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城市公共空間安全報警柱創新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論述了安全報警柱的現狀以及報警柱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了現有安全報警柱在使用過程中的缺陷,基于人們對安全報警柱使用的需求,對安全報警柱進行了重新的改良設計,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安全報警柱、急救、設計緒論
國家的平安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建設平安城市成為國家深入研究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保障安全的措施變得極為重要。安全宣傳教育進社區、進課堂,把安全意識融入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各種應急救援設備也開始研發試用,報警柱正是其中一種緊急報警設施。近些年開始應用于各省市、校園、大型景區等場所。安全報警柱是通過一鍵報警按鈕來與警察進行通話求救,然后根據定位進行營救和追捕犯人[1-2]??墒乾F有的報警柱功能單一,設備不完善,使用率低下,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解決這些問題對其進行優化再設計,提高安全系數,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是我們社會各界和設計師的職責。
近年來,報警箱,報警柱開始應用于各省市,校園,大型景區等公共安防形勢嚴峻的場所?,F有報警柱造型多為金屬制長方體,應用方式為一鍵式便攜報警,主要具有報警對講,可視通話和廣播功能。而國內報警柱與國外在功能和外觀結構上基本是一樣的。在國外的大學里,報警柱的使用甚至可以是女大學生晚歸不敢一個人回寢室,按下報警柱后,保安人員會十分樂意護送她回寢室。而在國內,雖然報警柱已經開始被普遍地安置,但是只有在搶劫偷竊十分猖獗的地區,報警柱才會被較為頻繁地使用。其中的原因,除了國家情況不同外,我們還會發現現有的報警柱功能單一,按鍵方式和位置不是十分合理,不能被人們合理利用。
二、設計問題分析
根據我們的統計和對一定數量人群的訪談,我們發現在如學校,鬧市,景區等人員流動較大的地方,常會發生事故案件,比如街道公路上發生車禍逃逸等,很多由于不能及時報案,和錄取證據,致使犯罪分子逃脫。此外在一些邊遠景區內,由于地域處于偏遠位置,移動信號不穩定,當游客在遇到困難,或者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無助情況下,也很難及時報警求助。現在大部分地區的應急設施還以分散安裝的報警裝置為主,而報警裝置的位置卻鮮少人注意。發生案件時,人們首先反應也是用手機等通訊設備報警,而城市的監控區域十分有限,且難以第一時間選擇出有效的監控錄像,監控效率也較低,案發后較難偵破。通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發現,現有的報警柱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導致使用不方便而且使用率過低。通過整理將問題大致分為以下兩類:
(一)功能單一:在發生交通意外、火災等可能出現傷亡的情況下,僅僅是現在報警柱的功能,等待警方和救援人員的到來,而無法及時作出應對措施,可能會讓受害者錯過最佳救助時間。在發生搶劫斗毆等作案時間較快,受害人及其慌亂的情況下,現在的語音報警方式在與警察溝通時會因為不精準的語言難以溝通、不便確認地點和案發情況,導致救援延誤、作案人員易逃脫,并且案發后的偵查工作沒有及時證據難以調查追捕罪犯,這些問題現有報警柱無法及時解決問題。
(二)操作過程不夠人性化:在按鍵使用方式和位置的問題上,現有報警柱按鍵基本在一塊凹面平面上,且按鍵小,在緊急情況下,當事人十分緊張害怕,不一定能快速找到按鍵并報警成功。此外,現有報警柱按鍵高度和位置只針對正常成年人,而針對兒童和身體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的報警,卻沒有做出合理的安排[3]。
三、設計意義分析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城市的平安建設,報警箱、報警柱開始應用于各省市,校園,大型景區等人多眼雜且易發生搶劫、搶奪、打架、車禍、不法侵害、損壞公物的場所。然而報警柱的使用率低,使用效率也不盡如意,此外,城市監控區域十分有限,且難以第一時間選擇出有效的監控錄像,監控效率也較低,案發后較難偵破。
(一)提高報警求助的時效性:對于廣大民眾,一個設計優秀的報警柱將能更快速、更便捷、更有效地幫助市民解決突發的財產人身安全問題??梢宰審V大民眾在危機狀態下,第一時間想到報警柱,并能快速的找到準確的位置。提高市民對城市的安全信任。
(二)提供更加及時和人性化的救助:對于警察、醫護人員等災害現場的應對人員,設計合理的報警柱能夠讓他們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并為他們提供更豐富、更直接的現場信息,更容易決定傷害解決方案和推動事件的解決。
(三)創造更加安全和諧的城市公共環境:對于社會的發展,改良后報警柱的高效危機處理和傷害安全措施,將有效加快和諧社會的發展。與電話亭的結合,有效地進行了資源整合。
四、城市公共空間報警柱創新設計概念方案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突發事故沒有得到第一時間營救的案例發生,給人們的生活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因此安全報警柱是突發事件中保障人們安全的十分重要的報警設施。本課題小組主要以報警柱設計研究對象,結合緊急情況下被害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不同人群的身高,當時的身體健康狀態,結合與機械產品設計相關的基礎學科,從報警柱的功能、材料選擇、比例尺度、色彩選擇、使用環境等方面對報警柱裝置設計進行深入分析探討,設計制作出能保障人身安全需求的裝置。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設計:
