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業文化遺產發展歷史悠久,它是獨特的地理景觀與人文環境交融產生的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開發的同時也應當注重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使其得以延續與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具有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各地政府常以旅游開發的形式來保護與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在我國農業文化遺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農業文化遺產是崇義上堡客家梯田賴以存在與發展的根本與基礎,它依賴于所處的生態系統與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對其旅游開發必須適應當地的生態系統與獨特的地理環境。
關鍵詞:客家文化;上堡梯田;農業文化遺產;旅游開發
前言
崇義上堡客家梯田“始建于元,完工于清初”[1],2004年被農業部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2年被上海吉尼斯認證為“中國最大的客家梯田”。客家梯田景觀與理想風水景觀格局、梯田景觀、建筑裝飾圖像景觀、植物景觀與民俗文化景等一起構成客家生態文化景觀元素體系[2],梯田也是“具有特色的農業載體”[3]。2018年4月19日,“中國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統——江西崇義客家梯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近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贛南師范大學、崇義縣政府等單位合作進行上堡客家梯田傳統農耕技術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生態服務系統功能、旅游開發等課題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上,繆建群等“建構了崇義客家梯田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并認為“11項服務指標按其評估的價值大小排序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旅游休閑>氣體調節>土壤保持>產品生產>氣候調節>調洪蓄水>病蟲草害控制>社會保障>文化傳承>凈化環境。”[1]其旅游休閑功能占居第二位,有其重要價值。關于梯田旅游的論述已有不少,如何麗芳分析紫鵲界梯田景觀資源開發[4],李振民對紫鵲界梯田的旅游資源潛力分析[5],吳忠軍分析了旅游對龍脊梯田文化景觀的影響[6],WALL等對梯田可持續旅游發展路徑的分析[7],但針對上堡客家梯田旅游的論述卻很少。崇義上堡客家梯田處在落后的客家地區,依托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與自然景觀,有獨特的生態屬性,“文化傳承和景觀體現了客家梯田系統獨特的生態服務功能”[8],對此進行旅游開發,在旅游開發的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例如大量游客的涌入、生態環境壓力的增大、農業景觀技術獨特性開始喪失等,這些問題制約著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的保護與發展,在開發的同時更應注重對當地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一、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現狀
江西崇義上堡客家梯田是我國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有著上萬畝的高山梯田群落,它與云南元陽梯田、廣西龍勝梯田一起構成中國三大梯田,在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保護好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上堡客家梯田開發情況,初步可作如下評估。
(一)旅游經濟有所發展江西崇義位于我國贛州市西南山區,因交通不方便,長期以來處于閉塞的區域,與外界的溝通較少,當地農民主要生活來源是農業耕作,一直處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雖然數年前就有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帶來比農事更高的收入,但當地的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水平仍比較落后。進入新世紀以來,當地政府主導旅游開發上堡客家梯田,納入全縣生態旅游總體規劃,江西省農業廳也投入300余萬元開展扶貧開發[9],開始扶持與引導當地的旅游開發,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完善了當地的水、電、氣系統,也使得當地交通有所改善,與外界的聯系也更加頻繁,每年約有20萬人前來旅游參觀。“目前,梯田景區內發展農家樂、民宿點50余家,種植有機大米2000余畝、有機高山茶3000余畝,并有2000多名村民進入到旅游產業鏈條當中”[10],給當地帶來一定的收益,經濟有了較快發展,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相應改善,原本離開家鄉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也陸續回歸返鄉創業,相關產業有所帶動,當地經濟良序發展。
(二)生態環境仍顯脆弱近幾年來,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大力發展旅游經濟,雖然旅游開發帶來了經濟的大力發展,但是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外來人員的增多,環境脆弱,生態壓力增大。一是外來旅游者增多,相應地帶入外來物種尤其是外來侵害物種的可能機率大大增高,目前至少“有外來侵入植物28種”,“對本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傳統農業種植品種及生物多樣性受到危害;二是旅游人員的增多,必然會帶來一些不文明的旅游觀光行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使得當地的自然景觀遭到一定的破壞,例如踐踏農田莊稼、雕刻竹木、隨意丟棄垃圾等行為,這些行為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導致民眾對旅游開發的配合度、參與意愿不高,不利于上堡客家梯田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環境污染問題也會引發當地的生態系統失衡,一旦整個生態系統失衡,勢必會導致依賴農業自然景觀遭到破壞。雖然旅游開發能帶來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要掌握尺度,因地制宜,適度開發,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使得當地獨特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被破壞。
(三)梯田特色體現不足“崇義梯田系統及其輻射范圍內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該區形成了森林、村莊、梯田、水系有機結合而成的‘四度同構’山地農業體系……傳統作物品種與野生珍稀物種流失嚴重,生物多樣性面臨重大挑戰。”[11]梯田特色明顯,但現在已出現一些不協調之處。這類農業文化遺產一般處在偏遠落后貧窮的地區,長期處在落后的傳統耕作農業。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農業經濟品質量好但產量低,品質好但規模小,已經很難維持之前的自給自足的局面,導致當地的經濟更加落后,農民靠傳統的農業耕作已經很難維持基本的生活,只能外出務工,追求更高的經濟收入,這樣必然會使得傳統的農業耕作模式受到影響,使得當地的傳統工藝、技藝與耕作技術沒有辦法得到繼承與發展,現在很多當地年輕人在外務工而不懂梯田農事耕作;另一方面,梯田連片性、完整性也受到影響,夾雜種植有油茶、瓜果或紅薯、花生等旱作植物,甚至存在拋荒情況。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保護現狀不容樂觀,如何留住當地的原住民與減少外來文化的沖擊,一直以來都是保護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一個關鍵點,要想保護好當地農業文化遺產,就必須使得傳統耕種經驗、生活模式等得到保存與發展。
