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體對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聞戰線雜志》2014年第九期
一、大學生擇業的信心與準備不夠充分
信心非常重要,一個人只有具備充分的信心,才能獲得成功。大學生的自信是實現其就業成功的關鍵與基礎,但是,通過對500名大學生的調查可知,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所表現出的信心明顯不足。如表1所示。與此同時,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很多大學生并沒有為此做好就業準備,表現出對專業的認知能力差、對國家相關政策掌握差。在本次調查中,有60%的大學生不清楚自己到底適合什么工作,有73%的大學生對相關工作的流程以及國家所頒布的就業政策不了解,只有35%的大學生清楚自身的職業方向,19%的大學生對國家的相關政策及就業行業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二、媒體對大學生就業心理造成的影響
1大眾傳媒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心理造成的影響非常大。調查問卷中有關大學生“通過什么方式了解到當前金融危機中的就業現狀”問題,有45%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學校獲取信息,有39%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大眾傳媒,14%的大學生選擇通過朋友、同學;2%的大學生選擇通過人際傳播獲取。從調查數據可知,大學生利用大眾傳媒獲取就業信息僅占全部途徑的1/3。但是,通過與老師交流了解到,大學教師向學生傳遞的信息基本上從媒體獲取。因此,大學生獲取的信息有80%以上是從大眾傳媒渠道獲得,可見媒體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心理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
2大眾傳媒直接傳播的影響要小于間接傳播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利用大眾傳媒獲取相關就業形勢,有42%的大學生會因為獲得的信息而產生一定的心理波動。有64%的大學生在獲得就業信息以后表示對自身的就業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在從朋友、同學獲取就業信息的大學生之中,有6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就業會與該信息相關聯。由此可見,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造成重要影響的是學校,其次是朋友、同學,最后才是大眾傳媒。媒體對就業心理的引導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的就業信心。信心作為大學生就業的前提與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大眾傳媒在大學生的就業引導中,某種程度上削減了大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有些媒體曾經熱炒過“大學生苦讀四年,月薪等同農民工”的新聞,這種負面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學生的就業熱情,從而呈現出一種較為悲觀的認識,以至于對教育帶來長遠的社會影響。
3對大學生的創業鼓勵政策及與典型宣傳力度不夠。經過宣傳報道,各個地方都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大學生的政策,但是對于這些政策的宣傳并沒做到入耳入心。另外,對大學生面臨的困難也反映不夠,比如調查發現很多應屆大學生雖然有著創業夢,但是由于缺乏資金與支持,從而無法進行實踐,夢想也付諸東流。另外,對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案例宣傳報道的力度也不夠。
三、提升就業自信心的媒體對策
1加強典型報道與深度報道在與各個相關部門的聯動中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報道,積極宣傳大學生創業中最具典型的代表,從而為應屆大學生提供自強不息的創業榜樣,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堅持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并對此進行宣傳。在宣傳中要保證宣傳的正面性與典型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信心。
2形成強有力的宣傳合力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新聞,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新聞報道。要運用報紙、雜志、廣播等各種媒介的合力,形成強有力的宣傳態勢。并且要積極宣傳政府部門的相關扶持政策,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在開展輿論引導時,對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進行一定的扶持,在改善就業環境的同時,從根本上激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愿望,從而在思想上達成共識。
3提高大學生就業宣傳的針對性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輿論引導,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現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價值觀。除此之外,還要對大學生宣傳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積極引導大學生準確定位,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并且要使其具備人文精神,加強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使就業宣傳針對性更強。
作者:甘露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