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設計分析論文(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中學綜合學科課程設計研究
摘要:我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何的展開,然而綜合學科的課程設計吸引了大量人的關注和重視。主要從這一角度來分析現階段我國中學綜合學科課程設計的理念以及一些措施的反思。
關鍵詞:中學綜合學科;課程設計;思考和反思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并且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推動著我國相關教育部門針對我國現存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而在現行的新課改的教育改革之中,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綜合性學科開始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開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開始成為現階段新課改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更多的開始將目光集中在綜合學科的課程設計。
1中學綜合學科課程設計的簡要概況
1.1中學階段綜合學科課程的特點
不同于中學其它分類學科課程,中學綜合學科有著獨屬于自己的特點:
1.1.1中學綜合學科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集中在學生綜合知識水平的提高和增長,以及綜合能力培養和提高以及道德水平的協調發展。
1.1.2綜合課程強調課程之間的聯系性以及整體特性,并且擁有獨屬于自己的課程體系。綜合學科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的整體發展為培養的目標。從這一角度來看,綜合性學科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這就說明要建立起科學的綜合性學科課程,形成一種最佳的組合程度,從而產生整體的功能綜合起來大于分類功能簡單相加之和的效果。
1.1.3中學綜合性課程的學習方式更加的靈活多樣。綜合性課程的內容十分的紛繁,并且有著不同的類型,這就使得對于綜合性課程的學習方式也有著靈活多樣的特點。有些課程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的教學途徑,有些課程則是以校園內以及校園外的場景作為主要的教學環境。有些課程強調老師的教授,還有一些課程尤其關注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這一度來看,這就要求相關的老師根據學科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1.1.4綜合性課程更多的與社會具體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貼近社會生活。學生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社會問題的具體了解和認識,更能夠推動學生貼近社會生活。
1.2中學階段綜合學科課程所具有的價值
在中學階段開設綜合學科課程所具有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綜合學科能夠適應于當前社會飛速發展的具體清苦,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的趨勢。我國現階段中學的課程體系中課程內容是十分有限的,所含有的具體知識容量也十分的有限。這就要求學校老師要及時追的上時代潮流的發展,時刻吸入新知識來充實整個學科的具體知識。而由于綜合課程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所以綜合學科承擔了吸納新知識的重要職責。其次,我國目前中學課程的課程設置和安排十分的繁亂,使用綜合學科不僅能夠簡化整個教學體系,還能夠克服知識的重復性教學。同時,與社會聯系緊密的綜合性學科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的開闊程度,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整個社會的認識能力和思維的邏輯橫向發展能力。
2中學綜合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考
2.1中學綜合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
學校不同,性質也就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教學體系和教學目標,這就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綜合性學科的開展和安排上。而現階段教育的綜合性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綜合性發展,以及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性提高。因此,這就要求中學要清楚這一教學目標,才能正確的對待綜合性學科,形成綜合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科學的教學體系。首先,綜合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在于全面實現我國素質教育目的,促進學生綜合性的全面發展。其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不同,我們要將綜合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分成不同水平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實現不同側重程度的教學內容。最后,還要將整個目標貫穿在具體的綜合性課程內容中,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2.2中學綜合課程的廣度和強度的判斷和選擇
綜合性課程的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限內實現學生各方面素質達到預期的標準,這就要求課程在安排是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廣度和強度的選擇和判斷。如果學校的教學目標集中在學生視野的開闊方面,這就要強調綜合課程的具體指示,弱化綜合性程度,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如果學校的教學目標集中在學生整體知識水平,那么范圍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同一個科學領域內部各子學科的綜合,也可以是跨學科式的綜合,而綜合的強度很高,也就的聯系和結構要嚴密。例如,某所中學針對傳統的中學數學知識體系內容陳舊,封閉固定,忽視應用、缺乏彈性等不足,改革、開發了“教學活動”實驗教材,從過去的純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實用數學、大眾數學,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數學知識面,使學生能夠盡早體會數學的概貌,樹立初步的數學觀點、數學意識。它還以挖掘中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和特長為核心,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價值的基礎上,強調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邏輯推理能力及良好數學品質的培養等。由此,數學課程內容的安排也超越了傳統數學課程分科過細、內容陳舊的局限,知識內部的聯系按新的思路進行整合,它己不是過去那種按純數學的邏輯順序來組織內容,而是在整合了來自數學學科、學生、社會三方而的需要的基礎上,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
2.3中學綜合科學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合理的廣度和強度是安排綜合科學課程的內容的重要依據,它直接決定知識內容的取舍與組織。課程目標不明確就會影響課程廣度和強度的確定,而課程的廣度和強度的不確定就會直接影響知識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前面提到的“拼盤式”課程,內容雜多,結構松散,帶有主動權隨意性,缺乏科學依據,往往把綜合簡單理解為相加的關系。一般說來,廣度和強度都比較科學合理的綜合科學課程,其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例如,某所中學的“泊然科學常識實驗教學大綱”主要按照生命世界、自然世界、人造世界三個范疇從易到難螺旋型上升的趨勢編排的,它更多地注意了多學科知識之間互應與聯結,注意了知識與學生實際及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保證了課程內容選擇和組織的科學性。
3結束語
以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人興趣,重視學生的個性自由和情感培養為基本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了教育的屬“人性”,使教育回歸到原點—“人”,這門課程的遠景即在于此。所以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實施和有效實施任重道遠,無論理論還是實踐研究都不能忽視。
作者:朱影 單位:長春市汽車產業開發區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潘洪亮.中小學綜合科學課程設計的理念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02,22(2):77-79.
