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式家具設計|和合文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和合文化;中式家具;設計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家具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人性化的趨勢。但由于明代以后中國家具發展的逐漸沒落,如今的家具行業亂象紛呈,難成體系,重拾民族傳統精髓的呼聲越發高漲。
一、和合文化
和合學是時代精神的召喚,是中國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國文化的生命智慧。“和”“合”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可追溯至商周。和合縱貫在中國文化思想發展史上各時代和各家各派之中,成為中國文化思想中被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如春秋戰國之時,西周時期禮樂制度與諸子百家相“和合”為儒家文化;隋唐之時,佛家、魏晉玄學與道家相“和合”為禪宗等等。可以說,中華文化是“和合”的衍生,它強有力地締造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特質和價值追求,給中國一切科學文化藝術,包括家具設計以深遠的影響。歷史學家錢穆對中國和合文化深有研究,他認為:“中國人常抱著一個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覺得外面一切異樣的新鮮的所見所值,都可融會協調,和凝為一,這是中國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個特性。”并指出:“文化中發生沖突,只是一時之變,要求調和,乃是萬世之常。”和合文化于中國獨有自然及人文文化中孕育,并醞釀了中國式審美意境,重視精神需求和普世價值,注重藝術情感的表達,體現了包容和平衡的民族性格與特質。
二、和合文化在中國古家具上的體現
中國古代家具設計中的和合意識,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為“天人合一”,即與自然的和諧,“心寧形釋,與萬物冥合”,是美的最高境界;二則為“中庸之道”,即與人和諧,比例尺度得當,實現“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的效果。在中國古家具上,和合文化被鮮明地體現出來,不論是選材、造型,還是結構、工藝,都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共處;特別在中國家具發展的巔峰--明式家具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明式圈椅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見圖1),其典型特征是搭腦與扶手以曲線型渾然連成一體,樸素自然,秀麗雅致。它的設計制作暗合了中國“外圓內方”、“承天象地”之說,線條優美流暢,將“方”與“圓”、“直”與“曲”糅合運用;利用榫卯契合保證穩固,于“凹”“凸”契合中實現家具結構的整體性與牢固性,充滿中國智慧;榫卯結構中的藝術性、意識性的“道”與功能性、技術性的“器”完美的結合統一,可謂“天人合一”最佳代言;同時兼顧了人體工學,將方與圓、人與家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達到了視覺上和感知上的和諧與舒適。明式圓角柜是最具特色的家具之一(見圖2),上斂下舒,收分自然,挺拔俊朗,富有美感。四邊與足腿均用一根獨木制成,截面采用圓料,渾然一體,平穩大方。柜足多為外圓內方,與柜頂相協調,與天圓地方相合。兩門的活動處不用合頁而用門軸,利用自身重力平衡達到自然關合的效果;柜門飾以銅面葉,于樸素中顯精致,有畫龍點睛之效;門板選材紋理飛揚華美,通體光素,清雅中正。將家具與宇宙自然、人文社會交融同一,體現了中國和合式美的境界。官帽椅因形似官帽而得名,對于明代士大夫而言充滿了美好的寓意。官帽椅有兩種類型,分為南官帽椅(見圖3)和四出頭官帽椅(見圖4),南官帽椅搭腦與扶手均不出頭,后者則搭腦向兩側出頭,扶手向前出挑。官帽椅的屜面常以竹藤編織制作,細密透氣,給人以舒適的坐感體驗;椅背是“S”形形態,符合人體脊柱曲線,在造型優美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兼顧了人體需求,是造型與功能的絕妙結合;搭腦弧線與人的枕骨互相對應,幫助舒緩人在坐下時的荷載,可謂貼心精巧,處處皆是美感與實用的和合,物與人的和合,內涵與外觀的和合。
三、和合文化在現代中式家具上的體現
明代家具達到巔峰之后,中國家具就逐漸頹落甚至幾乎一蹶不振。改革開放后,大量西方家具風格文化開始沖擊中國,對于現代家具設計實踐,無論是中國傳統家具,還是外國家具,單純的“拿來主義”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在現代化生產工藝技術與材料特性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之碰撞,也就造就了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與傳統文化符號的結合,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與現代人的審美、功能需求、生產工藝等因素整合中,“新中式”家具應運而生。設計師們力圖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到家具中,賦予家具人文精神和靈魂脈絡,其中和合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重中之重。