(一)人機工程學方面:在公共空間中流動的人群再生理心理等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不同年齡段的人受文化程度不同,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就不同;身高不同的人對報警按鈕使用范圍就有不同的需求;身體健康程度不同,如殘疾人或意外受傷者對報警柱就會有不同的報警需求,所以在人與機器與環境的溝通中要最大程度地保證該裝置對不同人群不同狀況下都能夠被接受并且能提高使用的簡捷性。
(二)功能方面:通過對安全報警柱使用方式的分析,發現以往按鈕的方式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不便,而且使用高度不適合所有人群,比如殘疾人群,受傷無法站立的人群,兒童的誤操作等。通過頭腦風暴后想出了更為明顯方便的報警方式——拉繩式報警,慌亂緊張迫切希望得到救助的人們,當他們看到一根帶有警示性的繩子時會下意識地拉下求助,這種報警方式更容易讓人理解,而且繩子是有長度的,在一定的高低范圍內都可使用,這就避免了因身高無法操作的問題。
(三)創新設計方面:為了應對有人受傷的緊急狀況,我們在報警柱中新增加了急救醫藥箱和除顫儀,如果遇到昏迷、流血等情況能在第一時間幫助人們抓住黃金時間進行急救。頂部的警示燈與報警裝置能夠同時工作,當報警繩被拉下時會同時發出警報聲,并且在夜間可以閃爍,能夠便于人們在昏暗慌亂的情況下及時發現報警柱。
(四)心理方面:安全報警柱裝置的風格、材料、色彩、使用方式,均要考慮人們的適應與承受能力。首先使用顏色應該顯眼、帶有警示意義的顏色,但是又要能融入大環境,不能在公共空間中顯得突兀破壞美感,其次擺放位置要在易發生緊急情況地點如車流量大的路口、僻靜的校園角落等處凸顯出來,讓人們可以在慌亂的情況下快速找到。并且安全報警柱的整體設計要簡潔易操作[4-5]。
五、最終設計方案展示
通過對現有報警柱存在的問進行分析后,我們進行了再設計。安全報警柱的整體造型為類似圓柱體,上方為分割式報警燈,夜間閃爍便于尋找,并且在報警的同時會發出鳴叫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顯示屏的上方是一個攝像頭,能夠讓警察了解第一現場的情況,并且視頻內容會進行保存,方便后期作為證據資料對罪犯進行抓捕。在中間設有具有一段長度的拉繩,報警時不會因高度的限制而無法操作,在這一段區域內都可以拉動報警,能夠滿足不同身高、身體狀況人群的需求。繩子外有透明保護罩,保護設施是傾斜向上的,使用時向右推開,因有坡度使用后會自動關合,可以有效避因使用后無法關閉而為下一次使用帶來免誤操作。在安全報警柱的最下方設有急救箱和除顫儀,用于急救,增加了報警柱的附屬功能。急救箱和除顫儀是放在報警柱內部的,外側是花瓣形保護蓋,使用時拉開前方的保護蓋宛如花朵綻開,增加設計感和美感,打破急救設施的機械感。在閉合時正前方的保護蓋上印有醫藥標志,便于人們發現急救設施。整體的安全報警柱顏色采用了黃綠的搭配,顏色鮮艷活潑,能夠與市區、住宅區、校園等場景融合。
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意識越發深入人心,人們對維護自身安全也更加重視。本項目的開展著重于人民的安全隱患問題,符合國家建設平安城市的號召[6-7]。對廣大人民有益?,F階段,城市警方的警力不夠充裕,無法遍布城市,并且動用大量警力進行全天候巡邏過于浪費。報警柱的設立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安全報警柱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給人們迅速報警的需求,使受害者能夠及時得到救助,也為捉拿犯罪嫌疑人提供有力線索,消除了緊急情況無人救助的問題。在城市或者大學等公共空間中也可在路口、要處、偏僻處設立報警柱。操作簡單,普及性強,人們容易接受和使用,也可以省去很多人力資源的浪費,將救援力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國內尚未普遍安全報警柱,而百姓的人身安全保障已成為國家人民的熱門話題,眾人所需。此設計充分考慮到了人民百姓所需,并且進行人性化設計,不同情境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加強國家建設。
參考文獻:
[1]王遠.可持續設計理念在戶外公共設施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4.5(35):122-125
[2]何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原則探究[J].設計.2015.05:60-61
[3]李波濤.周依鳴.情感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自動販賣機的溫情[J].設計.2017.07:36-37
[4]李樂山.工業設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5]唐納得?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魏長增.張品.工業設計與產品語義學[J].包裝工程.2003.24(2):81-84
[7]王夢瑩.地域性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06:80-83
作者:劉宇鑫;王艷敏;蔣金婷;葉彬潔 單位:嘉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