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符號化理念的產品設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符號是意義的載體,而意義本身對于產品設計而言,是通過產品(物)的形態、材質、色彩、人機關系等符號,把產品的使用功能和美學功能聯系在一起,巧妙地應用到產品設計當中。
1.1產品設計是一種符號現象
產品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信息處理過程,通過線條、圖像、數字、色彩等方式,把產品顯現在人們面前。產品設計作為人造物具備實用意義和藝術意義,它將人的某種生理和心理訴求,轉化為一個具體的物化或工具化的過程,用來延續生存本能和生產能力,從而改善生活水平。產品設計是人類文明賴以進步和發展的載體與依據,即一種產品文化現象,一切文化現象都是符號現象,所以產品設計即為一種符號現象。產品設計符號化取決于人對產品的解釋,而解釋過程又反映了個人意識與文化交互影響的形式。
不同的使用者對產品設計有不同解讀,比如一件燈具,室內設計師把它當作房間的裝飾品,產品設計師視它為照明工具,賣燈具的人則把它當作是交易物品,兒童也許把它當作玩具,人的身份職業年齡都影響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人對于物的意義看法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符號化現象。對于產品設計而言,同一個產品對于不同使用者,也許它讓用戶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操作;也許讓用戶感到功能齊全,為自己考慮了很多;也許讓一些用戶說不出什么,只是覺得還“可以”,這樣就得出3種態度,就可以進行量化分析,取產品使用者最多的意見來折衷評價產品設計。
1.2實用意義符號與藝術意義符號
人與產品交流,首先會考慮到這件產品的使用功能是否合理,美學功能是否讓人賞心悅目。在現代社會中,產品的使用功能和美學功能一直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在符號學系統中有實用意義符號和藝術意義符號與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素十分相近。實用意義符號是為了使用而制造,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這與包豪斯時期的形式服從功能不謀而合,強調使用功能。藝術意義符號則在于人的解讀,這就上升到人精神層面的感知,而產品設計中的美學功能,也強調人對產品精神層面功能的追求。這樣也可以用實用意義和藝術意義符號來分析評價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素。
2產品設計的物化形式
2.1產品設計的物化放大
產品設計的符號載體本身很有限,但是通過人的解讀,符號意義常常被放大,它們的使用功能往往放大到遠遠超過其設計本身。深澤直人設計的提線木偶形茶包,見圖1,設計概念來源于將茶包放在熱水中浸泡,讓使用者想到提線木偶的舞蹈,給人一種操縱感。一個小小茶包,本來就是用來泡茶的,但是深澤直人的解讀是當茶包被浸泡在熱水中,茶葉充滿茶包,形成一個深色的娃娃,不斷重復浸泡動作,用戶就會沉浸在一種玩木偶游戲的世界中。茶包被放大到以一種動作為媒介與無意識達成溝通的行為,這遠遠超出茶包的使用價值,而被放大到一種象征性的情感體驗,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完成物的基本功能和放大意義,其降解過程是產品設計已經從簡單的使用功能被放大到一種精神享受,產品設計的使用功能被放大到高于設計本身。從這一點可以給設計師啟示:要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了解人的行為習慣與認知活動,創造出遠遠比設計本身更大的價值。這是一種體驗聯想法,去除產品本身功能的符號意義,給設計加入許多意向化的符號意義。
2.2產品設計的物化縮小
在產品設計中,每件產品都會有自己的主要功能和附屬功能,兩者同時作用來完成作為產品的意義。如果產品設計的使用功能降低到產品的附屬功能而非主要功能,這就說明產品設計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變為一種新的符號載體。比如駕車出游途中想喝咖啡,購買咖啡后很自然地把咖啡放到車頂。在這個情況下,雖然車頂不是用來當桌子用的,但是其理想的高度和平面的性質“提供”了放咖啡的場所。在這期間車本身的代步功能被附加功能——平整的支撐面所代替。在這個過程中車的作用就是用來放咖啡的。多樣性的情境和客觀的環境,促成了產品設計主要功能的降低,也就是一種意義物化降解的過程,了解這個過程,對于開發產品的附加價值具有指導意義。
2.3產品設計的物化消長
產品設計的物化消長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表意性和使用性上。這里談的使用性就是產品的使用功能,表意性就是當產品設計的某些功能遠遠大于使用功能時的意義。孟菲斯學派索特薩斯的卡薩布蘭卡餐具柜的設計,見圖2,夸張的造型,大膽的色彩,如今此 設計的使用功能已大不如前,當時的實用意義也消失殆盡,使用性漸趨為零,現在只能在博物館才能見到。現代人解讀這個設計是作為一個設計流派的代表作,它慢慢成為藝術古董,表意性(精神層面的意義)越來越多,使用性越來越少,兩者成反比發展。其去符號化的過程是:產品的使用功能被去除,從而變成歷史物,表意性增長。阿爾托花瓶見圖3,造型取自北歐峽灣地貌特征,線條清晰,造型簡樸具有雕塑感。此產品在1936年生產,到現在宜家公司還在出售,同樣是設計流派的經典,其表意性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其使用性一直良好,表意性和使用性成正比。其去符號化的過程是:產品的使用功能成為一種生活品質的追求,而不是花瓶本身屬性。反比和正比的出現,就把經典產品設計分成了2類,每類都是根據表意性和使用性的波動而產生的。筆者認為評價一個產品是否是“優良”設計可以參考這一點,如果成反比,說明設計就是在一定歷史階段產生,滿足當時文化需要而偶發形成,是好設計但不是“優良”設計;成正比說明設計的使用連續性非常好,在兼具歷史意義的同時還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能夠使設計大眾化而非小眾化,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周期,是有生命力的產品設計。
3結語
產品設計的符號物化過程更像符號的產生和質變過程,了解這個過程對于現代產品設計思維的轉變有著積極作用,并幫助形成新的設計思維方法,對一套系統的產品設計評價體系具有指導性的作用。通過對物化形式的分析,產品設計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產品物化形式與過程的研究,從符號化過程中汲取養分,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產品設計。
作者:陳國強董超王振單位: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