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紅色文獻主要指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中國共產黨機關或各根據地所出版發行的各種文獻資料,其中包括黨的領袖著作、黨組織各類文件及根據地出版的各種書籍和報刊雜志等①。紅色文獻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出現的,由于當時印刷條件及出版后保存條件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存在,現存的紅色文獻具有數量相對較少、分布相對廣、價值比較高、教育意義重大等特點。收集整理紅色文獻這一專題信息并使之形成滿足讀者需要的文獻資源是信息服務部門的一項光榮任務。對高校而言,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不僅僅是保存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一條提升資源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更為傳承紅色文化、宣傳革命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1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緣起
紅色文獻記載著中國共產黨成長并逐漸壯大的艱辛歷史,也多角度記錄著黨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風雨歷程,它所展現的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和強大的生命力。紅色文獻為普及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黨的方針政策做出了重要貢獻,為黨和人民留下了豐厚的思想遺產,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托。收集、整理和利用好紅色文獻是深化研究紅色文化的基礎,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前提與依托,同時對于存史、資政和育人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遵義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具有百年師范傳統的學校,其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一所擁有紅色革命傳統的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后,該校師生就積極響應全國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并在遵義地區首先罷課,揭露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陰謀,控訴北洋軍閥的賣國罪行。隨著新民主思想傳播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該校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1935年,紅軍進駐遵義城之后的第三天就在該校召開了一次規模盛大的群眾大會,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紅軍在宣傳革命道理的同時也播下了革命火種。作為黔北傳播進步思想的中心,該校師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參加紅軍、支援革命,學校先后涌現了周林、雍文濤、韓念龍、陳沂等老一輩革命家。
遵義地區紅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在紅軍長征期間產生的紅色文化。遵義是紅軍進行第五次“反圍剿”后取得首次大捷的地區,也是紅軍在長征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區。而發生在遵義地區的“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婁山關大捷”“二進遵義”等歷史事件以及由這些歷史事件所流傳的紅軍故事則更多,遵義的紅色文化資源因此形成了數量多、分布廣、類型全、品位高、研究價值高等特點。這也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將“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列為全國四大紅色旅游區之一的重要原因。
與遵義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遵義師范學院的百年紅色革命傳統相適應,遵義地區有關紅色文化的研究也正形成熱潮,尤其是遵義師范學院作為全國首批8個“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之一,當前學校正在開展以遵義會議為中心的紅色文化專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然而若要對本地區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必須對相應的紅色文獻進行收集整理以便為研究所用,這也是遵義師范學院建設紅色文獻資源的初衷。同時,作為遵義會議80周年的有紀念意義的全國性大事——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也更顯得有必要。可以說,悠久的紅色革命傳統作為該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遵義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又為該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該校作為遵義地區的高等院校,理應抓住這一機遇,加大建設紅色文獻資源,發揮大學服務社會、傳承文化以及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功能。
2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現狀
