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扶貧創新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通過對泰安市某貧困村進行調查,分析該村貧困原因,并針對其提出旅游精準扶貧方式,最終為該貧困村發展鄉村旅游提出具體措施。
2016年4月以來,泰安市共確定32個具備旅游資源條件、可以發展鄉村旅游的行政村,被作為通過發展旅游進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點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正在大力開展中。因此,旅游扶貧村扶貧模式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在旅游扶貧資金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對其扶貧模式進行創新不僅有利于優化旅游扶貧資金投入方向,最大限度地發揮旅游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也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和旅游部門對旅游扶貧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不斷提高旅游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旅游扶貧成效。
1貧困村貧困原因分析
泰安市民風樸實,村民保留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不閉戶的傳統生活方式。研究小組進行入村實地走訪調查,了解了該貧困村貧困原因。
1.1村中無產業支撐導致貧困貧困村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多數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但人均耕地面積少,投入大產出少,幾乎無收入;部分農戶養一頭豬、幾只雞、羊,但受交通、通信條件限制,大多只能滿足自給,不能形成規模;村集體沒有大產業引入支撐、沒有收入來源,僅能維持基本的日常開銷。
1.2因病或者因年老體弱導致貧困對農村老百姓來說,如果家中有老人、體弱或者殘疾等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就很容易導致貧困。因為,這些人不僅對家庭收入沒有貢獻,反而還會將之前的家庭收入消耗殆盡,導致家庭長期貧困,而脫貧非常困難。這類貧困戶因長期積累的醫療費和精神壓力,導致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該村因病因殘致貧的人數占貧困人數比例占80%左右。
1.3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不少貧困村人口因認識不到位,還有經濟、路途遙遠等原因中途輟學,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因而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見識不夠廣,發展個體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材料搬運等體力活,收入微薄。
1.4貧困戶主動脫貧意識差導致貧困該村部分貧困人口思想消極保守,對于現狀較為滿意。領導班子帶頭人思想不開放,行動不積極,主動發展意識不強,形成“貧困—扶貧—貧困依賴—貧困陷阱”的惡性循環。
2旅游扶貧創新模式研究
堅持旅游脫貧精準到戶到人,探索鄉村旅游脫貧模式,切實提高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參與程度和收益水平。根據自身鄉村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和環境較好的特點,堅持鄉村旅游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對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在享受鄉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危房改造、宅基地復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地災救助、新村建設等政策的疊加扶持。還可以享受扶貧的信貸貼息、低息和無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業開發的旅游景區,政府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時,將扶貧責任捆綁給企業。企業必須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門票收入提成用于貧困戶扶危濟困、社保扶貧補助、經濟發展扶持等扶貧義務。創新的扶貧模式如下所述。
2.1溫泉旅游扶貧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熱資源,這為發展溫泉旅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溫泉旅游也是當今人們最喜愛的旅游方向之一。溫泉旅游扶貧的方法也比較明顯,比如溫泉的非管理類工作可以交由當地的貧困居民,在當地招賢納士負責管理類的工作,旺季門票收入給予當地勞動者適當提成等。這些措施不僅可以解決部分貧困家庭的收入問題,而且當地人極其熟悉和了解當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旅游景點中若有當地居民的活動就會使旅游景點更具地方特色,一舉兩得。
2.2文化旅游扶貧該村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資源,這為發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礎。文化旅游扶貧可以從當地的老人做起,既然是文化旅游勝地,村子里的老輩們也一定知道許多老故事、老人物。可以讓游客與村里的人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聽聽老輩人說過去的故事,這樣既滿足了游客品味文化的需要,又能解決一部分貧困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還可以讓優秀的人物故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游客進行傳播。
