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虛擬現實媒介屬性與新聞敘事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極大滿足了觀眾的體驗,使得新聞作品的互動性得到進一步增強,廣大觀眾沉浸于虛擬環境之中并產生情感共鳴。本文以虛擬現實媒介屬性與新聞敘事為寫作對象,對虛擬現實概念進行介紹,從各種角度解讀虛擬現實的媒介屬性,論述虛擬現實沖擊下的新聞敘事策略。
[關鍵詞]虛擬現實;新聞敘事;媒介虛;
擬現實技術是現代科技的重要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使新聞從業者必須擁有更高的素質,才能夠滿足當前在工作方面的要求。國外一些媒體宣稱將這些技術應用于新聞業務中,開創了全新新聞業務報道模式。著名記者德拉佩納嘗試使用VR技術進行新聞報道,以第一人稱視角不斷還原新聞現場,自此之后,虛擬現實技術與新聞之間進行結合被各大新聞機構所嘗試。
虛擬現實概念
1.虛擬現實技術經過了長達數十年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雖然取得一些突破,但學術界對于該項技術的定義并不統一,不同學者使用不同方法進行表達,本文對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表達是我國官方的觀點。虛擬現實技術實質上是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其通過使用計算機生成模型環境,是一種多信息融合交互式信息仿真系統。虛擬現實技術具有共享性、承繼性和現實交互性的特點。
2.虛擬現實的傳播學理解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對真實的世界進行高度仿真,可以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更大追求。因此,虛擬現實技術通常被視作傳媒形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它不僅需要我們看到現實技術方面的作用,更需要注重它在信息傳遞方面的功能。
虛擬現實擁有的媒介屬性
1.虛擬現實新聞概述(1)定義。虛擬現實新聞常常是指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新聞現場進行重現,主要是讓觀眾通過第一視角方式參與到新聞事件之中,可以給廣大觀眾營造更好的感受體驗。一般而言,虛擬現實技術在使用時要注意幾個方面。第一,可以對現場進行真實還原,使觀者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第二,可以加強互動,這種互動既可從物理方面進行,又可從情感方面進行。第三,觀眾在虛擬現實的范圍內可以自由活動。第四,新聞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憑空捏造的。(2)從技術角度分析虛擬現實新聞的表現形式。第一,通過計算機進行圖像合成,創建虛擬作品。早在幾年前,人們對虛擬現實技術的嘗試就已經開始,一些電影也在發展虛擬現實技術。2012年全球第一部新聞故事電影《洛杉磯的饑餓》誕生,標志著新聞界與虛擬現實技術初步走向融合。第二,2D的全景虛擬現實作品。這種視頻主要是指平面全景視頻,在拍攝過程中,記者只需要一個入門級別的設備即可以完成拍攝任務,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新聞的采集也可以隨時進行,后期維護也非常方便,是新聞記者應對突發事件的最佳選擇。第三,3D全景視頻虛擬現實新聞。3D全景視頻主要是指將信息進行深度加工,給廣大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但3D全景技術對攝影團隊和新聞記者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對記者的裝備要求也非常高,后續的維護相對復雜。(3)從內容生產角度分析虛擬現實新聞類型。本文認為,虛擬現實新聞的題材類別主要分成三種。第一,場景報道。在很多人文風景類作品中,無論是視頻還是圖片報道,傳統的報道方式只是從某一個角度進行切入,最終會使得整個場景的環境不斷切換,形成一個局部的環境。通過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二,解釋報道。在進行解釋報道時,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能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觀察視角,可以有效調動觀眾的積極性,使得新聞報道內容變得更加親切。第三,故事報道。故事報道主要是指敘事性報道,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一種重要類型。故事的重點在于更好地抓住受眾的關注度,使得受眾可以更好地了解故事的邏輯性。
