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高層建筑已成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高層建筑快速發展起來。在當前高層建筑設計時,需要遵循綠色生態理論,充分的利用資源和環境,將設計與生態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來打造生態、健康、舒適的建筑模式。文章分析了生態型高層建筑的設計理念,并進一步對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思路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
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理念;設計思路
目前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而且將生態學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來,以達到改善人民生生態空間環境,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當前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更為推崇綠色生態型住宅,這是一種立體及多環境環保的工程,具有實用性、高科技性及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將建筑充分的融入到自然生態平衡系統中,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確保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節能、環保等人性化設計,有效的降低建筑對能源的消耗,減少其對環境帶來的污染,確保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實現建筑、人類及自然的和諧共處,為生態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生態型高層建筑的設計理念
1.1舒適化的設計理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重視建筑功能和質量的同時,更重視生活環境的改善。通過對建筑功能進行改善,有效的提高建設的舒適度,這已成為當前建筑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近年來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生態學和建筑學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這些綜合性的科技成果為建筑設計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人們更重視建筑舒適性化的設計,這種設計理念成果以健康的、舒適的環境作為重要的基礎,需要從濕度、溫度、空氣質量、光線、聲音等多個方面入手,充分的利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有效的降低建筑材料有機化合物揮發過程中對人體帶來的危害,減少氣體、電波及輻射等可以能會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自動控制環境溫度,提高調節系統的功能性,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同時建筑中還應具有合理的桌面照度,避免出現建筑之間的對視及室內通視現象,充分的利用吸聲材料,有效的提高建筑防噪聲和抗干擾功能。
1.2運用自然體系設計理念在高層建筑生態設計中,需要充分的運用自然體系設計理念,使建筑能夠最大的限度的獲取自然通風和采光,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人類生存過程中離不開陽光和空氣,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近年來在照明技術和空調技術的廣泛普及下,在建筑設計中自然體系設計理念的運用較少,這給建筑環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人工環境下長期生活,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現代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中,需要充分的運用自然體系設計理念,將自然通風、采光有效的與建筑設計結合在一起,利用現代空氣動力學原理確保建筑環境具有良好的光環境,實現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1.3自我調節“生命體特征”理念建筑的生命周期與生命體一樣,都具有產生、成長、成熟及衰亡等過程,因此高層建筑面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自身整體功能的完善,需要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組織能力,充分的利用通風、采光、溫度和濕度等的自我調節,同時以建筑自我凈化能力來有效的減少建筑產品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建筑的節能、環保,使其與生態環境能夠協調發展。
2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思路
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系統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復雜性,是一項具有較大難度的系統工程,長期以來,對于建筑設計行業來講,實現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是其設計主要目標,因此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生態設計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工作中需要注重對綠色生態系統的營造,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實現建筑與自然生態環系統的和諧共處。在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其設計思路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注重生態型高層建筑空間組合設計在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合理的實現對空間的設計,通過對空間組合、布局及利用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性考慮,從而科學對空間進行分區,并進一步滿足建筑的舒適度及節能等需求。在高層建筑中,由于其內部不同空間對于溫度、自然光及景觀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將交往空間作為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緩沖區,這部分區域所設定的溫度與室外十分接近,因此使其形成室內外溫差的梯度轉換,對此進行優化設計,從而使人們有效的降低由于室內外溫差所帶來的不適感,進一步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的目標。高層建筑的生態設計對傳統設計實踐的發展是:從動靜分區、功能分區進一步擴展到光、氣、舒適度的環境緩沖分區。建筑生態化設計在確定交通核位置時,不僅僅要出于熱工效應和環境舒適性的考慮,同時要考慮經濟性和結構均勻性。通常來講。最有效的平面空間布置是南北為主朝向、東西向雙核的模式,采用該種模式,電梯廳、樓梯和衛生間有了自然的通風和采光以及朝外的寬闊視野,實現了建筑的生態功能,有力建筑節能。
2.2強調建筑物結構體系的生態化自古以來,人類的建筑活動就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涉及到生態問題。同時,人類的文明是建立在模仿自然和適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通過不斷發展而來的。因此,進行高層建筑設計創作需要不斷地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高層建筑結構形態對自然界的模仿不僅蘊含著高超的技術含量,而且還體現出極富張力的美學特性,采用與生長環境相適應的結構是最佳的結構形式。
2.3做好高層建筑物的“表皮”生態設計高層建筑物“表皮”主要是指建筑的外圍結構,其具有改變室內外物理環境的功能。主要以屋面、外墻、底層架空樓板及一些附屬性構件等,主要作為高層建筑內外空間的轉換介質,充分的利用室內外物質、能量、信息等交流來起到對物理環境因子的反射、吸收、透射及轉換等作用,有效的提高建筑室風個物理環境的品質。同時還要在設計時重視外圍結構所使用的材料及構造方式,使其對建筑室內外物理環境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
3結束語
在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強調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效的利用資源,確保實現節能、環保的效果,降低對環境所帶來的污染,進一步改善自然環境,確保建筑使用壽命的延長。這對于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社會、經濟和自然三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寇俊瑞,劉佳.高層建筑設計生態化設計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4).
[2]鄺照華.淺論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2(21).
[3]汪艷萍.論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4).
作者:胡汐 單位:浙江東南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