(四)前期工作差強人意目前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地的旅游發展定位較模糊,基礎設施水平較差。前期雖然作了些規劃,修建了排水水渠、觀覽步道、觀景平臺等,但線路不循環,建造質量差,已幾乎難于使用;通村道路也狹窄,彎多路陡,通行不便,停車場站配套不足,目前雖然是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但“仍然存在保護辦法不多、傳承方式不多、發展成效不明顯,以及技術力量不強、原住居民對遺產理解不透徹等短板”[10],這些都影響了上堡梯田遺產保護及旅游開發的深度拓展。
二、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環境壓力增大雖然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目前的旅游開發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使當地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旅游開發的負面影響慢慢呈現出來,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傳統的農耕技術與方式、文化習俗也在逐漸消失或被賦予現代特色。”[12]大量觀光游客的涌入,加大了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的生物承載壓力;一些不文明的旅游方式也使得當地的生態景觀被破壞,環境污染壓力增大。要想使得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能夠得以延續,就必須改變之前的旅游開發模式,不能一味地強調發展當地的經濟而忽視對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依托,生態環境被破壞,那么上堡客家梯田遺產也必將會被破壞,所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減少污染是發展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一個重要關鍵點。
(二)旅游開發規劃欠缺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的旅游開發項目往往是在經濟效益的刺激下帶動的,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科學的、合理的經濟開發模式。在旅游開發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過程中只顧追求經濟效益,沒有保護到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沒有在開發時注意對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農業文化進行保護,在開發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不正當的競爭。不正當的競爭必然會使得這些投機取巧的經營者盲目開發,給當地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帶來破壞。當前,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旅游開發主要是農業部門、林業部門、環保部門等多個部門綜合辦理,多個部門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沒有做到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協調各個部門、促進當地梯田遺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更好地發展當地經濟,應建構起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規劃機制。
(三)旅游特色定位不準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之所以作為旅游開發地來吸引游客,就是因為“上堡梯田景觀破碎度高、斑塊形狀較復雜、聚集度高”[13],梯田樣式多,密度大,同時具有獨特的農業文化自然景觀與當地特有的民俗風俗。在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開發時,應更注重本身具有的特色與內涵,注重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對當地的農業文化遺產進行準確定位,傳承和發展當地的民俗文化,保持其獨特性,才會更有利于旅游開發與發展。旅游特色是一個旅游景點重要的支柱,沒有特色的旅游項目,那么這個旅游景點也必將會被淘汰。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有其獨特的優勢,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找準其旅游發展的定位才具有意義。當前,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發展遇到瓶頸之一就是旅游特色定位不準、不清晰,主題不突出。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有著豐富的傳統農業文化,傳統農業經驗與生產生活方式都十分寶貴,可以將其農業文化模式與旅游模式相結合來進行旅游開發。
(四)政府主導力度不足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地的旅游開發,僅僅依靠當地民眾是不能夠完成的,需要當地政府的引導與資金支持。沒有政府的引導,任憑當地居民盲目開發,勢必會導致一些問題的產生,這樣不僅會使資源浪費,而且也會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惡化,農業文化遺產遭到破壞。政府要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與當地的民眾一起合理地開發農業文化遺產資源;也需要政府投入資金支持,沒有資金的支持很難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而沒有配套的基礎設施也就很難將一個旅游項目做大做強。當地政府每年在崇義上堡地區投入的資金約230萬左右,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改善當地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14]。但這些資金是不夠的,很難滿足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不能夠使得當地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這也是阻礙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有完善的交通與旅游配套設施,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并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當地政府也應當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技術與方向上對當地的旅游開發進行指導與支持,才能預防盲目發展旅游經濟。
三、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開發與保護對策
