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字溫度計電路設計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日常生活以及各行業的生產中,通常都不可缺少測量溫度以及控制溫度的相關技術。在科學實驗中,溫度控制是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日常生產中,溫度控制需要受到更高的重視,測量溫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妥善調控溫度。現今的技術形勢下,單片機電路控制下的數字溫度計已經誕生,并且逐漸受到了更多行業的認可和接受。對于此,有必要探析單片機控制下的電路設計方式。結合溫度控制的真實情況,探究更完善的電路設計以及數字溫度計設計。這樣做,可以直接讀取精確的溫度,單片機連接的方式也能夠減少整體的電路制作成本,便于日常的電路使用。
關鍵詞:
傳感器;溫度計;單片機STC89C52;溫度傳感器DS18B20
1概述
在具體設計新式數字電路的過程中,基于單片機的新式設計方式具備了獨特的優勢。這是由于,單片機控制方式的數字電路可以測量實時性的溫度,經過測量然后顯示精確的溫度數值。同時,溫度傳感器配備了特定規格的芯片,能夠在溫控的全部過程中輸出數字形式。相比于傳統方式下的溫度控制,單片機的控制能夠節省額外的測溫電路。與此同時,溫度傳感器也具備了更穩定的理化性能,可以用在工業測溫的具體過程中,元件具備優良的線形。在0~100℃時,最大線形偏差小于1℃。基于單片機的數字溫度計的電路設計包括:控制器單片機STC89C52芯片,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和4位顯示溫度的LED數碼管。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進行溫度檢測,然后把數據送入主控制器單片機STC89C52芯片進行分析和溫度值的轉換,最后通過顯示電路顯示出溫度值。
2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的工作原理
DS18B20型號的溫度傳感器設有內置的芯片,通過芯片就可以調控精確的時序,從而確保完整的溫度數據。從單線的角度來講,傳感器可以傳輸的信號具體包括了應答脈沖以及復位脈沖這兩類。在輸入時隙時,高電平的數據線就會經過主機然后轉變為較低的電平,寫時隙因此就能夠產生。具體而言,對于時隙的書寫方式包含了0和1的兩種。從高電平轉換成低電平這個過程中,通常需要設置60μs或更長的時隙。在不同時隙之間,應當確保最短的恢復時間。在持續60μs以后,溫度傳感器就可以用來采樣。具體而言,1代表高電平,而0則代表低電平。對于讀時隙而言,這種時隙也源自高低兩種電平的彼此轉換。針對芯片的數據,具體在讀取的過程中也需要確保數值的精確性。對于數據線而言,需要確保1的低電平。經過15μs之后,傳感器的芯片就可以輸出相應的時隙數據。因此這個階段中,主機應當確保適當的引腳高度。對于讀寫時隙而言,兩種類型的時隙都需要持續特定的時間,通常為60μs。在單獨的時隙中間,還要留出必備的恢復時間。對于寫時隙來講,需要在設置的時間范圍內將主機的總線有效釋放,然后傳感器芯片才能給出精確的回應。某些情況下,如果主機始終處在較低的電平,那么總線器件就需要輸出0的數值。
3溫度計電路的設計
3.1電源電路設計
數字溫度計電源電路如圖1所示,電源部分采用常見的變壓器加三端穩壓芯片L7805組成。變壓器把交流220V變成交流12V左右,由于整個系統所用的電量不大,所以變壓器選擇5W的即可。為了兼容現有可用的直流電源,電源電路增加了1N4007,以防止直流電源的反接。經過整流和三端穩壓管之后,輸出為標準的DC5V電壓。因為L7805輸出電流大約為1A左右,完全可以供給后續電路工作。
3.2溫度采集電路設計
