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殘缺圖形下海報設計的視覺表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換“形”求“意”新
形成殘缺美除了自身圖形的缺失,海報圖形的同構替換也可以產生殘缺美,在海報圖形同構替換中將一個物象的局部進行“偷梁換柱”式的移植。圖形的缺失和替換使原本的信息中斷,形成視覺焦點,并且造成心理的缺憾和阻礙,使閱讀受阻,但視線很快又被新的替代物所吸引,形成新的視覺焦點、中心,引起受眾的注意。
在環保公益海報中,有這樣一張海報,為了更深層次的表達保護樹木的訴求,海報設計人員在被砍伐的樹樁上嫁接了一只血淋淋的斷裂的人類手指形態,用血淋漓的手指形象與被砍掉的樹枝替換,也起到了一種警示的作用,借助形象外在的一種力量與影響來表達破壞樹木就相當于人類自己的自殺,給人以深刻的反思,要珍愛樹木,珍愛自然。殘缺圖形是在破壞中尋找新的生命感與語義的過程。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袁由敏創作的《融合》,海報的主體圖形也是運用長頸鹿的動物形象作為畫面的外在主體輪廓,通過這層外皮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長頸鹿中指代的畫面正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著作不完整的《蒙娜麗莎》用兩種圖形的同構尋求一種幽默和新意,這種同構手法所造成的殘缺,顛覆了人們頭腦中慣有的視覺體驗,從而傳達“意”的新。
二、海報畫面的構圖在于意的“完整”,形的“缺失”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有舍才有得”這要求我們不要一味的追求完美,有的時候舍棄也是一種睿智和膽量。做人是這個樣子的,當然設計也是如同,海報設計的大小尺寸都是固定好的,并不意味全部占滿就是一種美,有的時候在旁邊一角剪掉或折掉一角,在畫面的構圖上留有一定的空白,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形”的缺失,意在引導畫框外想像空間的創造,借此達到形的“完整”。如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主任李少波所設計的《澳門回歸》,畫面的中心是中國古代青花瓷盤子,而盤子邊緣的空白部分則寓意著澳門還未曾回歸的事實,盤子外面正沖向盤子空白處的龍神奇地體現了澳門回歸祖國這一標志性事件。
為何盤子的右部是缺失的,這正是引發我們深思的地方,澳門回歸了,但臺灣還未曾回歸,運用構圖上盤子殘缺的一角代表臺灣還未曾回歸,盤子的右部暗示中國還未曾“完整”。此張海報烘托出了濃厚的愛國熱情,表達出期盼祖國能早日團圓的意念。
而這種構圖上的殘缺的表現手法并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所言的,它應海報主題內容所言,以所要表現的內容為前提進行運用的,這種形式必須為所要表達的內容服務,從內容出發探索形式,根據主題的需要減去多余的成分,著力表達你要傳達的內容主旨,使得這種形式更吻合于主題的表現,以求得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作者:李梅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