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和諧回藏關系的調查與思考范文

和諧回藏關系的調查與思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回藏關系的調查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和諧回藏關系的調查與思考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一期

松潘①地處甘、青、川交界,是川西北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民族和諧的高原古城,以明代松潘衛而得名。歷史上松潘就是藏、漢、羌多元族群交匯之地,伴隨著茶馬貿易的發展,大量回族不斷進入松潘,回族也就同藏族、羌族、漢族共同構成了松潘縣的4個主要民族。到2011年末,松潘縣總人口已達74 888人,由21個民族構成,藏族占43.7%、羌族占10.5%、回族占15.2%、漢族占30.5%,其他民族占0.1%。②松潘縣下轄2鎮23個鄉,回藏兩族在這些村鎮均有分布。民族關系是“就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接觸和影響而言”[1],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的社會關系。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學術界歷來就十分關注民族關系問題的研究。在川、滇、隴、藏、青五省區中,回族與藏族早已是兩大世居民族。雖然回族與藏族在歷史、文化、宗教、政治、風俗及經濟形態上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民族特征,但這并不影響兩個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因此,“回族與藏族之間的民族關系是中華各民族關系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民族關系”[2]。目前學術界關于回藏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河湟、安多、香格里拉、青藏高原內部、甘南等地,對位于川西北的松潘地區則缺乏系統研究。并且這些研究成果在研究領域上多集中于回藏貿易和族群特征,而筆者通過對松潘地區的調研發現這一地區的回藏民族關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深入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松潘歷來就是藏族集中的地方。據《松潘縣志》記載,自先秦至唐初,活動在今松潘地區的主要部落大都是氐羌系統的部落集團,這些部落與藏族的族源有著密切的關系。唐朝與吐蕃在川西北地區相互爭奪,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干布與大唐聯姻未遂,勒兵二十萬攻松州,與唐王朝吏部尚書行軍大總管侯君集所率之四路大軍戰于城郊,終成唐蕃和親之佳話。①現在松潘古城城門前還矗立著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雕像。吐蕃東征時,大批吐蕃士兵和居民來到今松潘地區,與當地各部雜處、交往,逐漸融合。宋朝時期,吐蕃將領潘羅支統領該地。元、明、清歷代政府在這里長時間實行土司統治[3]。關于回族進入松潘的時間,有學者認為,唐宋時期回族的先民“蕃客”,就已經進入到松州[4]。但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進入松潘始于元朝。忽必烈進軍南下,以松潘為大本營,分三路包圍四川,隨軍征戰的色目人、回鶻人等進入松潘,部分人留居松州屯墾,后忽必烈下令“探馬赤軍隨處入社與編民等”,回族軍士落為民籍[5]。明朝大量回族商販進入松潘衛大部分地區,在雜谷腦、松潘、汶川、茂縣、松潘東路一線建清真寺。有清一代,回族商販仍不斷來松潘販運,到了清道咸間,“松潘回族二千余戶”[6]。清末西北回民起義,有部分陜、甘、青回族逃避戰亂遷居至此,據筆者調研所知,他們中的多數來自陜甘地區,特別是陜西渭南。為了全面了解松潘縣回藏關系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2014年8月,課題組前往四川省松潘縣進行實地調研。此次調研活動采取了問卷法、個別訪談和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此次調研對40余位當地居民進行了隨機個案訪談,受訪者中有商人、清真寺管委會主任、阿訇、銀行職員、村民等各行各業的當地居民。同時,調查組隨機發放了調查問卷69份,回收69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69份,有效率100%。此次問卷調查主體在地域上涵蓋了13個鄉鎮,占松潘縣鄉鎮的52%;民族成分包含有漢族7人,回族39人,藏族18人,羌族5人,分別所占比例為10.1%,56.5%,26.1%,7.2%;年齡上包含了各個年齡段的,并且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故而此次調查的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廣泛性,調查涵蓋面廣泛。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族際通婚以及相互了解程度等幾方面。

二、調查結果分析

松潘是川西北藏區回藏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城市。綜合調查問卷的數據和訪談所得,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松潘縣回藏關系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而且內容豐富,交往深入,突出表現在居住格局、回藏貿易、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族際通婚5個方面。

