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平面創意設計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設計創意的定義:
1、設計的本質是什么?臺灣知名平面設計師、教授林磐聳認為,設計是從文化、藝術的內涵中吸取養分,通過創意,轉化為融合美學涵養與人文思想的創作。林教授還指出了設計師必須認識自己的職能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觀察生活和參與社會,才能創作出實用和審美融合一體的作品。如圖2:林教授的作品《我的臺灣》,在臺灣地圖上用高速公路做設計元素,象征快速發展中的現代臺灣,這幅優秀作品是現實與想象的邏輯結合,反映了臺灣的現實生活,其創意思路來源于設計師關心生活環境,了解社會變革。
2、創意是什么?英國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說:“創意是存在,是自我狀態的表達,是推動一個人和一個集體經濟地位提升的動力?!眲撘鈴哪膬簛??約翰•霍金斯說“創意的關鍵就在于抓住想象,讓它邏輯化。現實與想象找到結合點,創意就產生了”。如圖3:林教授的作品《飄洋過?!窛u變的深藍底色象征浩瀚的大海,其上飄浮著動態的似云又似臺灣海島的色塊,完美闡釋了現實與想象的結合,非常形象的傳達了飄洋過海主題。
培育創意設計的人材
1、臺灣政府非常重視培育創意設計產業和多元領域的年輕設計師。出臺的相關獎勵、鼓勵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本土不同設計領域的發展。從1980年臺灣全面實施提升設計的“翱翔計劃”到2003年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正式成立。經過幾十年的培育創意設計產業和培養人材,臺灣在發展創意產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例如:由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興辦的“新一代設計展”自1982年開辦至今,逐漸發展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設計新秀聯展,也是產業界發掘優秀設計人才的場所。
2、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交流平臺。臺灣很多設計師有留學歐美和日本的經歷,臺灣社會鼓勵這種學習方式。曾留學德國的設計師胡佑宗印象深刻的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一趟德國留學之旅不僅讓他體驗了當地文化,在這個世界資訊匯集中心,認識了其他國家的民俗文化,從而在設計中可以整合多種文化元素。正如:圖4蘇宗雄先生的作品《發現亞洲》所傳達的意象,以一個花瓶內插有不同的花,每朵花上有不同象征意義的符號,以表現文化融合的現代都市臺北,該作品表現形式不拘一格,獨具創意。當今信息化時代,設計師們要有開闊的胸懷整合資訊,包容各種思潮,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中國設計師有責任、有義務去不斷探索一條中國式的設計之路。
3、臺灣設計師提倡廣泛狩獵各學科,厚積薄發。例如:臺灣著名平面設計師王行恭主張“從閱讀積累出的翩翩質感”。圖5蘇宗雄先生的作品《閱讀的狂喜》,形象的傳達了這個觀點。
豐富多彩的創意理念
1、開放的臺灣海島,多種文化的沖突和融合容易創出新的概念、潮流,臺灣設計師各有各不同的觀點。例如:著名臺灣平面設計師柯鴻圖先生說:“原創力。我要提醒年輕設計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不能在你的商業客戶面前失去你作品的個性。”他還主張設計是“文化與自然的雙軌行走”;何清輝認為,“創造差異,創造記憶;”蘇宗雄認為“透過造型,探索真理”……。如圖7柯鴻圖先生的個性作品,由書法飛白的筆觸舞出龍———東方文化圖騰的氣韻,也舞出了廟會歡樂的氣氛。從而使人引人入勝。
2、臺灣設計產業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設計師要在有限的市場內考慮到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所以設計師要具備多種能力。臺灣的設計師很敬業,多為復合型人才,從設計———制作———營銷都可以做得好。多彩的創意理念,多方位的設計視角,需要設計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文化的底蘊和生活閱歷,才能在創意上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綜上所述,可管窺到臺灣地區設計界的獨特優勢:健全工作態度、開放的社會文化熏陶與全球快速訊息的流通。讓臺灣創意人能在傳承東方文化的同時包容體驗更多思想文化的沖擊,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打破習慣思維的創意方式。
作為設計工作的從業者,如何在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脫穎而出呢?這就要求設計者有獨到的創意,這種創意既顯性,也能為受眾認可與接受。怎么做到這一步呢?還是臺灣平面設計師柯鴻圖先生說:“原創力”。是的,設計師們首先應堅持對“自主創新”這一藝術根本定律的認同,拋棄浮躁心態和沉迷模仿,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不局限于某種程式,從自然、文化、社會生活中不停地探索,不斷地超越,才不會被淹沒在時代潮流以下。平面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因此,設計師要注重在多學科、多層次知識的交叉中汲取靈感,所謂的“功夫在詩外”,全方位、立體化、開放性地尋找設計思維的理解和感悟。使實用與審美完美結合,宏揚中華文化的同時,用創意設計來豐富今天五彩繽紛的現代生活。
作者:蘇專單位:廣東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