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市場經濟的大前提下,如何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成為高等院校辦學的宗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課程必須敏銳的抓住社會進步的進程,及時調整好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改革教學內容和考核模式,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為社會輸送符合時展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概況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以環境設計為媒介,向學生傳授環境設計方面的知識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科。這門學科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
1.授課時間較為集中將授課時間集中起來可以使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學習某一專業的知識,加強了學習的連續性,同時更方便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例如《人居環境設計》相關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其中包括設計理念的概述、項目現場的考察以及大量搜集相關資料等。因此這類的課程如果安排在每周兩個課時或者四個課時,期間穿插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就會分散學生的精力,使學生難于安排時間,同時容易打斷設計思路。
2.教學過程較為靈活環境設計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綜合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不斷提升理論知識水平,同時要培養自身的審美的修養。在對同類項目進行調研的過程中,學生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同時思路開闊,勇于創新。這就造就了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的性格。因此,采用靈活性較強,課堂氣氛活躍的教學模式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實踐教學為核心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創造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活動中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思考、自主實踐創造的興趣。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通常在教授完理論知識后,提出一些設計方面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討,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當前形勢
雖然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在新形勢下,教學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課程實踐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一些國外的學校中,學生經歷基礎課后,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就會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真實的項目設計,在真實環境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設計上,這種模式能夠使學生與實際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貼近,幫助學生培養實踐動手能力。
2.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由于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許多相關專業的知識都要求掌握,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未能及時與社會企業進行有效的溝通,造成許多實際工作中應用到的知識在課堂上沒有體現出來。
三、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
通過對高校環境設計課程特點的分析以及目前高校環境設計課程目前的現狀調查,本文針對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下兩點改革和創新的策略。
1.注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具體來說,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應對社會企業的需求。將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結合起來將,增強課程的連貫性,同時幫助學生培養整體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大局觀上綜合考慮設計理念和思路。如在別墅的設計這一課中,教師先講授室內設計的要點,然后讓學生獨立設計室內環境,之后再講授景觀設計的知識,講完后讓學生在剛才的室內設計的基礎上對庭院的景觀繼續進行設計構思。這種較為連貫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綜合審美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夠擁有一個較為連貫的思維方式。
2.重視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21世紀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環境設計應該融入更多的創新思路。因此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本土文化的繼承更要注重于設計特色的創新和發展。例如在《設計原理》這門課的講授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特定的環境背景介紹給學生,并在課后的練習題中要求學生對汶川地震災區的某個綠地入口的雕塑進行設計,同時明確告訴學生,這個綠地是由廣州援建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到汶川的地域文化,同時還要考慮到廣州援建的內容。在這個練習題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們明白,雕塑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到地域性的文化差異以及特色,同時要突出主題,既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又要將設計者的初衷和理念體現出來。
四、結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進步,民眾對周圍環境的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本文針對當前社會企業的需求以及高校環境專業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能夠綜合培養學生能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的改革建議,希望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能夠越來越完善,為社會輸送集知識、能力為一體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作者:武東風 單位:長春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