(一)開發與保護并重生態環境的破壞一直是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環境衛生問題處理不好,會對農業文化遺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開發必須建立在保護的基礎之上,這樣的開發才能夠得以持續發展。首先,要加強對當地村民的管理與服務,嚴禁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垃圾無序處理,亂搭亂建農家樂等經營場所;同時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產品,如建鄉村博物館、建旅游公廁等,或引入相關企業做好公益項目服務工作,如設立生態保護基金等,提高當地居民與外來觀光旅游人士的素質,自覺愛護好環境,保護好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
(二)規劃與執行有序需理順規劃與開發的機制。當前,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旅游開發還欠缺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機制,當地村民對鄉村旅游帶來的利益沾溉不平衡,參與意愿與參與能力不等,加上多個政府部門參與管理,不利于資源的綜合利用,很難發揮其獨特的資源優勢。當地政府與旅游開發部門應當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機制,合理布局,科學合理地安排旅游規劃事宜,逐步形成一個窗口對外、內部問題多部門討論機制,限制盲目競爭行為,激活村民參與意愿,這樣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使當地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需突出旅游項目特色。當地政府與旅游部門需要聯合制定適宜當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方針,引進相關項目,例如梯田旅游、農家旅游相結合的模式[15]。在制定旅游開發方針之前,當地政府部門可以專門花費一定的時間來調查與收集當地的農業文化遺產,走訪當地的老農與民間藝術傳承人,在大量的考察與走訪的過程中,梳理出“農耕技術、宗教習俗、鄉規民約、民居建筑、節日慶典、服飾歌舞、文學等不同于其他農區的文化習俗”,進一步理解“在長期的梯田耕作中,勤勞智慧的崇義客家人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如春牛文化、獵酒文化、茶文化、農耕文化等具有濃郁的鄉村風情、客家風情及地方特色”[9],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特色旅游開發路線。梯田是當地的生態特色,以發展當地特色來吸引旅游經濟的發展,用旅游開發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的發展,這樣才能使得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延續。
(三)人文與自然景觀突出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獨特的農業自然景觀與民風民俗,只有定位在這些方面,當地農業的梯田文化遺產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發展當地特色,要注重挖掘傳統農耕民俗文化特點,如耕種習俗、年節習俗、人生禮俗、建筑特色等的保護,注重其傳承,適時展演,才是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地的根本,有特色才會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樣才能吸引到外來游客。特色農業文化是農業文化遺產區別于一般文化的關鍵點,也是崇義上堡客家梯田旅游開發區別于一般地區旅游開發的一個關鍵點,要想發展崇義上堡客家梯田旅游經濟,就必須與一般的旅游開發相區別,只有發展自己獨特的農業文化產業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的農業特色文化就在于當地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近萬畝的高山梯田為其旅游開發奠定了基礎,當地傳統農業技藝,如稻田養魚、牛耕等,以及相關的舞春牛、祭祀習俗、蒔田習俗、秋收慶賀習俗等,也是一個吸引旅游的特色,可以將梯田景觀與農業景觀相結合,形成其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使得當地的遺產文化旅游具有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當地的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經濟,使當地的經濟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發展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僅僅是靠當地村民的力量是不夠,一些大的基礎設施工程,普通村民無法建造完成;而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則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改造升級。政府應當加大對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開發的扶持力度和資金的投入,完善好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當前,政府部門重視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開發,給予了當地旅游開發部門一定的經濟與技術的支持。江西省林業廳將水南村作為梯田開發的重點區域,投資300萬元實施規劃開發,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為旅游開發做好前提準備[16]。政府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使得當地水、電、通信網絡等得到了改善,為當地梯田的旅游開發提供了前提條件。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做好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引領,如發揮農家樂餐飲扶貧的示范作用[17]。同時,除了基礎設施等硬件的扶持,還要加大對當地軟件的投入,挖掘當地客家文化特色,“要注意促進當地民眾對于傳統知識和管理經驗的認識,使他們能夠運用傳統知識和經驗來適應現代化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18]但是,這樣的投入對于上堡客家梯田遺產的旅游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擴大其規模,提高其旅游發展的影響力,那么就必須加大力度對其進行投資與支持,使其發展規模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結語
崇義上堡客家梯田作為三大世界梯田遺產之一,在梯田遺產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保護與開發崇義上堡客家梯田遺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發展上堡客家梯田遺產旅游經濟的同時也應當注重對當地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保護。農業自然文化景觀、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傳統的耕作模式是崇義上堡客家梯田的重要遺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外來文化的涌入,這些傳統的文化正在受到沖擊。開發與保護上堡客家梯田遺產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和政府主導與扶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旅游開發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在開發的同時進行保護,使客家傳統農耕文化能在上堡梯田得到活態傳承。
作者:鐘俊昆 單位:贛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