[2]陳光科.新課程理念下化學教學設計的科學性、策略性和實用性[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3):6.
[3]郭雪冰.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2.
第二篇:微時代下微課程設計探討
摘要: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微課程作為創新型的現代教學模式被愈加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作為微型學習形式,微課程主要利用短時視頻展現微型教學內容,從而撿拾起碎片化教學時間,使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基于微型學習模式探討微課程設計策略,構建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應用模型。
關鍵詞:微課程;課程設計;教學應用模型
伴隨各種新媒體的興起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微博、微信使用量持續增長,為滿足用戶需求,短小精悍的數字化閱讀充斥于人們的生活之中,這種閱讀形式傳播速度更快,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動性。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廣“微課”教學模式,推動“微時代”教學進程,關于“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熱點研究課題之一。微型學習作為現代數字化學習模式,依托微型視頻資源,通過文字與圖片更直觀形象地展現隱性知識。基于此,文章著重對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進行探究,旨在為微型學習背景下的微課程教學提供意見參考。
1.微課程設計
1.1教學內容微型化處理
1.1.1內容主題鮮明。以微課程微目標為標準,選取短小精悍的內容。并且各小組微視頻可負載完整知識點,可與相鄰知識點相關,但不必完全組合。盡管提倡視頻內容為小結構的、小模塊的,但并意味著這些內容是雜亂無章的碎片,而是以教學主題為依據將教學內容轉變為相關微課程,避免影響原教學內容的有序性與完整性,保證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有著充分的黏合度。
1.1.2微型化處理教學內容。針對教學內容采用與之相契合的材料,如對于認知負荷較低的良構性知識,可對知識點進行分割處理;對于內部錯綜復雜的非良構性知識可進行逐層分解、由淺入深。在內容分割上,旨在以微小知識點為學習者提供單一的、有針對性的學習主題,為學習者篩精取華,使學習者可利用較短的時間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具體而言,就是將教學內容以“主題—中心議題—學習對象”的方式進行分割,將微視頻內容歸諸學習對象,一個學習對象包含一個知識點。例如以學習地球自轉的內容時,以地球自轉為微內容主題,以自轉方向為議題,對此,以自轉方向和南北極判斷方法為對象進行探究學習。
1.2基于試聽媒體技術進行媒體設計
1.2.1課堂實錄。這種微課程視頻相較于傳統課堂視頻,時間較短,因此,教師在導入教學內容時,需把握好時間,拍攝時應采用中近景景別拍攝方式,將視頻焦點集中于教師和投影屏,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字幕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凸顯其提示、強調的作用;鏡頭調度上應利用推拉變化指示教學內容的變化。在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在微課程的拍攝中,可借助ipad、智能手機進行拍攝,如拍攝實驗操作流程,后期對字幕、聲音做處理。該方法簡單實用,適合一線教師開展微視頻教學。
1.2.2內容演示視頻。這種微課程設計方式,主要針對視聽演示性內容,對此,可利用屏幕錄制軟件結合PPT進行視頻制作。首先,開啟錄屏軟件,按計劃隨之播放PPT,利用耳麥將教師解說內容與PPT內容同步保存,后期編輯時,利用會聲會影軟件編輯處理前期錄制時的不足與缺陷之處,并制作提示字幕。除此之外,還可依據教學內容制作個性化微型教學視頻,不讓教師出現在視頻中,而是展現教師的手寫板書與相關內容解說,更好地引領學習者融入其中,強化學習效果。
1.3突出情境感染力的可用性設計
信息化時代下,教育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其中精華型學習資源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資源構建時忽略可用性設計要求。對此,在微型學習背景下,微課程設計應注重可用性設計,以學習者為本,注重用戶體驗。例如,在微課程設計中穿插小故事,增強微課程的藝術吸引力與表現力,以最小粒度的知識內容負載更具實效性的學習內容。
2.教學應用模型
微課程利用教學視頻,將學習測試與反思教學相結合,就微視頻而言,在微課程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翻轉課堂指的是利用教學視頻展現教學內容,使學習者可在課前觀看到需要學習的問題,便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筆者立足于翻轉課堂教學特點,結合微課程實踐教學經驗,設計微課程教學應用模型。
“微時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在發生創新型改革,將微課程學習模式應用到教學之中,將逐漸成為現代教學實踐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引領教學的深化改革,為學習者提供具有感染力的學習體驗,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微課程設計可充分利用日益普及的移動終端,利用智能手機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將微課程切實融入學習者學習生活之中。
作者::李婧 張蘭單位:空軍預警學院 信息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顧鳳佳.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學習課程設計原則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60-66.