2.虛擬現實的媒介屬性第一,受眾的自發性。一般來說,傳播都是相互的,每一個人既可以接收信息又可以發送信息。在虛擬世界中,觀眾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他們可以對信息進行自由選擇和組合,可以對信息進行搜索,這就使得觀眾由以往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拉近觀眾與現場的距離,以極光為例,我們可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報道,幫助觀眾更好地領悟極光之美。第二,沉浸性。虛擬現實技術給廣大觀眾帶來的身臨其境感受是最大的技術突破,通過這項技術可以調動人的感官,對虛擬環境萌生興趣。虛擬現實技術所帶來的感官比單一的文字或圖形感官更加震撼,《紐約時報》和NASA進行合作,將冥王星的準確數據繪制成一幅VR圖像,將冥王星的變化展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在虛擬世界中更加了解冥王星,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第三,互動性。在進行虛擬現實新聞報道時,互動已成為一種常態。例如,在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點擊信息圖表查看數據,同時也可以對新聞場景進行選擇性觀察,甚至可以對某一細節進行互動,從而更加真實地做好實時反饋。與此同時,人們在心理方面也可以進行互動。在災難報道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現場畫面展現給觀眾,使得觀眾可以感同身受,引發情感共鳴。第四,真實性和客觀性。在新聞的傳播中,媒體人首先會對新聞進行把關,因此所有觀眾所觀看到的信息都是經過篩選的。當前,由于媒體的權威性下降,人們對于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要求越來越高,在虛擬現實新聞之中,新聞媒體角色被進一步削弱,雖然這些新聞也有選擇,但是廣大觀眾同樣也擁有了選擇權。例如《紐約時報》在2015年11月開始啟動VR內容制作的項目,并推出作品《流離失所》,這部作品是有關敘利亞戰爭導致兒童流離失所的新聞報道,相較于傳統新聞更具有體驗感和可視性,呈現出深受戰爭迫害地區的一片荒涼圖景,畫面感極強,看了之后讓人觸目驚心。
虛擬現實沖擊下的新聞敘事策略
第一,敘事選題針對性。對于虛擬現實新聞來說,好的選題是整篇的重中之重,在進行體育比賽或者重大演唱歌舞類節目報道時,國內也常常會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轉播。除此之外,例如經濟類或者時政類新聞沒有必要進行特別處理,需要及時報道,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反而會畫蛇添足。第二,敘事視角的單一化。在虛擬現實新聞之中,編輯對于事物的把控減弱,尤其是對細節的把控減弱,只能將現場全部呈現給觀眾,而此時呈現的角度就變得非常重要。當前,敘事視角劃分沒有統一標準,一種是無聚焦敘事,敘事者角色大于人物,敘述者常常處于上帝視角,對于所有事物都非常了解;一種是敘事者角色和人物角色對等,可以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一種是敘述者角色小于人物,這種敘事常常只是將人物外部活動進行客觀記錄,不會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刻畫。在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將三者進行有效結合,讓敘事視角更加全面。第三,敘事符號應用變得多樣化。在文體方面,簡要文字只是介紹新聞事件發生的背景以及地點,除去必要提示之外,文字還可以不斷引導觀眾焦點,使觀眾更加主動地獲取信息。在音響方面,虛擬現實的聲音作用往往被放大。首先,在現場還原時,現場聲音可以被重現,作為聽覺的重要補充,使情境更加具有真實感。其次,旁白的作用更加凸顯。旁白可以有效助推情節發展,還可以對人物心理進行描寫,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的想象空間。最后,音樂背景可以進行氣氛渲染,這樣可以調動廣大觀眾的情感,使情緒更好地進行傳遞。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將虛擬技術運用于新聞報道,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選題,做好單一性的敘事,同時需要把握敘事符號的變動,這樣才可以進一步做好新聞報道。(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朱瑞娟.連接與隔離:虛擬現實新聞敘事的倫理風險[J].新聞界,2017(4).
2龍金曉.媒介融合語境下虛擬現實新聞的興起[J].青年記者,2016(20).
3曾慶香,陸佳怡,吳曉虹.兩極與互補: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樣態與圖景[J].新聞記者,2017(8).
作者:何帆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