該校于2011年開始籌建紅色文獻資源,并邀請了遵義地區黨史、文聯、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對紅色文獻資源進行建設,尤其是對紅色文獻建設的重點、籌建方向、相關制度、文獻來源等方面把脈會診。隨即學院組建了由學院主管領導為中心主任,歷史、政治等相關系部主任為中心副主任,圖書館兩位館員為中心資料員的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班子成員。該中心同時根據紅色文化研究的需要又下分紅色歷史文化研究室、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研究室、紅色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經濟研究室。圖書館作為紅色文獻資料的負責單位,承擔了紅色文獻的建設,并組成由圖書館館長負責、采編部門協同、紅色文獻資料員為核心的紅色文獻收集服務小組。圖書館于2012年成立了專門收藏相關文獻的紅色文獻室,開始對相關紅色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工作。收集紅色文獻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①以庫存圖書為基礎,抽調相關紅色文獻。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類抽調了有關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等文獻;在政治類、歷史類、軍事類抽調了遵義會議、長征等相關文獻;在文學類抽調了相關紅色文學作品。②圖書采購:圖書館要求采訪人員關注相關圖書并及時購買;在圖博會期間采訪相關文獻。③相關單位尋求幫助:到遵義會議會址、遵義市政協、遵義市文聯、遵義地方文化研究會、遵義市方志辦等部門與單位獲取相關圖書。④個人捐贈:通過征集活動,從個人手中獲得一些紅色文獻。⑤購買或整合相關數據:通過與數據商協商購買相關數據內容;通過協議讓數據服務商幫助數字化一部分圖書文獻。截至目前,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已經收藏相關紅色文獻約3000種/冊,并形成了以遵義會議為核心的紅色文獻資料。與此同時,學院圖書館也與超星數字圖書公司合作,創建了遵義師范學院紅色文化藝術專題數據庫,該數據庫有關紅色文獻的數據有17492種篇,其中圖書10857種、期刊文獻與論文6635篇。目前,該館對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已步入正軌,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初見成效,這些文獻不但受到科研人員喜愛,對該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問題
毋庸諱言,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對于該校圖書館來說是一項嶄新任務,由于各種因素的存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也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問題。
3.1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3.1.1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投入仍顯不足。目前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投入上出現人力不足、后續資金投入不繼、技術落后等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這些因素若長期存在勢必會形成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維護以及數據更新困難——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質量下降——讀者對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認同感降低——紅色文獻資源利用率不高的惡性循環怪圈。
3.1.2文獻資源仍顯單一,缺乏創新。該館目前所收集的紅色文獻主要是圖書,實際上,紅色文獻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圖書僅僅只是它的一種形式,它還可以以宣傳單、糧票、徽章、信函、標語等方式呈現;它也并非只有紙質這一種載體,還可以通過歌曲、電影、石刻、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而該館在此方面還要下更大功夫。
3.1.3紅色文獻建設的質量還有待提高。目前該校紅色文獻數據資源建設標準模糊,網絡服務平臺還沒有建立,甚至對紅色文獻的界定方面還缺乏統一標準,這就導致后期在收集、整理、建設紅色文獻資源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同時本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還依然采用傳統的方式對相關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標引及揭示。忽略了“內容”發現和摘取的效率,缺乏對各載體信息源進行全面挖掘、整理和②,也更談不上對非文本內容的深入組織、描述、檢索和可視化利用。這種資源服務還停留于單純的“資源傳遞”而非“內容提供”服務,尚未建立“內容提供”服務的支持機制,無法發揮“文獻傳遞”——“知識傳遞”的“超級文獻傳遞”的強大作用③。
3.1.4紅色文獻建設缺乏與相關部門的聯合。當前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除了向遵義地區方志辦、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門收集相關資料外,還沒有與遵義會議會址、遵義市博物館、地方檔案館及遵義的其他紅色紀念點形成資源建設與服務的聯合。而這些部門則往往藏有大量珍貴史料。據統計,貴州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就藏有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和資料,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共貴州地方組織及中共領導下的革命組織形成的檔案資料;紅軍轉戰貴州期間形成的檔案資料;貴州解放時從外省區帶來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和已故貴州籍革命活動家的檔案資料等。這些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對研究中共貴州地方組織史乃至中共黨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都具有重大作用。加強與這些相關部門的聯合、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對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3.1.5紅色文獻建設缺乏靈活性。由于紅色文獻分布廣、收集難度大,通過常規途徑采訪紅色文獻一般效果不佳。在進行紅色文獻建設時就要思路靈活,打破固定思維模式,多渠道進行采訪。該校在對紅色文獻采訪過程中,過度依賴與書商達成的文獻資源招標協議,而書商提供的紅色文獻數量與質量往往不能滿足最終需求。
3.2紅色文獻服務方面的問題
3.2.1管理方面混亂。主要表現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缺乏建設思路,突擊建設缺乏長效機制。文獻資源建設本身就是一個科學規劃的過程,而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現實中,存在置制度、規劃為虛無,逆科學發展規律而行的現象。
