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3D打印技術下的民俗文化產品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文化產業得到重視的今天,基于3d打印技術,探究如何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從民俗文化產品的背景出發,為盲人和視障者開發在赫圖阿拉城使用的觸覺平面圖,觸覺平面圖不僅可用于指導盲人及視障者了解赫圖阿拉城豐富多彩的人文環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鼓勵他們走出封閉環境,步入公園親身體驗。3D打印技術可以使制作觸覺平面圖有足夠的耐久性、精度和足夠的高度。通過對多因素的探究,對民俗文化產品進行分析,梳理出民俗文化產品的開發要點,給出一個基于盲人和視障者使用的赫圖阿拉城觸覺平面圖的設計方案,簡化內容,更加切合盲人和視障者的習慣,制作出便于盲人和視障者使用的觸覺平面圖。
關鍵詞:產品設計;民俗;3D打印;盲人和視障者;赫圖阿拉城
在全球經濟進入以知識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據有關部門和單位最新統計數據分析,2017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5462億元,占GDP比重4.29%,比2016年占比4.14%增加0.15個百分點。中國歷史悠久有著悠久的歷史,自然也藏有琳瑯滿目的文化遺產,再當今大力推進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就是需要去大力發展本土設計,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與民族特色的創意產品才更加貼切當今市場的消費需求。因此非常具有必要性去開發。
一、民俗文化產品開發背景
民俗,物品們一般稱之為民間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時間的生產實踐與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且發展穩定并且世代流傳下去的文化事項,也可以簡要稱之為民間的風尚、習俗。文創產品的設計是通過創新思維模式將文化信息與產品設計進行合理轉化,并設計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現代產品。并且提出來一套設計流程和方法,其中提出文化創意產品要緊系地域文化的基因。[1]現如今人們對于民俗的文化保護性與重視程度得到很大提升,如今很多旅游景點等地區都已經有了相關的民俗文化創意產品商店,但是商店內仍然很少能夠找到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在相關的旅游紀念品商店里,大部分文創產品并不能體現出景區特色,產品種類單一,基本都大同小異,創新開發力度仍舊不夠。在如今重視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下,在文創產品方面還有待加強,目前的狀況還不夠完善,需要繼續開發。產品的文化性和精神性能提高產品形態語言的識別度,深化產品的體驗感受,提升產品的文化底蘊。融入文化元素,既能提高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傳播文化,實現文化應用與傳承的結合。[2]作為旅游相關的文創產品,應當抓住民俗的文化特色,使其具有鮮明的特點,通過特色來使產品增值,在具有實用功能、文化內涵、創意的基礎上,具有更高的價值。在開發產品的時候,不僅要對文化內涵深入挖掘,也要使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與創新。
二、3D打印技術背景
3D打印是一個通過充分地準備材料來創造三維立體物的過程,在此設計對角地形狀,這種打印技術有一個經常使用的術語叫做“快速成型”,因此這個制定技術,用幾層沉淀物材料來構造3D模型。不同形狀和物體的形式是通過添加劑來加工不同材料的順序層一層放到另一層上來創造的。這個過程的開始是通過3D建模軟件來創造一個虛擬的物體或者通過3D掃描儀來創建一個復制對象。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3D打印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經能夠在0.01mm的單層厚度上實現600dpi的精細分辨率。目前國際上較先進的產品可以實現每小時25mm厚度的垂直速率,并可實現24位色彩的彩色打印。[3]3D打印機使用不同的方法,顯著的不同表現在一個層涂到另一個層上的方法,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定義了七個不同添加劑的技術程序:立體光聚合、材料噴射、粘合劑噴射、材料擠出、粉層融合、薄片層壓、直接能量沉積。使之能夠創建3D物體。3D技術適用于打印不同的3D對象,因此也可以成功地用于打印盲人和視障者的溝通工具,例如盲文、3D地圖等。直到最近,盲文主要是打印浮雕,較少由絲網印刷和其他印刷技術。如今,3D打印技術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不僅可以打印盲文也可以打印觸覺對象、地圖、平面圖等。
三、產品開發研究
從產品最終形態來看,文化創意產品包含文化創意內容與硬件載體兩個相互依存的部分。文化創意產品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文化創意內容,這是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價值。然而,文化創意內容無法獨立存在,必然要依靠具體的硬件載體。[4]最初的想法是設計一個適用于盲人和視覺障礙人士的觸覺平面地圖。在赫圖阿拉城的平面圖的幫助下,首先制作出了平面布局設計的設計圖。根據盲人及視障人士的實際需要及觸感特征,用設計的符號、形態及盲文系統展示客觀實體空間分布及相互聯系的地圖。觸覺平面圖的圖上有墻、區域的邊緣、入口和一個表明訪問者的位置的點。依照這個標記的元素說明博物館的路徑方向、入口和訪問者的位置。初始圖形布局的觸覺平面圖后來被稍微修改:用盲文和漢字打印所有區域的名字,所以觸覺平面圖將也適合正常視力的人;路徑,從入口到汗王井,有一排小等腰三角形標志著;同樣的,小等腰三角形被用于標記入口。在第一個設計的基礎上,初步用3D打印機進行打印。根據底板的初步嘗試印刷和3D的第一印刷圖形布局平面圖,最后排除包括展覽區域的名字等所有漢字,只留下盲文。添加單個元素代表的說明:景區的入口(空箭頭)和點(小圓圈)表示訪問者在景區的位置。根據調查結果,設計了新的圖形布局的觸覺平面圖。盲文的單元太大,使用者閱讀內容造成困難,景區的名字是相當密集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文字幾乎碰到墻壁。因此決定盲文單元需要稍微降低,特別是個別文字之間的距離。景區的邊境,其他觸覺元素和盲文厚度足夠高,這樣和底板是可區分的?;谘芯拷Y果再次設計新的修訂3D圖形布局平面圖,再打印,并且再次在盲人進行了驗證。(見圖1)最終反饋讓我們非常接近觸覺平面圖的最終設計方案。當所有的調整和修正,觸覺平面圖打印,這次是在深紅色和白色組合,因為深紅色是博物館的顏色之一。先用盲文印刷白色襯底,其次深紅色邊境和其他元素分別印刷和后粘在白色的底板上。盲人和視障者可以輕松使用(圖2)。
四、結論
中國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蘊含的文化豐富多彩,通過對文化產業的研究出發,對民俗文化產品與3D打印技術的背景、政策、現狀等因素進行了梳理,以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赫圖阿拉城為例,提供了民俗文創產品設計方案,為盲人及視障人士進行了地圖設計。文化為產品增加了內涵,產品又將文化進行了宣傳,實現了文化創意與景區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李昱靚.榮昌夏布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創新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16(7).
[2]殷科,巴楚視覺元素在文化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方法[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7(5):59-61.
[3]王雪瑩.3D打印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及前景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26):3-5.
[4]劉文佳,吳智慧.紅木文化創意產品及其開發設計原則[J].包裝工程,2016(14):169-173.
作者:王梓丞 郜紅合 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