(一)居住格局通過調研筆者了解到,解放以前的松潘縣城幾乎沒有藏族居住,縣城主要居民是漢族和回族。一般漢族居住在古松橋②以下,古松橋以上主要是回族居住。解放后,由于對藏族干部、知識分子的需求和培養,藏族才從周邊的牧區陸續遷入松潘縣城。早期的藏族主要聚居在偏僻的高山牧區,而回族主要居住在交通沿線和商業發達的城鎮中心地段。這樣的居住格局也反映了回藏兩個民族早期經濟分工的不同。其實,藏族遷居縣城也不全然是政策的引導,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觀念的轉變,他們的擇業選擇增多,部分藏族群眾離開牧場,也開始轉入商業等其他行業。回族一般是圍寺(清真寺)而居的,從清真寺的分布格局也可大致窺見回族的主要聚居區。據筆者統計,松潘縣下轄的2鎮23個鄉中,大小清真寺零散分布于10個鄉鎮之中。①這些清真寺中最早的是位于松州古城中的城關清真寺,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最晚的是建于民國末年的松潘佑所屯清真寺和水草壩清真寺,其余幾座多是建于清道光年間至民國初年,這大致可以看出松潘回族由集中分布到分散分布的變化趨勢。這些有清真寺的鄉鎮除了施家堡鄉外,集中分布在現在的國道213沿線。國道213在松潘路段與古代松茂古道的松州路段大致吻合,這也正印證了回族最初在松州多沿交通要道的分布特征。在松州古城隨機發放的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中能看到青云鄉也有一定的回族分布。在調研中當筆者問道:“現在回族分布得還是很緊湊嗎?”一位阿姨的回答是:“很分散,多是在鎮江關,但是每個鄉鎮基本上都有,占的數量比較少,只有十里鄉、城關鎮相對集中,其他的鄉鎮都比較少。”總體看來,回族分布依然呈現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藏族廣泛分布于松潘各鄉鎮,由于他們多從事畜牧業,居住地多與草場的分布相一致。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撰寫的《草地藏族調查材料》指出,20世紀末的松潘地區:“關內七部落和毛兒蓋一個部落,其中關內七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源河谷及牟尼溝、任霧溝等支流。岷江上游自漳臘以下大道城鎮為回漢兩族村鎮。大姓部落到‘鎮江關’以南進入羌族地區,松潘城東雪山后的黃龍鄉三舍與小黑蛇彎有少數藏族。”[7]其中還記錄了一些藏族聚居區的戶數,牟尼溝(牟尼鄉)1 000戶,大姓(大姓鄉)600戶,大寨(大寨鄉)300戶,下尼巴(青云鄉)200戶,祈命(今名祁命,山巴鄉)300戶,商巴(山巴鄉)300戶,寒盼(水晶鄉)200戶。②除上述鄉鎮外,川主寺鎮、小姓鄉、上八寨鄉、草原鄉、紅土鄉、下八寨鄉等都是藏族主要分布區,其中草原鄉是縣唯一的純牧業鄉,藏族群眾十分集中。綜上所述,川主寺鎮、青云鄉、大寨鄉等鄉鎮回藏兩族均有分布。松潘回族和藏族的居住格局總的發展趨勢是由各民族集中分布到分散交錯雜居,在城鎮表現得尤為明顯。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為回族與藏族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條件,民族居住地相互臨近為各民族互動合作、加深認知提供了可能。

(二)回藏貿易松潘,在地理上溝通了我國西南與西北,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的交匯處,自古便是古代茶馬貿易重鎮,曾一度成為川、甘、青三省邊境最大的貿易集散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松潘成為宋代以降西路茶的重要貿易集散地,特別是在茶馬貿易中得到了空前的繁榮。松潘的回藏貿易是本地區茶馬貿易的重要一環,是回藏關系的經濟基礎和溝通的橋梁,可以說松潘回藏兩族的互動了解也皆因回藏貿易而締成。這種區域性的民族貿易在明朝已初具規模,歷經了清朝、民國時期的進一步發展繁榮,直至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蓬勃生機。經濟上的互補性與協作性是松潘民族經濟關系的重要特征。歷史上,以茶馬互市為中心的回藏貿易,打破了藏區的封閉性,加速了邊地藏區的開發,滿足了各民族間的經濟需求,增進了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交流。松潘的回藏貿易的內容并非一成不變,不同時期回藏貿易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根據貿易內容的不同,松潘回藏貿易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唐代先民進入松潘到解放前,這一時期的貿易主要是茶葉、馬匹、藥材、生活用品等,交易內容相對固定和單一。松潘草地廣產良馬[8],盛產麝香、貝母、鹿茸等藥材,此地還是西路邊茶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和銷售區之一,故茶馬交換活動十分頻繁。牧區工業較為落后,需要通過本地的土特茶品與回商的交易換取生活用品。第二階段是解放后至今。現代信息網絡的不斷完善,區域間貿易的加強,回藏貿易也卷入了商品經濟的浪潮之中,在內容上也表現出了多元化,茶葉、生活用品已不再是主體,但畜產品、藥材依然是交易的重要內容。在訪談過程中,在問到一位回族商人“您與藏族一般做什么生意”時,他說:“牛羊、酥油、奶渣等畜牧類產品,中藥材,比如貝母,蟲草等。”可見這一時期,藏族已不用再從回商手中換取生活用品了。