以近來大為風靡的紅木家具為例(見圖5),現代大多紅木家具沿襲傳統,材質貴重、色澤幽雅、肌理優美,造型莊重典雅、簡潔流暢,鼓腿彭牙、三彎腿、霸王棖等結構考究、做工精細,將造物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現得淋漓盡致。紅木家具設計講究對稱美,強調木材本質美,髹漆與雕飾結合,簡潔優雅,穩重大方。紅木家具的對稱而不單一,莊重而不古板,華美而不媚俗,無不體現出和合文化的“中庸”之道;而圓中有方、方中見圓的設計理念,恰到好處的比例尺度,更是反映出中國古代陰陽辯證的和合哲學。新中式家具(見圖6)的一大風潮是提煉中國傳統符號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轉化,結合現代新風尚,設計出既具有現代時尚又具有中國氣韻的家具。其結構上大部分保留了基于牢固性的榫卯結構,將古老的木作工藝與現代技術相和合,更具有普適性;形式上變得更加簡潔凝練,將現代審美特征、環境需求與傳統意蘊相和合,彰顯東方美學;材料上不再拘泥于昂貴的木料,木材、竹藤、布藝、金屬、塑料甚至水泥,都可以作為設計載體,人造之物與自然之物共鳴相和;功能上,使用方式更為多元,不再顧慮社會等級及地位的體現,更加注重人體工學的運用,注重家具的實用性和舒適性,將器物與人本身需求和體驗聯系得更為緊密,和合意識在設計中起到了潤雨無聲的深遠影響。
四、中式家具設計對和合文化的繼承
目前市場上的中式家具仍然良莠不齊,目前存在的問題大致有理論研究和制造技術的停滯、產品性能參差不齊、同質化現象嚴重等,但最主要的問題是家具風格并不明確,沒有形成完整的風格理論體系和標準。因此,堅守與繼承和合文化,賦予家具設計以中國內涵和中國氣質,仍然是現代中式家具設計的有效途徑。
(一)與自然相合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環境態勢的嚴峻,人們越來越重視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從而更加注重綠色生態,家具設計亦需要體現綠色設計,遵循國際上普遍認同的3R原則,即減少用量,可重復使用,可回收再生。更多地使用環保材料以節約資源,制定更嚴格的生產標準以延長壽命減少污染,進行多功能設計以滿足需求,家具零部件標準化和可拆卸化以提高效率、實現可循環利用,與“美麗中國”、“美麗地球”相應和,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二)與社會時代相合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家具行業提供了無限的創新可能性,設計的可實現性大大提升,生產制造體系日益標準化,數字化工業設計成為新潮流。科技的進步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于試制樣品的過度依賴,可以大大提高家具設計效率,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融碰撞,人們審美特征、生活品質、藝術追求、風格情調也不斷變化,家具設計也更加多元化。
(三)與情感體驗相合家具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縮影,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是家具設計的本質,設計家具也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9]。因此家具既要滿足人們情感體驗的需要,又是人性化家具設計的要求。一方面在家具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深入理解人文精神,使人們具有文化認同感和心靈歸屬感;另一方面注重家具內涵的拓展和深化,完善家具功能,通過家具各要素的協調結合,創造出真正能夠深入人心、引發人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的優秀家具產品。
五、結語
和合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未來家具設計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深入理解、繼承、發揚和合文化,而不是簡單符號與元素的堆砌,將材料在物化為家具過程中與造物者精神統一于設計,融入對心靈的探索與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求,與時俱進,兼收并蓄,展現中式家具設計的新思路、新概念、新主張,使和合文化靈活運用于設計實踐中,才能設計出有中國特色、中國內涵、中國氣質的中國家具。
參考文獻:
[1]張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與21世紀[J].理論參考,2007,02:58-62.
[2]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162-163.
[3]錢穆.中國文化精神[M].臺北:臺北三民書局,1971:51-52.
[4]周季純,吳燕.圈椅的起源與發展[J].家具,2019,40(02):62-65.
[5]梅清原.榫卯結構-木頭里的信仰與象征[J].中外建筑,2018,(09):69-71.
[6]蘇歆龍,黃柏亨.新中式風格家具的發展特征探究[J].戲劇之家,2019,(07):151-152.
[7]汪靖松,周橙旻.論宋代家具風格對新中式家具設計的影響[J].家具,2018,39(02):58-62+67.
[8]董石羽.家具創新設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89-97.
[9]萬輝.家居產品創意[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62-69.
[10]王迪,朱潔冰.從中國古典審美精神看現代中式家具設計[J].大眾文藝,2018,(15):46-47.
作者:盧晴 朱毅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