨,踐行“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的理念,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完善基于生產過程的“生產型”課程體系、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方式,航空制造類專業優化并全面推行“生產型”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航空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航空工業制造文化,航空高職學院緊緊抓住機遇,加大投入,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力度,帶動航空制造類專業建設的發展,構建基于“生產型”過程的課程體系是學習領域、行動領域相融合的過程,是航空制造類專業建設的靈魂,專業建設所擁有硬件、軟件的內容必將圍繞航空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而排序。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研究項目編號:13C984
參考文獻
[1]李建強,李小青.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J].藝術品鑒,2016(1).
[2]吳健.以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3(4).
作者:胡良君 魏道德 李小龍 單位: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