2.3遺址保護扶貧該貧困村也保留了許多歷史文化遺址。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可以交給當地居民來管理和保護,讓當地居民從管理和保護中受益。當然,管理者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養與能力,所以前期需要投入一部分資源來對當地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
2.4民風旅游扶貧該貧困村具有地方特色濃郁、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等特點,很多游客都希望在游覽時可以近距離地、切實地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當地居民就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可以請游客進家門,教游客一些簡單易學的傳統工藝,或者搭建小舞臺,歌唱當地的民歌民謠、表演人物故事等,都可以獲取經濟收入。旅游扶貧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又很復雜,該村的旅游扶貧模式要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不只是針對泰安市,任何一個可以實行旅游扶貧的地方都要實事求是,不照搬照抄,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旅游扶貧具體對策
3.1建立用好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根據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分布情況和特別需求;梳理村資源和人力優勢,以及招商項目等基本信息,建立扶貧對象分布、扶貧措施到戶到人、脫貧進度一目了然的“旅游脫貧大數據庫平臺”,對納入旅游精準扶貧貧困戶、貧困人口動態管理,使其成為信息匯集、政策、供需對接、調度監督、成效評估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脫貧指揮系統,推動精準旅游扶貧。
3.2科學規劃將鄉村旅游扶貧作為一項區域全面發展的系統性工程來規劃。明確主題,鄉村旅游扶貧應該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策略,全力打造能夠吸引人群關注的以文化、生態、綠色、健康等關鍵詞為主題的扶貧品牌。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嚴肅性。
3.3主題明確推出鄉村旅游“春賞花、夏避暑、秋采實”以及“冬賞雪”等各類四季旅游線路,開辟自駕、攝影等特色線路,打造獨具泰安特色的徂徠村鄉村旅游節慶節目和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業休閑觀光帶和觀光園區,開展農林、農牧、農漁為主的特色體驗游。
3.4鼓勵股份制、合作制等鄉村旅游扶貧形式鼓勵和支持村民以各種形式進行投資合作。房屋、宅基地,包括土地承包使用權、資金、技術等資源都可以進行投資或者合作,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對于“公司+農戶”以及“合作社+農戶”等扶貧開發方式進行創新。
3.5走專業合作化道路,提升鄉村旅游產品質量成立村旅游扶貧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示范戶”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對于旅游產品進行包裝,實行標識標牌、星級評定、客源分配等統一的規范運行管理。
3.6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切實轉變貧困農民的思想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素質能力,作為實施旅游精準扶貧的關鍵點。加大對發展鄉村旅游的貧困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力度,重點圍繞旅游理念、旅游知識、服務技能、文明禮儀等內容。每年組織貧困村鄉村旅游帶頭人到省內外觀摩學習,開闊眼界,激發斗志。實施鄉村旅游創客行動,建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支持和組織引導旅游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送智下鄉”,進村入戶現場幫教指導,提高服務接待水平。引導農民克服畏難情緒和依賴思想,大膽創業,興辦農家樂、開辦特產超市等,從事旅游接待,實現“一人一崗”。在引進資本對扶貧村投資開發時,充分聽取農民意見,讓他們參與經營管理和服務,成為旅游脫貧的管理主體、決策主體、利益分配主體,同時通過辛勤付出,成為勞動致富的主體。
3.7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本次調研發現,該貧困村存在普遍的問題是基礎設施破舊、老化、不健全的現象。要想發展鄉村旅游扶貧,基礎設施的完善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3.8加大扶貧保障力度在該村貧困戶中,有一種類型脫貧困難,就是無勞動能力的人,他們靠自身根本無法脫貧,像“五保戶”老人和殘疾病人等。如何對他們幫助進行脫貧呢?筆者建議加大扶貧保障力度。可以利用相關民生政策,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還有低保、五保等政策。政府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投入更多精力,政府村莊、幫扶單位可以籌資幫助購買各類社會保障,這樣可以使貧困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參考文獻:
[1]鄧愛民,張蘭.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J].旅游研究,2016,8(1):5-7.
[2]白秀峰.淺談政府在旅游扶貧工作中主導作用的發揮———以南寧市旅游扶貧工作為例[J].中國科技投資,2017(26).
[3]黃德平.四川省烏蒙山片區旅游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城市地理,2017(10).
[4]中國農業銀行山東泰安市分行課題組.金融精準扶貧現狀與思考———以山東泰安市為例[J].農村金融研究,2017(5).
作者:臺雪;魏敏 單位:泰山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