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層建筑中建筑設計理論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高層建筑的設計要求也不斷的提高。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實踐就高層建筑中的建筑設計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同仁參考。其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關鍵詞:建筑設計;高層設計;分類設計;安全問題
正文:
1.高層建筑整體設計
1.1主體設計
高層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到建筑的自身功能,其次需要考慮新建建筑對整個城市環境的影響,因而結合鄰近街道及建筑的尺度進行合理的布置。高層建筑的下部設計和上部設計的原理不同,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基于設計主體進行綜合考慮。最后,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還需要考慮人性化的因素。
1.2高層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般而論,高層建筑具有占地面積少、建筑面積大、造型特殊集中化程度高的特點。正是這一特點,使得高層建筑在現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現代化大都市中,過度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趨緊張,使得人們不得不向空間發展。高層建筑占地面積少,不僅可以大量的節省土地的投資,而且有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風效果。但是,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災、熱島效應等已成為人們急待解決的難題。
1.3高層建筑的生態設計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的增加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就導致原本就匱乏的資源在大幅度的再度減少,且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的平衡。所以人們要提高思想意識,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意識到推行生態建筑設計的必然趨勢,為了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為了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推行生態建筑設計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對于高層建筑進行環境的改造,必須從技術入手,光有設計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場的需求,加大先進技術的學習力度,使更多的先進技術能夠為我所用,進行系統化得研究,發現施工當中的困難,進行有效地整改。
2.高層建筑中的具體設計
2.1底層入口在高層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在底層的出入口設計一些避免在冬季起主導作用的迎風面,但是我國的地域跨度較廣,南方地區比較炎熱,地面是局部架空,這樣能有效避免對夏季通風的妨礙。
2.2服務設施
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到其建筑物附近的服務設施。在建筑的底層入口處,需要設置值班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在值班室還需要設置緊急呼叫裝置,一旦出現安全等問題,可以及時進行解決。同時還需要在建筑內設置好專門的車輛存放處以及用戶反饋箱,以便及時反饋用戶的信息。
3.高層建筑設計所必須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3.1防火的問題
高層建筑設計時候首先需要保障整體的布局安全,在對樓道進行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需要設計好專門的綠色通道,以便在緊急情況下進行人員轉移。并在樓道中設置好配套的采光及照明設施,以便居住人員能夠在出現安全狀況的時候及時的轉移。避免產生踩踏事件。設計人員還需要在設計中合理布置防火分區。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需要配置好消防器材以及消防通道。以便火災發生時,立即進行人員疏散。
3.2電氣的問題
3.2.1消防電源與配電
高層建筑的供電,供電人員在設計時可以采用三種設計方案:第一種設計方案在設計時需要設置兩個發電廠,一旦一個出現故障,另外一個也可以繼續工作;第二種變電設計是在不同的區域設置變電站;第三種變電設計中,一個電源的變電所的正常工作需要基于另一個變電設備的正常工作。但是就我國的變電設計,大多數選用的都是第三種設計方案。
3.2.2應急照明
所謂的應急照明就是高層一旦發生火災后,整幢樓的照明設備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這時應急照明設備就起作用了。設計應急照明設備時需要基于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在安裝照明設備的時候需要盡量安裝在疏散樓梯以及消防電梯等處,這樣一旦電源發生斷電,使用人員能夠及時看到。
3.2.3電梯
在設計消防電梯時,首先需要對設計地點進行考慮,綜合設計地點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條件等選用適宜的位置進行布置,另外,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到電梯正常運行時可能產生的噪音,以及電梯的最大載荷。在充分保障居住者在出行上的安全以及方便快捷的同時,設置好緊急撤離措施,一旦發生故障,方便立即進行撤離。
4.結束語
總的來說,雖然我國的高層建筑設計起步較晚,起點較低,我國的高層建筑設計已經取得了以前幾十年都沒有過的發展。我國的建筑市場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勢頭,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設計師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藝,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兼顧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來進行設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建筑事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裴中良.探討現代高層建筑設計理論研究[J].城鄉建設。2010(12):344-344.
[2]楊丹華.高層建筑中建筑設計理論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1):354-354.
作者:單心1;姜曉文2 單位:1.遼寧金帝建筑設計有限公司,2.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