[2]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靳素麗.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1-35.
[3]張武威,曾天山,黃宇星.微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創新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4(07):10-16.
第三篇:課程設計中計調職業能力的探討
摘要:計調是面向旅行社現狀和發展需求的計調崗位服務和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的計調職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性突出的課程設計。
關鍵詞:計調職業能力;課程設計
1計調的職業能力
計調是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核心崗位,其工作主要是利用專業旅行知識,按照旅游者時間和價格要求,為旅游者設計旅游行程,統計與之相關的信息并承擔與接待有關的旅游服務采購和業務調度工作。工作職責包括行程安排統計信息、計劃編制、旅游接待、對外采購和聯系協作等。計調職業能力是保障計調工作順利完成所需的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它與計調工作職責密切相關。根據計調工作職責分析可得出:計調的專業能力包括旅游產品采購知識、合同法知識、旅游地理知識、導游帶團知識、旅游消費心理知識等;計調的方法能力包括制定旅游行程的流程、旅游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收集和查閱旅行信息的方法、線路計價技能、旅游行程編排能力等;計調的行為能力包括團隊協作能力、指揮判斷能力、統籌協調能力等。
2計調課程設計
2.1教學內容體系設計
針對計調職業能力的要求,根據計調工作崗位的業務流程,結合計調工作崗位所需要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要求設計出旅游市場分析、旅游線路設計、旅行社產品計價報價、計調采購業務、計調接待業務、旅游團隊動態管理及突發問題處理六個教學項目,構建起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操作實訓于一體的教學內容體系。每個項目根據崗位工作所需的相關職業能力要求再分解成若干個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內容進行能力演練,將知識點與技能要求直接融入到具體操作環節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為旅游線路設計項目中的工作任務。
2.2教學環節設計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崗位技能、增強職業意識,每個項目的具體教學實施,都設置為五個基本環節:提出項目任務———制定項目計劃———實施項目———檢查評估項目———歸納總結。以項目二:旅游線路設計為例。首先,由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并圍繞項目任務進行相應的理論知識講授,引出實踐操作工作內容,讓學生清楚不同要求的旅游線路設計的細節,并對整個旅游活動進行初步設計。其次,項目小組分析討論,頭腦風暴,按照任務指導書的細則制訂一個完整、有序的旅游線路設計的計劃,并得到教師的認可。再次具體設計旅游線路的日程,小組成員按照明確的分工,有步驟地完成吃、住、行、游、購等內容的安排任務。如果學生在此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幫助指導,使各小組進度保持一致。接下來評估檢查項目,先由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進行交流和相互鑒賞,再由教師對各小組完成情況點評。待整個項目結束后,教師要安排一次項目活動總結會,對本次項目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如在項目實施中哪些是做得好的,下次再實施時就可借鑒參考;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樣的問題,應如何避免,下次則不要再犯等。
2.3教學方法設計
計調課程兼具理論和實踐應用,需要建立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啟發式、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方法體系。以項目二:旅游線路設計為例,教學方法主要結合了頭腦風暴法、實例分析法、項目導向法。
(1)頭腦風暴法。旅游線路設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頭腦風暴法作為一種最常用而有效的創造技法能快速激發小組成員的思考、碰撞交流,最終做出創造性的旅游線路產品。
(2)實例分析法。結合計調操作與管理的實際,引入具有典型作用的真實旅游線路產品設計的案例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設置相關業務問題,啟發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使其了解真實的計調工作情況,促進學生思考問題以及借鑒經驗或教訓。
(3)項目導向教學法。項目導向要求學生通過分組形式組成項目小組完成任務,從分析客源,決定旅游線路類型和性質,到搜集旅游資源信息,組成若干個旅游線路的基本空間格局,最后結合旅游設施可行性分析選擇最優的旅游線路。項目小組成員得到了專業化訓練,使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崗位實踐能力培養過程相統一,通過對崗位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實戰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勝任能力。
3結論
通過計調課程的有效設計,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掌握更多的工作技巧;老師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更加有序、高效。
作者:吳麗 單位: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葉婭麗,陳學春.旅行社計調業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