基于智能化控制的數字溫度計的溫度采集電路如圖1所示,U3為單片機STC89C52芯片,它的P0口和P2口與數碼管的電路連接,以控制溫度的數字顯示。P3.7和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的引腳DQ連接,作為單一數據線。單片機的工作時鐘頻率為11.0592MHz,這決定了指令的運行時間,在軟件設計中將根據此時間編寫各種延時程序。U2為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本設計中只使用了這一個單線器件,R3為單線的上拉電阻。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在出廠時默認配置為12位存儲格式,其中最高位為符號位,即溫度值為11位,單片機在讀取數據時,一次會讀取2個字節共16位,讀完后將低11位的2進制轉化為10進制后乘以0.0625便為實際所測的溫度值,另外還要判斷溫度的正負。在某些情況下,單個數據線銜接的某個器件可以竊取電源,這樣就形成了寄生電源。如果系統維持于較高的電平,那么電容器就能夠存儲足夠的能量。在這時,如果轉變為低電平,那么電源就會由此斷開,直到再次恢復高電平。相比于普通電源,寄生電源具備了自身的優勢,因為這類電源不必引入本地電源來提供幫助,自己就能夠檢測溫度。即便缺少正常電源,那么寄生電源也可以幫助讀取數值。在傳感器芯片的裝置上,為了測定精準的溫度變化趨勢,那么線路需要確保自身具備了充足的電流。這是由于,如果傳感器表現出較高的芯片電流,那么DQ線就很難獲得必要的驅動能力。在某個時刻,系統如果接入了較多總量的傳感器,那么同時變換傳感器引發的問題就會變得更明顯。具體的解決途徑為:發生溫度變化的過程中,需要直接銜接DQ線與總電源。如果引入了寄生電源,則必須確保引腳能夠接地。此外,溫度傳感器還可以借助外側的引腳電源來提供電能,從而測定實時的溫度。如果這樣做,就可以在根本上杜絕強拉的問題。即便外文變化,主機也不必維持較高電平的狀態。在溫度變化時,單線仍然能夠傳輸數據。在各條單獨的線路上,都可以安放總數較多的傳感器芯片。
3.3顯示電路設計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數字溫度計的設計采用4位數碼管來顯示實際測量溫度,顯示采用動態掃描顯示,其中P0口作為數碼管的段選信號,P2口作為數碼管的位選信號。數碼管采用共陽極數碼管,因為數碼管一個段碼要亮,約為10mA左右的供電電流,電流太小會影響數碼管的亮度。7段碼加上DP點全亮要80mA左右的電流,位選信號用PNP型三極管2N3906完全可以滿足電流的要求。R2為限流電阻,可以根據效果,調節亮度的大小。又因為,單片機P0口最大只有26mA的灌電流,平均每一個IO口只有3.25mA的驅動能力,7段碼加上DP點全亮要80mA左右的電流,所以不可以直接用單片機IO口來驅動數碼管。為此,系統增加了一個三態緩沖器SN54LS244作為數碼管段碼的驅動芯片。另外又由于P0口是漏極開路結構,所以在三態緩沖器SN54LS244前端增加了10Ω左右的上拉電阻。
4小結
在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數字溫度計的電路設計中,主要是以單片機STC89C52芯片為核心,對溫度的檢測與顯示進行了簡單的設計與闡述。硬件設計中主要運用了單片機STC89C52芯片和溫度傳感器DS18B20芯片。通過對硬件電路不斷的處理,使得硬件部分比較完善,如電源模塊中加入了L7805芯片,為后續電路提供了穩定的5V電壓,另外,在顯示電路中加入了三態緩沖器SN54LS244,保證了數碼管的正常顯示。總之,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數字溫度計硬件電路的設計達到了抗干擾,較高精度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靜霞.單片機應用技術(C語言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郝建國.單片機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劉文濤.單片機應用開發實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李光飛.單片機課程設計實例指導.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5]李光弟.單片機原理(修訂本).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1.
[6]王福瑞.單片微機測控系統設計大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王林勝 單位:浙江省桐鄉市華勝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