3.2.2服務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仍然采用傳統的服務方式坐等讀者,沒有主動為讀者提供服務的便捷平臺,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文獻資源建設的數量與速度的現象,缺乏對紅色文獻的后續整理與深加工。
3.2.3紅色文獻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理論上講,紅色文獻資源建好后要投入一定的力量進行宣傳,且宣傳的手段也可多樣化,這樣方便讀者利用紅色文獻資源,最終使紅色文獻資源利用率最大化。但現實中,學校圖書館宣傳基本沒有開展,資料室紅色文獻資源利用率目前仍不高,這也弱化了建設紅色文獻資源的作用。
4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對策
4.1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是重點
4.1.1加大各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人力投入,尤其是要增加紅色文獻相關專業人員的數量,確保在紅色文獻的收集服務方面有足夠有能力的人力資源;增加采訪紅色文獻資金投入,當前每年少量的采訪經費遠遠不足以滿足紅色文獻采訪需要;紅色文獻室的服務設備單一,需要學校進一步增加投入力度;在技術服務上也應跟上信息服務的潮流,可以學習與引進先進的技術來服務紅色文獻;針對本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管理方面的問題,在管理上一定要讓能管理、會管理、懂管理的人來負責,進一步提高紅色文獻的管理水平;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除了研究學習之外,政治思想教育作用尤為明顯,這對紅色文獻資源的宣傳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1.2紅色文獻資源要科學建設。基于紅色文獻資源在數量、價值、分布方面的特點,在進行紅色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應遵循其資源建設的原則,同時還要科學建設、多渠道建設、深入建設。建設過程中可以圍繞重要的紅色歷史人物進行資料收集,由于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涌現出諸多有影響的紅色人物,他們作為歷史事件的經歷者,其著述、回憶以及對其研究所形成的資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全面還原歷史,圍繞紅色人物進行資源建設是一條較好的收藏途徑。為此,高校可以根據其所處區位的歷史及學校所輻射范圍,結合教學與科研的實際需要,針對紅色人物進行相關文獻資源建設;當然學校也可以圍繞紅色事件進行文獻資源建設。中國革命及建設過程中出現過很多具有重大意義的紅色事件,圍繞這些歷史事件進行資源建設方便易行,而且資料收集對相關研究及教育也會帶來便利。在搜集的方法上可以采用OPAC系統關鍵詞搜尋,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與博物館等相關部門互助或交換,實體書店與虛擬書店購買,還可以求助社會幫助等方法④。當然,紅色文獻在建設時一定要提高相應的質量與水平,紅色文獻建設要統一思路,制定建設標準,也可以大范圍進行文獻征集,針對性取舍,確保重點文獻全部收集。
4.1.3紅色文獻建設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圖書館在建立紅色文獻資源時應打破條塊分割的界限,積極尋求系統內外相關單位或部門的合作,開展紅色文獻資源的建設與服務,以求得服務效果的聚集效應。當然,這種聯合不僅能實現優勢互補,還能避免重復性建設。
4.2服務讀者是根本
4.2.1提高服務水平。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一定要站在方便讀者利用的角度進行,為此在紅色文獻資源收集后要對其進行科學整合、標引及揭示,同時也要加大對其內容進行知識“發現”。一定要提高紅色文獻的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建立紅色文獻信息服務平臺,與教學院系、科研部門及與研究人員建立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時為相關信息需求者推送信息。與博物館、檔案館及私人收藏紅色文獻不同,高校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還肩負著教育、政治宣傳以及科學研究的任務,因此如何讓讀者方便快捷地了解相關內容,獲取相關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傳統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借助現代信息服務手段開展紅色文獻資源服務。當然,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紅色文獻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及服務效率。
4.2.2服務模式多樣化。信息服務部門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在服務用戶上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些比較成熟的服務模式與服務手段,尤其是一些成熟的服務模式,對紅色文獻資源服務很有啟發與借鑒作用。這些服務模式主要有:①讀者為中心服務模式。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服務應該以讀者對紅色文獻的信息需求并以其紅色文獻信息需求的滿足與相關問題的解決為最終目標,用適當的策略提供并滿足讀者對紅色文獻的需求。②個性化服務模式。由于不同讀者對紅色文獻的需求不同,在服務過程中應主動適應不同讀者的不同文獻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務策略。這種服務模式重視服務內容的針對性、縱深化及專業化,服務效果上也會更佳。③協同服務模式。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可以與不同地區、不同系統的各類文獻信息服務機構合作,本著資源共享和互利的原則,進行信息資源的共同開發、分享和利用。這不但有利于增強自身服務實力,還有利于自身的發展。④一站式服務模式。一站式服務就是要通過對相關資源的優化整合和相關部門的合理組織,為讀者提供綜合統一的服務平臺,使讀者的各種需求能夠“一站式”得到滿足⑤。紅色文獻室可以利用其相關專業圖書和電子文獻信息資源以及相關設備為讀者提供“一站式”的集咨詢、檢索、借閱、復印、打印、掃描、電子文獻等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⑤虛擬參考服務模式。可以借助網絡建立相應的服務平臺來開展相關服務,這種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參考咨詢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且能使服務工作產生質的飛躍。
作者:孔輝 王宗枝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