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初中體育教學技術與文化共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當避免使學生認為體育無非是身體的疲憊式訓練,而是要讓學生在基本技術和體能訓練的同時,充分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力量。事實證明,也只有二者的協調共生,才能讓學生真正走向體育精神指引的目標。現以田徑內容為例,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說明,從而保證學生于奔跑、跳躍等看似平常的運動中,接受體育文化力量的熏陶。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方法文化思考
在初中體育教學時,田徑運動是其中的重點所在,它包含了走、跑、跳、擲等多項活動內容,載體形式可謂相當豐富,能夠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過程中感受到身體鍛煉的意義與意志磨練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對初中體育尤其是田徑進行教學,時間與成績是其重點評價標準,特別說明了在特定技術條件下的訓練效果,卻未能從中融入充分的文化因素。筆者的觀點是,如果能夠在初中時期把技術訓練教學同文化滲透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綜合發展是極有好處的,基于這樣的認知,相關的探索與研究便勢在必行。
1以技術訓練為基礎
技術訓練可謂是初中體育教學尤其是田徑教學的基礎保證。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大環境之下,體育教學應當關注到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的共生性,據此把田徑運動當成一種文化來對待,但這并非是說作為基本技術訓練的內容應當被忽略。恰恰相反,在實際操作時,身體素質是體育運動的核心應對方向,而田徑運動則非常有利于初中階段學生身體發育朝良性軌道發展,對于提升學生臟器機能及肢體健康狀態作用非常,將這種作用發揮出來,正可謂體育教學的奧義所在。但正像本次討論的核心觀點:技術訓練不應單純地淪為機械訓練,而是要在其中增加易于為學生所接受的富于技術含量的內容。以快速跑方面的訓練為例,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通常教師僅對學生的運動速度表示關注,片面要求學生跑得更快一些,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學生在既有生理基礎之上,如果真要達到更“快”的理想效果,所依靠的并非單純重復訓練,而是要以科學的方法促進自身運動潛能的激發。此處需要注意到兩個著力點的應用,著力點之一是如何讓身體素質變得更強,其中強調了體重、下肢等項內容,這些均需要與長期訓練為基礎,與合理飲食相配合;著力點之二是完善學生在快速跑時的技術要領,這便要求教師進行系統化的方法指導。在教學過程當中,筆者為學生重點突出了快速跑動之際,如何進行后蹬力量方面的科學訓練,以及如何控制步長、如何控制步頻,如何保證前擺抬腿高度及雙臂擺幅的合理性。具體而言,筆者利用25m、50m等不同長度的快速跑基礎訓練,以學生不同身體特點為突破口,利用動作分解和分解動作的結合,使學生主動探索出與自身發展特點相適應的快速跑技巧。這可以說是筆者所總結的有益經驗,因為如果使不同學生應用完全一致的訓練技巧,其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問題的關鍵正在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而因材施教的前提又是發現不同學生所具有的差異化跑動特點,如筆者在班級中發現有一名學生存在體型偏胖的問題,但四肢有力又是其長處,因此在教學時便提示其針對自身特點,對步頻進行集中訓練,以步頻為前提,繼而帶動步長和重心控制等方面的后續訓練,最終這名學生取得了非常好的快速跑成績,從側面印證了技術指導針對性的優勢作用,為接下來的文化融入奠定個性化的基礎。
2以文化滲透為脈絡
在充分的技術訓練基礎之上,再進行相應的文化滲透,便成為田徑教學乃至整個體育課程的發展脈絡。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能夠證明,把體育文化應用于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其現實意義是非常突出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了解到,處在初中時期的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存在著各種類型、深淺不等的認知,有一部分學生片面地以為體育運動無非是跑跑跳跳,是機械化的流汗運動。而若想使學生切實調整這樣的不合理觀念認知,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使學生意識到體育文化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比如對于田徑運動來說,它是常見體育運動的一個大類,其中便蘊含了極為可觀的體育文化內容。無論是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還是小至一個學校乃至一個班級的普通田徑訓練,事實上都存在著體育文化的影響,教師改善教學的關鍵便在于,將這種文化的影響力突顯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不管是基于班級整體教學而言,還是基于學生個體發展來說,速度都可謂是田徑教學過程之中的關鍵詞,其中會涉及到最高速度、反應速度、速度與耐力、加速跑等多項要素,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速度訓練中置入文化因素呢?筆者認為是可行的,也就是要依賴于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欣賞到一些大型體育賽事中的經典案例,如博爾特、蘇炳添等,使學生以獨立思維加以總結,并意識到在體育運動賽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既是為國爭光,也是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其實皆是以一個目標為指引,將自己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激發出來,這種精神力量與身體力量的結合,會幫助自己在賽場上取得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績。而若想做到這一點,更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特別是借助包括田徑運動在其中的體育運動,促進自我認知效果的提升,強調以以速度為核心、以文化為輔助的體育訓練作用。當這樣的認識深入人心并且落實到具體訓練中去后,學生將不再視田徑運動為苦差使,而是因付出辛苦和汗水而感受到喜悅。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特別留意給學生供給這些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力量,其結果是絕大多數學生均能在體育訓練與考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
3以和諧發展為追求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和諧發展應當是教師孜孜以求的探索目標,也是教學技術與文化共融的理想追求。比如在進行田徑教學時,探索硬件與軟件,也就是身體和文化的結合,實際上正是以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目標的。在初中時期探索這種融合式做法,其意義并無需闡述過多,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落實才能保證和諧發展目標的實現。像田徑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體育訓練的重點所在,其中包括了用于耐力訓練的快速跑、用于節奏訓練的障礙跑,以及其他諸如接力跑等內容。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類型豐富的田徑訓練應當是處在共同系統之內的,比如在學生進行耐久跑之后,有些會產生腿軟或者呼吸急促等情況,在這些極點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便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包括提醒學生注意對情緒加以穩定,對呼吸加以調整,利用跑速的變化,帶動“極點”的去除,并在此期間使學生體會到意志文化的功能作用。
4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包括但不限于田徑在內的初中階段體育學科教學,只有在不放松基本技術訓練的前提下,做好文化方面的引導,使技術和文化和諧共融,才能保證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全面方面,最終達到健康成長的效果,而這也恰恰正是體育課程的奧義,值得所有教師給予充分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張宜向.素質拓展訓練引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價值和可行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483.
[2]姚祥健.初中體育課程資源整合共享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4):168.
[3]盧遠貴.初中體育教學方法使用的規范性與準確性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9):77,79.
[4]馬小清,張華.廣西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現狀與提高對策[J].欽州學院學報,2015,30(11):55-58.
[5]許士陽.淺談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2):175.
作者:張廣寶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送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