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西部雜志》2014年第五期
一、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問題及表現
據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在6100萬以上,留守婦女約4700萬,留守老人約5000萬。長期留守的現實導致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問題變得日益凸顯。
1、留守兒童問題(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只能交給祖父母照顧,由于祖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滿足不了其學習、教育和管理的需求。重養輕教的隔代監護只會溺愛和放縱孩子,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2)性格缺陷嚴重。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1年回家1次,有的2~3年才回家1次。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性格、情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親情關愛,導致多數留守兒童性格孤僻、自卑、任性,有的甚至存在暴力傾向。在目前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大約80%的案件涉及留守兒童。(3)安全存在隱患。主要是意外事故和人身侵害。父母的遠離使留守兒童得不到有效監護,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近年來關于留守兒童性侵案件正在成不斷上升趨勢。
2、留守婦女問題(1)生活壓力沉重。留守婦女除了要照顧孩子、贍養老人,還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尤其是農忙時節,留守婦女必須獨自承擔高強度的勞動,其身體健康狀況令人堪憂。(2)精神生活匱乏。大部分留守婦女的娛樂活動單調,與丈夫交流的次數較少,留守婦女普遍感到精神空虛、孤獨苦悶。婚外情和“第三者”插足導致留守婦女婚姻面臨嚴重危機。(3)安全面臨風險。由于男性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大大減弱,加之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居住分散、治安薄弱,留守婦女面臨安全風險。留守婦女家中失竊、受到性侵害的案件時有發生。
3、留守老人問題(1)身體脆弱。留守老人除了要照顧孩子,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使得脆弱的身體再次承受更大的壓力。農村醫療條件比較落后,導致很多患病老人只能小病扛、大病拖,最后給家庭帶來更加沉重的負擔。(2)孤獨寂寞。由于思念兒女,缺乏陪伴,大多數老人孤獨感非常強烈。長期或嚴重的孤獨可誘發抑郁、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的發生,甚至自殺。有的地方就曾報道過“農村空巢老人自殺三天被發現,孤獨寂寞成自殺原因”的事件。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留守老人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二、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議
在留守問題還無法短期解決情況下,針對上述農村“三留守”人員存在問題及表現,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應包括: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加快形成關愛服務體制、建立關愛服務陣地、組建關愛服務隊伍、開展關愛服務活動。
1、建立健全“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一是從長遠來講,首先要逐步加大對農村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或就近就業。其次,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盡量從源頭上減少農村“三留守”人員的產生,這是解決農村“三留守”問題的治本之策。二是對已經產生和形成的農村留守人員的基本情況和問題進行摸底匯總并建檔造冊,建立農村留守人員動態監測信息庫,經常性地做好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突出問題的排查工作。三是對農村“三留守”人員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和突發事件要進行及時干預。特別要對受到侵害的留守婦女和兒童及時進行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導,讓其早日擺脫心理陰影,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探索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法制保障”的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制一是各級黨委要專門成立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把解決留守人員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年度目標任務考核。二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的投資力度,不斷拓寬籌資渠道,加強資金監管,執行專款專用。三是民政、教育、文化、婦聯、團委等部門在組建服務隊伍和開展活動方面要密切配合,形解決“三留守”問題的合力。四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長期參與到對留守人員的關愛服務中來。五是完善留守人員法律法規,加大對侵害留守婦女和兒童權益的犯罪分子的懲處力度。
3、加快建設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陣地一是通過加快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托兒所,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預防留守兒童各類問題的發生。高標準建設村級留守兒童文化活動基地和留守兒童愛心服務站,完善硬件設施,豐富農村留守兒童文化生活,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二是建立農村留守婦女互助組,加快形成緊密的互助機制,使留守婦女在生產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安全上相互關照。三是加快農村幸福院、老年餐桌、日間照料中心等農村養老機構建設,解決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缺乏照顧的問題,為留守老人提供就餐、休息、娛樂、醫療康復等服務,使留守老人享受“離家不離村”的養老服務模式。
4、加快組建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隊伍一是“一對一”為留守兒童確定一位“家長”開展結對幫扶,補償缺失的親情,讓其感受“家”的溫暖。有條件的學校還應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及時解決留守兒童成長中的心理問題。二是建立駐村民警和鄉鎮村組干部聯系農村留守人員制度,定期深入留守家庭,梳理問題,化解矛盾。三是積極聯系和協調多方社會力量和熱心人士成立志愿服務隊伍,為農村留守人員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服務,幫助解決個人和家庭的生產生活難題。
5、大力開展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活動一是利用“三八”、“六一”、“重陽”等重要節日對留守婦女、兒童、老人開展慰問活動。利用雙休日和課余時間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游戲和娛樂活動。利用農閑時間豐富留守婦女精神文化活動,用活動來凝聚留守婦女、教育留守婦女。二是由民政、殘聯、衛生等部門牽頭定期為留守老人開展生活照料、健康保健、親情陪伴等敬老服務活動。鄉鎮村組要定期開展“孝順孫子”、“最美媳婦”等評選活動,傳播正能量,營造關愛留守人員良好社會氛圍。三是司法、婦聯等部門要定期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宣傳并現場解答留守人員關于婚姻、家庭、贍養、農村糾紛、未成年人保護等涉法問題的咨詢。
作者:李樂單位:中共高陵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