(三)宗教信仰松潘是一個多宗教共存的聚居區,廣泛傳播著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的各種派別,羌族的原始信仰以及各種民間信仰。宗教信仰深刻地影響著回族和藏族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在歷史進程中,以藏傳佛教為信仰的藏族和以伊斯蘭教為信仰的回族在松潘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彼此影響。宗教建筑是宗教信仰的載體,也是一地宗教文化最直接的反映。松潘擁有政府批準開放的四大教派(即苯教、寧瑪派、薩迦派和格魯派)寺院19座,其中苯教寺院13座、寧瑪派寺院2座、薩迦派寺院1座、格魯派寺院3座[9]。松潘的清真寺共有11座,多修建于清末民初,其中城關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是松潘縣城最早的清真寺[10]。在松潘可以看到苯教寺院、藏傳佛教寺院、道教廟宇、清真寺交叉分布,這些寺廟互不排斥,有時還會互相交流學習。松潘地區有著和諧的宗教氛圍,這種和諧氛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同一宗教內各教派間相互包容、交融。有學者在今松潘大寨鄉調查時發現,“這里的藏族百姓在宗教信仰上不分宗教派別,他們將苯教、藏傳佛教格魯派和寧瑪派等多種宗教或教派作為共同的宗教信仰對象,并在社區內形成一種和諧的宗教信仰習俗”[11]。這主要表現在家境較好的村民家若有人去世,既邀請苯教僧人,又迎藏傳佛教各派僧人。不同于甘青地區的回族,松潘地區的回族在宗教信仰上沒有強烈的教派意識。根據實地考察,筆者在松潘縣城關清真寺的管委會主任那里了解到在這個清真寺中包括了三四個教派,他們都會來這里共同聽“瓦爾茲”,融洽地進行宗教活動。長期以來,松潘地區的伊斯蘭教各教派之間就遵守和諧相處的十六字方針,即“各行其是,互相尊重,共同發展,互不干擾”。第二,在族際通婚的影響下改信其他宗教。松潘縣城關清真寺的阿訇說:“我們的信眾有漢族、藏族、羌族,昨天開齋節還有穿著藏袍的信眾來這里準備開齋飯。”不過,相較于藏族信仰伊斯蘭教,回族信仰佛教的就不多見了。第三,這樣和諧的氛圍還表現在,在一個家庭中會出現多種宗教信仰共存的現象。在松潘回藏之間的族際通婚,藏族群眾多會改信伊斯蘭教,而其親朋好友不會改變宗教信仰,因此就會出現一個家庭中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兩種信仰并存的局面,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并未因宗教信仰的差異而受到影響。

(四)日常生活生活習慣是一民族在歷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深受宗教文化、地域環境的影響。回藏兩族生活習慣差異甚大,例如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回族在生活習俗,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有著嚴格的禁忌。松潘回族和藏族在經濟上互相補充、相互依存,長期發展的回藏貿易也漸漸滲透到兩個民族的生產、生活之中。在從事貿易時,為了便于溝通,回族商人學會了藏語,現在松潘多數回族商人依然能聽懂藏語,甚至可以用藏語進行交流,而藏族也通過回商加強了漢語水平,雙方在語言上能夠相互適應,互相學習。在飲食上,回族的餐飲業也是其傳統優勢產業,如今進入松潘隨處可見清真餐館,回族做的各色面食也成為藏族群眾的最愛。藏族的食物是適應了地域的一種特色飲食文化,以糌粑、酥油茶、青棵酒以及風干牛羊肉和奶制品等為主。久而久之,適應了藏區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回族,藏族的食品也成為他們日常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松潘古城中有一個名為諾臻的清真藏餐吧,這里將藏餐清真化了。開店的夫婦,丈夫是藏族,妻子是回族,他們經營的這家小店使很多穆斯林游客彌補了來藏區無緣藏餐的遺憾。對調查問卷題為“您會參加其他民族的紅白大事或節日嗎”,數據分析結果為:70%會,17%不一定,11%不會,2%選擇了其他。清真寺的一位阿訇回答這一問題時說:“這個他們都比較懂,回族要是去參加的一般都會準備回族的。比如說結婚吧,他會定兩個餐館,一個是清真的,一個不是。”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都可以做到相互理解,妥當處理因宗教不同而引起的生活習慣問題。

