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住宅結構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構基礎設計選型
基礎工程設計是整個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加之,近年來我國高層建筑迅速發展,基礎工程設計顯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許多工程設計及工程方案階段沒有給予基礎設計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基礎設計在工程設計中的介入時間性,造成了工程造價、工程周期等不必要的浪費。居住小區基礎設計總體遵循原則為: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節省工程造價、控制工程周期以及方便施工。因此,在基礎工程設計中,一般建議做到以下幾點:①在基礎設計選型中應根據結構狀況、地質條件、施工條件等幾個方面從技術上初步確定2個或以上比較合適的方案,并通過地質勘察資料,分析地質參數,研究工程地質特點和有利不利因素,對選定方案進行經濟性和可行性比較,最終確定基礎設計方案;②若多層住宅、高層住宅地基承載力足夠,一般優先選用獨立基礎、平筏基礎、梁筏基礎等簡單基礎;③若需采用樁基礎時,應進行樁型、樁徑、樁長多方案比較,不同單體可選用不同樁型,當基礎持力層土質較好時,應充分考慮樁土復合作用,同時在樁數較多且工期允許的情況下應先做靜載荷試驗,以便確定最終設計承載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結構主體設計
住宅內梁布置設計一般應做到公共空間部分不露梁,結構梁不突出樓梯間,電梯廳內無梁;戶內梁布置時,梁不穿越客餐一體廳、客廳、餐廳、房,以保證各功能空間完整及美觀;梁不穿越廚、廁、陽臺;戶內梁不露出梁角線的優先順序為客廳—餐廳—主臥室—次臥室—內走道—其它空間。當結構計算梁高與窗(門)頂距離≤200mm或無法做過梁時,結構梁直接做到窗(門)頂面;結構計算梁高與窗(門)頂距離>200mm時,結構梁高按計算確定,中間距離用窗(門)過梁處理。框架梁縱筋配置時,盡量避免多排放置,一般最多不多于3排,以使縱筋配筋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結構設計中,如果梁柱節點配筋過密,勢必會增加施工的難度及可操作性,進而影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因此在梁柱節點設計的時候,考慮將節點箍筋設計成鋼筋籠,套入柱的縱向鋼筋中,將二者綁扎或焊接牢固,最后放入梁的鋼筋,達到提高該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能的目的。住宅內剪力墻、柱設計一般應做到剪力墻、柱盡量不凸出填充墻的墻面,即盡量與填充墻厚保持一致。剪力墻、柱布置時,如靠近窗口位,且距離窗側小于100mm時,剪力墻、柱端延至開窗側端。轉角凸窗窗端如必須布置剪力墻端柱或框架柱時,柱外邊線必須對齊凸窗外邊。過長的剪力墻應該開設洞口,過長的剪力墻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產生和加大裂縫,墻體配筋容易拉斷。規定長度大于8m的剪力墻應開設洞口,開設的洞口大小應該滿足結構計算要求。
3住宅裂縫控制
住宅裂縫控制設計是居住設計重要內容,裂縫不僅影響建筑美觀度、耐久性、防水性、抗滲性等建筑功能,同時也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有資料表明,有關裂縫的投訴占房屋工程質量投訴的30%以上。一般居住建筑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設計、施工以及管控環節問題所致。針對結構設計上出現的裂縫問題要求控制樓板的裂縫應做到:①控制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最小厚度,建筑物平面剛度突變處樓板及異形板可考慮適當加厚;②在房屋平面有較大凹凸處,兩端陽角處,廚房、衛生間、陽臺等樓板配置抗溫度收縮鋼筋(或者雙層雙向鋼筋),同時在現澆板的板寬急劇變化或大開洞削弱處等易引起收縮應力集中處,控制鋼筋間距,配置抗溫度筋;③當住宅長度大于40m時,應在樓板中部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兩邊應設置加強鋼筋,地下室設計按30m~40m間距設置后澆帶,如不能設后澆帶處可設加強帶,現澆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25,且不宜大于C40。
4結語
工程結構設計關系到建筑的安全性、經濟性、適用性,因此,對拆遷安置住宅在現實工程設計中必須重視結構概念化設計、仔細研究建筑結構的特點,采取合適的結構設計方案和控制措施,才能達到該建筑在安全性與經濟性的協調統一。
作者:虞瓊芳單位:安徽審計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