(五)族際通婚族際通婚是兩個民族成員之間深層的交往,受民族、血統、地域、宗教等多方面影響。“唯有當兩個民族之間語言能夠溝通,有大量的日常社會交往,價值觀念彼此認同,在法律上和權力分配方面基本相等,相互沒有民族偏見和歧視行為這樣的客觀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族際通婚”[12]。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族際通婚在松潘縣比較普遍,不管是藏漢、回漢、藏回,還是藏羌、漢羌、羌回,都比較多。回族和藏族都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因此回藏通婚現象較為典型,也就成為我們在研究族際通婚問題中一個很好的窗口。關于各方對回藏通婚的看法,問卷中有這樣一道題:您如何看待回藏通婚問題。答案中贊同占31%,無所謂的占56%,反對的占8%,堅決反對的占5%。從中可以看出大家并不排斥不同宗教信仰的兩個民族之間的通婚。結合被調查者的年齡、民族不同,我們發現松潘地區不同年齡段在對族際通婚中宗教影響程度的看法上(圖1),多數人認為沒有影響或是一般影響。一般來說,在宗教信仰中老人應該要比年輕人的信仰更加堅定,而數據中所顯示的是56歲~75歲的群體更多地選擇了一般或沒有影響,這樣的結果說明宗教信仰在族際通婚的影響程度上與年齡無關,也可以看出松潘地區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是長期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從圖2的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回藏兩個民族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更多地也是持沒有影響或一般影響的態度。我們所調查的數據中回藏兩族占數據的83%,因此上述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代表松潘地區回、藏兩族的觀點和態度。在宗教信仰問題上,筆者采訪時了解到,回藏兩族之間通婚,一般藏族要隨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而這種宗教信仰改變只是個人行為,與家人無關,家人一般都表示理解,他們入教后會按時齋戒。回藏通婚的子女多信仰伊斯蘭教。

三、松潘縣回藏關系的啟示與思考

通過對松潘縣的調研及現實狀況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松潘這片土地上真正實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這一典型的和諧民族社區給其他民族地區帶來了借鑒和啟示。

(一)應充分“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13]。這一論斷早在2006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宗教信仰及在宗教影響下形成的風俗習慣是民族文化構成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民族關系中非常敏感的問題,民族、宗教問題無小事,稍處理不慎,就會傷害到民族之間的感情,引發民族糾紛,甚至是民族問題。松潘地區宗教種類多,各民族宗教信仰復雜,其中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是中國信教人數較多的兩大宗教,藏族和回族幾乎是全民信教,宗教影響到了回藏兩個民族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要重視和諧的民族關系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和諧的民族關系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相互統一、相互影響”[14]。民族關系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特殊的社會關系。回族和藏族作為松潘地區兩大世居民族,他們之間和諧的民族關系給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共同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回藏貿易的發展使他們擁有了共同利益,長期的雜居交往增強了他們彼此的認識和了解,族際通婚更使得松潘地區的回藏兩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的民族關系。正是這樣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使得他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同樣,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也會對和諧民族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三)要加強民族間的溝通,促進民族間文化的相互包容。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文化會表現出一定的趨同性,但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還是會長期存在,而且和諧的民族關系正是建立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之上的。“與民族雜居的邊地特性相應,這里(松潘)的多民族文化融合也具有典型的邊地特點,既相互影響而又各自獨立”[15]。回族和藏族在這片土地上居住數百年,各自文化的突出特征都保留了下來,多元民族文化并存成為松潘地區的一個典型特征。通過貿易往來、族際通婚等方式,回藏雙方加深了了解,例如藏族對回族的飲食禁忌就非常了解,他們也并不認為飲食上的禁忌會給他們與回族的交往帶來不便,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在這里得到了包容和尊重。

(四)要重視對民族地區和諧民族關系歷史傳承性的研究。一地和諧、融洽的民族關系“不是偶然的,而是和歷史、傳統文化以及各種現實因素緊密聯系在一起的”[16]。松潘地區和諧的民族關系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歷史必然性。回藏貿易是松潘回藏關系發展的基礎,雖然現階段松潘的回藏貿易在交易方式上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其中的某些內容都有所保存和繼承,例如藥材、畜產品。作為民族關系更深層次的表現———族際通婚,也是回藏雙方在長時間的了解后做出的最終選擇。松潘回藏關系的形成可概括為在茶馬貿易的發展中形成,在生產、生活中加深理解,在族際通婚中深化發展,最終形成各民族文化獨樹一幟但又“和而不同”的和諧多元民族社區。松潘和諧的民族關系和宗教氛圍對這一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可靠保障,也為其他民族地區發展良好民族關系樹立了典范。

作者:張冀震 王明倩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預科教育學院 西北民族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免费看 |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 | 深爱激情站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成熟xxxxx |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看www色视频 |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久大 | 五月天色婷婷丁香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 午夜在线亚洲 | 亚洲视频免费 | 亚洲欧洲自拍偷拍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 大秀视频 日韩精品 | 丁香六月色婷婷 | 亚洲欧美婷婷 | 五月天堂网| 欧美成人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黄页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 自拍偷拍 欧美日韩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看污视频网站 | 在线视频观看你懂的 | 波多野结衣精品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九九365资源稳定资源站 |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午夜精品视频 | 大色综合色综合网站 |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看片 | 自拍第二页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图片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不卡高清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五月天色人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